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州区全力打造“大三峡大秦巴结合部国际旅游度假区”
冬日的汉丰湖国家湿地公园,火红的乌桕,鹅黄的落羽杉,翠绿的雌杉,交错生长、色彩艳丽;各种水鸟梳洗着羽毛,潜入水中觅食;九孔桥、文峰塔的倒影与湖波一起舞动,一幅生态和谐的美丽画卷,令人陶醉。

开州故园小火车
近年来,我区围绕加快建设“一极两大三区”现代化开州的奋斗目标,坚持全域旅游理念,持续开展“浪漫开州花满城”“逍遥开州乐满城”“水韵开州香满城”“年味开州情满城”四季旅游活动,打好“三峡牌”“生态牌”“乡愁牌”,全力建设帅乡红色研学、汉丰湖蓝色度假、雪宝山绿色康养、乡村金色体验的“四色”旅游胜地,唱响旅游“四季歌”。
2021年,我区接待游客1242万人次,其中过夜游客数量65.64万人次,我区旅游及相关产业实现增加值27.55亿元,增速居渝东北第一。
“红色旅游”红遍大江南北
12月18日,位于汉丰湖畔的刘伯承同志纪念馆完成改陈布展、全面提升,恢复开馆。全面提升后的刘伯承同志纪念馆展览共分为9个部分,展出332张照片、197件(套)实物,以更清晰的主线、更丰富的内涵、更新颖的形式,给游客带来了沉浸式观展体验。
“刘伯承元帅的军神风骨与家国情怀,已深深镌刻在三江三里,化成帅乡大地上传唱不朽的赞歌。”区文化旅游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我区红色旅游关注度和热度不断攀升,游客量逐年递增。
刘伯承同志纪念馆和刘伯承故居作为我区红色文化的“摇篮”,相继获得“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重庆市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现场教学基地”等10余个国家级、市级称号,现有可移动革命文物4600余件(套)。
“这些革命文物资源,就像一本本红色教科书,释放出无限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区文化旅游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革命文物资源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价值、时代元素、地域特色和精神气质,是讲述红色故事、开展红色教育的实景课堂,更是发展红色旅游的重要载体。
今年,我区进一步巩固红色阵地,对刘伯承故居进行全面提升,并围绕“红色周都·美丽村庄”主题对全村的基础设施进行升级改造。目前,周都村便民服务中心、溯源广场办公管理用房、溯源广场接待服务点、刘伯承故居管理用房等13个项目已完工,心路历程建设、刘伯承故居生态停车场、党建长廊展陈、乡情陈列馆展陈、红色文创馆展陈等项目将于2023年1月对外开放。
近年来,我区多次邀请刘伯承元帅家人及亲属来开,讲述革命文物背后的故事,让革命文物的内涵更加丰富;通过创办《军神》报、投资拍摄电视剧《刘伯承元帅》、拍摄百个红色故事短视频、编撰出版《刘伯承元帅青少年时期的故事》等形式,让革命文物焕发出新的时代光彩;通过举办《刘伯承生平业绩展览》《上下求索跟党走——刘伯承青少年时期史实展》《红色开州·百年锦绣——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周年特展》等展陈活动,让革命精神与游客“时空对话”。
目前,作为三峡库区内唯一的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刘伯承同志纪念馆已成为重点打造的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和3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年接待游客超过60万人次。
“蓝色旅游”畅享山水美景
“一脚踏进开州城区,另一脚就踏进了汉丰湖。”近日,一位外地游客感叹:这里山水相依、桥岛相拥、城水相接,一幅湖在城中、城在山中、人在山水中的美丽画卷令人叫绝。
汉丰湖东西跨度12.51公里、南北跨度5.86公里,水域面积15平方公里,拥有30多个湖湾、40多个岛屿。
近年来,我区打好“生态牌”,做好“绿文章”,采取“领导包片、行业负责、多方联动、统筹推进”的模式,围绕建设“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目标,高水平建设水上运动中心、开州故城等文旅项目,高品质打造“七彩汉丰湖”滨湖景观。开州博物馆、开州故城、开州举子园、风雨廊桥等人文自然景观镶嵌湖边,与滨湖新城共融共生、相得益彰。
