看展览|大画幅下的北地凛冬:一点点不自然,以及留下的想象

澎湃新闻 施觉
2018-05-19 10:08
来源:澎湃新闻

东北内在的混乱或者说混沌,并不是摄影师陈荣辉试图在《空城计》去探讨的主题。

大画幅器材的使用,是他努力去呈现对这个时代的观察:“不可以常理度之,充满困厄、情感和抉择,人所做的一切如此卑微和强劲。”

——策展人、评论家,姜纬

2016年的冬天,出生在南方小镇的摄影师陈荣辉第一次抵达东北,抵达城市伊春,迎接他的是一场暴雪。因为好奇心和探索欲的驱使,他决定实地探索当下的东北,究竟在发生着什么。摄影师记忆中的东北是作家萧红笔下的《呼兰河传》:那个北方小镇里有一种寒冷的萧瑟,人与人之间也有着冷漠的隔阂,然后就是新闻媒体铺天盖地的东北衰落和东北振兴交替上演。

这场暴雪把他困在当地唯一的一家连锁酒店里,摄影师望着窗外的雪一层一层地堆叠,发呆了一天。每一个摄影师估计都曾幻想过像Robet Frank、Stephen Shore或者Alec Soth那样,通过在路上的方式去探寻自己国家的那些特质景观和那些生活在这个国家的普通人,能够用摄影的方式去描绘自己对当下的思考。北地凛冬已至,如何走进这片陌生的土地和传说中“热血”的人们?

以下摘自摄影师的《拍摄笔记》:

“在房间里的我打开了一款手机软件,也就是大家经常说的东北网红聚集地——快手。我点击附近的人,看着距离我不到1公里的范围里,有10多个活跃的账号。我以一种互联网的方式去寻找拍摄对象,甚至都没有见过他的真人。但是我可以通过社交软件的方式去了解这个人。而这种仿佛网友见面拍摄的方式特别有趣,对于我和拍摄对象而言,都是一种不曾有过的体验。”

在娱乐场所工作的女子,需要同时打两份工,才足够养活自己。另一个女孩,父母在当地有点财势,不想让她远走,于是尽可能在物质上给予供应,给她买了车,无所事事游荡……凛冬已至,面目模糊的“父亲”和“母亲”已无力再给她们做什么或教她们做什么。就是这样一个个的个体,碎片般纷至沓来,使得塌陷和溃散默然悬置,不易察觉。

“当我的镜头面对这些年轻人的时候,我才意识到他们所面临的困惑。原本繁华的城市发展并不那么顺利,未来是离开还是留在这个城市成为了对话中最主要的点。一个现在在网络上表演唱歌的年轻人,一家三代都是国企员工。他小时候喝的汽水到电影票都是安排好的。突然,这些东西都没有了。当个体面对这种社会环境巨变的时候,那种无力感就会特别明显。”

一直以来,陈荣辉自拍摄《圣诞工厂》和《脱缰的世界》系列,其核心要素就是关注所谓的“全球化”究竟和中国大多数普通民众有着什么样的关系,这一切是怎样影响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又作出了怎样的反馈。

北地,凛冬。零下30摄氏度,摄影师背着30多斤重的810大画幅相机以及脚架,走在松软的雪地上。“在拍摄年轻人的肖像之外,我开始去寻找那些隐藏在日常里的景观。在中朝边境有一家宾馆,宾馆都是大落地窗,窗户前面的标配是两张凳子和一个望远镜。宾客可以通过望远镜观察对岸的景观。我们通过观察别人的生活,来给自己的生活增加趣味或者谈资。”每一次呼吸,都可以听到自己的心跳。

所以,摄影师放弃了对精准和客观的追求,对戏剧性画面的营造,他将自己的表达交还给其所信任的观察,去拍摄一种不确定性。而这种不确定性赋予他本人更多发现和思索的可能,去体验摄影本身的深刻魅力。

策展人、评论家姜纬说:“一个个沉默的果实,在钳子下渐渐碎裂。这种没有任何超验因素的无言,是陈荣辉新作的基本特征,无从说起,没有比喻和升华的余地,没有现成的表意系统和习惯,无言无梦的北地。”

陈荣辉(图中讲解者)在展览现场。

任职于澎湃新闻的陈荣辉,1989年出生于浙江丽水,2011年毕业于南昌大学新闻系。2013年,他被评选为“中国新闻摄影盛典”年度十佳摄影记者之一。2015年,他的《圣诞工厂》系列获得2015年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荷赛)当代热点类单幅二等奖,是到目前为止获得荷赛奖项的最年轻中国摄影师。展览的作品《空城计》曾在2017年11月份获得第六届侯登科纪实摄影奖,在今年三月份又获得第十届三影堂摄影奖ALPA奖,同时获得2018年度荷兰FOAM摄影博物馆PaulHuf Award提名。

2018年5月13日,陈荣辉回到原籍地,并在丽水摄影博物馆举办了自己的个展《空城计—中国(收缩)城市转型视觉调查》。该项目是从2016到2018年,历经三年时间创作的关于中国北方城市转型的视觉调查,并获得了2018年国家文化艺术基金项目扶持。

如今不再是一味增长的时代了。这就有了“赢家城市”和“输家城市”的说法,在北地,“输家”与日俱增,而“赢家”也未必静好、安稳。摄影师将持续关注北地发展变化,项目仍在进行中。

展览地点:丽水摄影博物馆(浙江省丽水市括苍路583号)

展览时间:5月13日——7月12日(周三至周日)

                 上午8:30—12:00,下午2:30—5:30

    责任编辑:梁嫣佳
    校对:丁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