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你永远有很多的问号|澎湃问吧2022年度盘点

澎湃问吧
2022-12-31 21:51
来源:澎湃新闻

宏大叙事下,“附近”发生了什么,如何做好一个具体的人,是2022年澎湃网友的心之所问。

2022年,澎湃问吧共上线 141 个话题,收到网友逾 8000 个提问。

12个叩问,回顾这一年人们在为何而困惑:从人均“社恐”到全球极端气候,从算法时代的反思到古典文学的回望......澎湃问吧邀请相关专业领域人士分享他们的回应。

2022年的夏天,我们面临一场极端高温“烤”验。阿尔卑斯山脉的冰川融化速度出现异常,欧洲各地经历了历史性的干旱。据《柳叶刀》,过去五年因高温而死亡的人数增七成。气候变化并不仅仅是地球的事,而和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副教授 孔锋:

与气候变暖有关系。因为气候变化科学研究发现当全球变暖后极端事件就会增加(包括极端冷事件和极端暖事件)。

举一个很形象的例子就是:我们用锅煮水,当加热时,水温升高,水面沸腾,甚至会水滴跳起来。今年全球极端高温既有人类排放温室气体导致的变暖的影响,也有大的气候环流的影响。在中国就是副热带高压的影响。同时全球大量的城市区域,甚至乡村区域的不透水面越来越多,城市热岛效应加剧了高温热浪。

肆虐全球的新冠病毒,只是人类经历过的无数病毒中的一种。在我们生活的世界,病毒可谓无处不在。从生物进化论角度来看,人类与病毒形成了怎样微妙的共存关系?

生物学博士 史钧:

人与病毒“相爱相杀”是一个宏观的说法。从漫长的生命进化史来看待这个问题,如果没有病毒的驱动,就不会产生如此复杂的生物多样性,也很难产生人类。就算在当下,如果所有病毒消失,那么人类也将随之消失,因为病毒是自然环境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没有病毒的制约,细菌和真菌将泛滥成灾,对所有多细胞生物都是致命地威胁。

失去病毒的生态系统将很快崩溃,细菌和藻类将无节制地疯狂繁殖,迅速成为世界的主宰,大量消耗各种资源,直到将地球变成死寂的废墟。在病毒消失后的数小时内,人类消化道和呼吸道内的细菌由于失去了噬菌体的压制而迅速失控,肚子因细菌发酵而膨胀;肺部因细菌堵塞而呼吸困难;免疫系统因忙于镇压细菌而崩溃。不过痛苦不会持续太久,死亡就会随之而来。死前我们一定会怀念病毒,期待它们像齐天大圣那样踏着七彩祥云回到我们身边,为我们抵御各种疾病的侵袭。那时我们才会真正明白病毒的价值。尽管病毒可能是最致命的敌人,但同时也是最可贵的盟友。

至于我们普通人更能感受到“相杀”的部分,是针对某些特定的病毒,比如新冠病毒产生的影响,其实绝大多数病毒是冤枉的。

我们身处于万物皆可网红的时代。从一首抖音神曲到一个人名,15秒足以引爆全网。你会不会好奇,短视频、疯狂星期四等“流量密码”从何而来,又是如何制造了风口?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胡泳:

历史地来看,“狂欢”是伴随现代化进程而发生的社会现象,并不是当下才出现的新鲜事物,但当下网络中的此类现象可能还不是一种真正的“狂欢”。可能在我们传统的价值观念体系里,倾向将“狂欢”视作一种以越轨为乐的、庸众集体失序的行为,但是“越轨”这件事,对人类来说,可太重要了。

社会的每一次阶段性发展,都伴随着无数人的越轨,把人逐渐从神权、王权等的束缚下解放出来。非主流的“狂欢”和主流的“日常”是两个互相补充、互相牵制的东西。“狂欢”就是让人表达在日常规则之下无法表达的东西,把人从现代社会的压抑之下解放出来。就像大家平时在KTV里唱歌,唱得最痛快的人往往都不在调上。

但为什么说,我们目前在网络上看到的“狂欢”还不是真正的“狂欢”呢?因为“狂欢”带来大量的情绪生产,这一能力在互联网世界已经被资本所收编,资本及资本所营造的消费文化,反而本身才是主流。

以“疯狂星期四文案”为例来说,网友虽然续写、改写了海量的文本内容,但你会发现,这些创作的背后没有可靠的支撑物,这些文案是非常同质化的,它唯一的刺激点仅在于结尾处的反转,把一个广告文案,写得不像广告,突出情绪效果来刺激传播,这些套路在广告业当中已经是非常初级的玩法了。这类“狂欢”不但实际上没有真正越轨,反而是不断地把人重新拉回到日常主流规则之下,它们的言说始终只有一句潜台词:“你高兴了吗?那么现在开始,服从我吧。”这种不彻底的“狂欢”,让“狂欢”永远处于无法完成的阶段,也在制造新的压抑——对情绪的不满足转化为对情绪本身的渴望。这种“狂欢”成了一种自我驱动的东西,陷入一个不断“不满足”的循环中。