今年,汉丰湖景区开建项目12个,投资2.35亿元。环湖马道、温泉古街等项目已完工,温泉古道、响水湾安置项目、故城味道、故城回忆、故情宴会等项目已完成工程量的70%。丰乐滴水人居环境整治、温泉古泉等项目序时推进,盛山基础设施、丰乐滨湖路上段等项目在12月挂网招标。
一湖好景致,竞技水上赛。我区陆续举办汉丰湖国际摩托艇公开赛、半程马拉松赛、龙舟邀请赛等国内国际体育赛事。推出“K歌画舫”“夜宴订制”“汉丰古韵”“漂浮酒吧”四大主题夜游产品。常态化运营桨板、皮划艇、帆船、摩托艇等20余个水上运动项目,让游客感受到水上运动的激情与快乐。
游开州举子园,领略科举文化;登文峰古塔,览浩渺烟云;驻风雨廊桥,观建筑文化;赏湿地景观,看荷叶田田……如今,“帅乡帅湖”景象万千,“开心开州”声名远播。
“绿色旅游”奔向幸福生活
前不久,雪宝山国家森林公园迎来今年的第一场雪。白雪皑皑的群山、银装素裹的阔叶林、静谧安详的村落,静静地躺在山脉沟谷之中,宛若童话世界。
“巴山明珠,伊甸天国。”雪宝山国家森林公园最高海拔2626米,这里群山起伏,层峦叠嶂,峭壁险峻,峡谷幽深,植被物种丰富。十里坪、赵家坪、车场坝等草场相连而成15万亩草甸,是我国南方最原始、最完美的亚高山草甸之一。
近年来,我区做大做强雪宝山绿色康养游,围绕“营地自驾游”“中药康养游”“九境四季游”“秦巴文化游”四大旅游产品,重点推出以雪宝山居·音乐营吧为首发的营地自驾游产品,打造造型各异、档次不同的住宿产品。2021年国庆,雪宝山居·音乐营吧实现试运营,期间日均入住率达90%以上。
今年,我区在雪宝山新开工项目10个,投资2.6亿元。马营至满月环线、尤坪至青草坪道路改建、青草坪至后槽道路、榨坊梁子至毛毯子道路、青草坪至杨家寨道路、巴石城景区连接道路扩宽等9个项目预计2023年完工,剩余项目预计2024年完工。
近年来,我区推进马扎营康养旅游度假区项目28个,投资3.23亿元。其中,雪宝山居·音乐营吧接待服务中心、满月顶星高山中药材种植等15个项目已完工,顶星廖家院子驿站、双坪天子笔驿站等项目预计2023年完工。
春赏花,夏乘凉,秋品果,冬观雪。如今的雪宝山,正以旅游开发的“神来之笔”揭开神秘面纱,成为“一鸣天下惊”的绿色康养胜地,吸引各地游客纷至沓来。
“金色旅游”换来真金白银
金色田园,金色乡村,金色收获。每年金秋时节,竹溪生态乐园、厚坝观光农业园、鲁渝协作(寿光)蔬菜现代产业园、大进镇万亩生态茶园、大进镇药博园、关面万亩木香产业园、赵家南山李子园等景区秋色迷人,这些“农字号”景点既好看又好玩,给老百姓带来了真金白银。
今年,我区投资近亿元,实施乡村旅游项目18个,给乡村穿上“新衣裳”。其中,渔乐岛鱼餐厅改造完成工程量的50%,大进茶园加工厂完成工程量的15%。竹溪镇灵泉村乡村振兴综合示范区的水景观、万米花果长廊、微田园、微田园、文荟园、竹林民宿、渔乐岛管理房装饰装修7个项目已完工,综合服务中心、乡野客栈、农家小院3个项目完成主体工程,竹溪镇人居环境整治完成工程量的50% ,鲁渝协作(寿光)蔬 菜现 代产业园南门园区完成工程量的80%、临江园区完成工程量的90%。
乡村景色缥缈,风景这边独好。目前,我区建成竹溪生态乐园等市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村(点)52个,建成大德九岭遇见云上、汉丰街道南山忆等旅游民宿。全区有星级旅游饭店6家,旅行社5家,旅游接待能力不断增强。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如今,我区乡村旅游成为推动农业升级、农村进步、农民发展的关键途径。
红色旅游持续升温,蓝色旅游渐入佳境,绿色旅游迅猛发展,金色旅游提质增效。我区整合“一帅一湖一山一村”四大资源,聚焦“刘帅精神、汉丰湖、雪宝山、乡村振兴示范区”四大主战场,“四色”旅游势头正猛。2021年,我区接待游客124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7.69亿元。
“我们充分发挥文化铸魂、文化赋能作用,促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区文化旅游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我区将以汉丰湖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马扎营创建市级旅游度假区为主要载体和抓手,按照“二年攻坚、三年建成”的目标,补短板、提品质、聚合力,奋力推进大三峡大秦巴结合部国际旅游度假区建设。
(记者 喻建国)
(图片为本报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