这一年,全国各地的“天价彩礼”频上新闻热搜。60万乡村,5亿农民,是中国发展进程中无法忽视的存在。我们邀请了武汉大学社会学院的杨华教授,揭开传统中国人情社会背后的逻辑。

武汉大学社会学院教授 杨华:

彩礼分布与婚姻市场的梯度有关系,东部地区,婚姻市场高地,中西部女孩大量流入,少彩礼现象;中西部地区女孩外流,竞争压力大,男孩要留住本地女孩就得有比较优势,包括给得起高价材料、在县城买得起房子、结婚买得起车子。

中西部地区内部又有差异:谁能支付更高婚姻成本,谁就能结的起婚,如果父代有责任帮子女结婚,那么两代人努力就比只有儿子努力更能支付得起高额婚姻成本。所以,天价彩礼的地方,都是父代责任重的地方,如豫东农村、甘肃农村;而父代责任不大的地方,支付不了天价彩礼,儿子也躺平,比如西南地区。

元宇宙携手web 3.0时代轰轰烈烈到来。外卖、网购、社交等精密的平台算法为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捷,人们也开始反思,算法对社会结构所产生的“异化”影响。

香港中文大学在读博士 王靖:

我也经历过类似的事情,大多数骑手都很敬业,但也有少数骑手非常不靠谱。我研究平台经济,这就是平台的规则将我们消费者置于的地步,在这个规则里让我们和骑手相互伤害,平台自己完美撇清责任。这个规则给了我们一种虚幻的权力感,我们不满意了可以差评、投诉,平台甚至会不分青红皂白地惩罚这个骑手。但是这个惩罚是公平合理的吗?目前来说不是。我不敢用这个权力。

某种程度上这种规则绑架的不止是骑手,还有消费者。平台如果真的把骑手当做有尊严的劳动者的话,他们有能力设计一个更加合理的规则,这需要他们承担自己的管理责任,把自己的骑手当人,同时也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体验。

我们能做什么?我不知道,只能先认清我们消费者和骑手的困境都在于平台的规则吧。

现代人每天“透支”用脑,却不能真的懂它。手机刷不停却越感空虚没劲,注意力不集中,一不小心陷入“精神内耗”。华山医院神经外科主治医师黄翔,为我们带来最科学的打工人用脑指南。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主治医师 黄翔:

这个问题很好,我们要搞清楚什么是真正的休息。真正的休息是要减少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这样才会有更多的去甲肾上腺素让我们专注工作并且精力充沛。你可能有过这样的体验:工作或者学习累了想休息一下,于是就放松下来打打游戏或者刷视频,没想到玩了紧张刺激的游戏或者视频,搞得自己更累了,工作起来更加分心。

这是因为你休息的时候仍然把自己置身于“紧张和危急”之中,刺激机体分泌大量去甲肾上腺素以至于该类激素消耗殆尽,没有余额去搞定工作学习。

所以,那些让你的机体更紧张的“休息”(比如刺激的手机游戏,视频,高度紧张的极限挑战类游戏等)并不是真正的休息,只会让你越来越累。想在工作之余放松,一定要把握“舒缓”的原则,或闭目养神或发呆分神,听舒缓的音乐、白噪音,在沙滩、草地放空自己感受自然的气息,才能真正让你的去甲肾上腺素减少分泌,为随后紧张的工作储备能量。

线下社交的相对停滞,让职场人际关系成了大多数人面临的社交主题。澎湃问吧邀请了《不完美关系》一书的作者,也是专业心理咨询师熊太行,聊聊现代人“社交恐惧”的现象如何化解。

心理咨询师 熊太行:

见过美国总统候选人去各地拉票吧,走到人群里,跟人家寒暄“您挺好的啊?”“谢谢。”“衣服真好看。”“这孩子真好。”

跟同事和领导闲聊,就要执行“总统先生原则”,全是不冒犯的话题,全是正面的话,没有太多信息量,也不要显示你有什么伟大思想。一个公司的闲聊话题越无聊,说明这家公司的职场越正常、越健康。如果你不试图逞能证明自己,你就是一个分寸感很好的人。大多数在职场上得罪人的家伙,其实都有一颗语不惊人死不休、渴望一鸣惊人的心。

18岁高考、28岁结婚、33岁买房……你是否也曾被裹挟在社会时钟里?总有一些人,不愿向约定俗成的人生妥协。豆瓣“逆社会时钟”小组有7万志同道合者,正在探索着不同寻常的路。

豆瓣社会逆时钟小组成员、28岁成为大一新生的陈玲:

焦虑是因为你觉得你掉队了,你跟别人走的路不一样。就像身材焦虑一样的, 如果这世界就你一个人了,你还会在意自己几岁读书生子吗?还会在意自己身材吗?

如果不会,那就不需要焦虑,因为你的焦虑来自于担心别人怎么看你,而这个完全不重要,因为你的人生不管做什么选择,不会有人替你承担后果,所以为什么要看别人的眼光做决定呢?他们并不会为你考虑。人生是你自己的,多看看镜中的自己,问问自己想要什么,什么让你快乐。

双份收入但没有孩子——“丁克”。这一生活方式从上世纪80年代进入中国,就受到传统主流观念的挑战。澎湃问吧邀请上海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吕永林,来聊聊丁克家庭如何设计自己的晚年。

“铁丁”一族,上海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吕永林:

一,世道不好,就想办法改变世道。没有好的世道,也很容易没有好的子女。无论丁不丁,这是人类共同的事。

二,子女再好,也不一定就能常常在身边,就算常在一起,也不一定常常有时间和精力。许多时候,子女也需要自由和解放,养老不应该成为大家的精神锁链。

三,尽管现有的社会服务体系不理想,仍需要学会动用社会服务,当然在许多方面,更要健全自身。所以,一定得健全自己的身体和心智,比如通过深度思考来锻炼自己的大脑健康,在老年时不糊涂,而是更智慧,且拥有日常必需的新知能力。同时,大家合力健全社会和世道,比如,通过各种努力,众人一道,改变社会阴暗面,尽可能多地让世界变得好一些。

四,人生中许多重大选择,往往各有各的代价和风险,如果老年生活实在不堪,就可选择早退,希望将来,“安乐死”有条件合法化。

五,丁与不丁,都需要明理,有情,都需要“相造乎道”,都需要在面对人与人的关系这个事情上,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包括懂得在人与人的关系之外,还有人与天地自然等的辽阔关系。

去年我国结婚登记数据为763.6万对,创下36年来的数据新低。为什么社会对婚姻的需求变少了?我们邀请经济学家万喆,从经济学角度来解析现代人为何难“结婚”。

经济学家万喆:

从经济关系上看,过去女性由于不能有独立经济能力,因此需要在婚姻中取得经济基础。她们就变得“需要”婚姻。但当女性有了经济自主能力后,对婚姻的这种需要就逐渐淡化了。从感情上看,则你情我愿互相需要吧。 

这一年,中国古典文化开始更多出现在年轻人的视野。快消文化盛行之下,如何读好古典名著,怎样看待名著改编层出不穷?历史作家周游向大众读者介绍古典小说不为人所了解的美感与价值。

历史作家周游:

据我所知,80年代拍《红楼梦》时,剧组要求所有演员聚在一起学习《红楼梦》长达半年左右的时间,然后才正式开始拍摄,中间还有专业的红学家进行指导。这种耐心做剧的精神,现在的剧组已经做不到了,因为急着产出急着获利,从导演到演员根本没有时间深入理解作品,于是越弄越差,哪怕服化道再高级精致,也弥补不了精神与格调方面的卑陋

这一年,古人风度依旧是心之所向。抱琴行吟,弋钓草野,魏晋六朝的风流与隐士生活吸引无数网友回望。来看北大张一南老师是怎样风趣地引领读者领略昨日的文学世界。

北大中文系助理教授 张一南:

看起来,您小学的时候也没有很爱这些?否则您只要把您小时候的经验复制过来就好了。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首先要考虑让小朋友不恨这些。

不要让小朋友把古代文学和不美好的经验联系在一起。不要跟他说,怎么别的小朋友喜欢,你不喜欢啊,你没有出息。不要跟他说,背了这些就可以考好大学,做大官发大财。不要因为他背不出古诗就打他骂他。

一开始不必急着让孩子背,可以先给他念,让他在一个以古诗词为背景音的环境中玩耍。不必念得多么花哨,就像过去的私塾先生一样,朴实无华地念,还原古诗词本身的美。大人自己在那里念得很陶醉,小孩子总会产生好奇,就会想跟着念了。一旦他开始念了,学会背一首小诗了,一定要鼓励他。

其实鲁迅笔下三味书屋的教学法很好,先生在上面念,弟子在下面念,各念各的。先生念自己喜欢的文章,自己很陶醉,弟子只要跟着学样就行了。

孩子如果说不喜欢诗词,千万不要着急。我三岁的时候就曾经跟我妈妈说:“妈妈,我最讨厌背唐诗了。”于是我妈就不让我背了。这并没有耽误我后来真正喜欢上唐诗,以唐诗为业。

    责任编辑:刘立言
    校对:栾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