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会址”日记|站岗大半年,这位保安大哥已是半个讲解员

澎湃新闻驻中共一大会址报道组记者 李菁
2018-05-09 19:32
来源:澎湃新闻

【编者按】

2017年10月31日,党的十九大闭幕仅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集体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在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中引起热烈反响。

连日来,全国各地前往一大会址纪念馆参观的党员群众络绎不绝,在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他们回顾建党历史,重温入党誓词,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澎湃新闻推出“一大会址”日记,派出记者常驻中共一大会址,近距离观察、感受、记录会址每天的新闻,讲述一大的红色故事,传承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

5月9日,星期三,天气晴。

这一天,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继续迎来各地的参观者。

“扫描这个二维码,就可以听解说,点击‘收藏’之后,回家也能继续听听。”5月9日中午时分,在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一楼展厅,保安胡建军告诉一位前来问询二维码的参观者。

“这么好呀,我上次来这里参观还没有二维码呢。”这名参观者感叹道。胡建军告诉她,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在2016年装修过,他们现在所在的位置是纪念馆,隔壁还有会议室旧址和专题陈列室,专题陈列室现在正在进行孔繁森的临展。

待这名参观者继续向前参观,胡建军又回到了之前站岗的位置。他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午饭时间纪念馆内的参观者相对较少,在没有讲解员的时候,不时会有参观者前来问询,他会尽自己所知答复。

2018年5月9日,保安胡建军正在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站岗。澎湃新闻记者 李菁 摄

从2017年8月开始,来自四川成都的胡建军成为中共一大会址的安保人员,纪念馆一层二层的展厅共有6个安保岗位,由8人轮流站岗,每周在周一闭馆时休息一天。

胡建军告诉记者,这6个安保岗位他都站过,平时他们的主要任务是维持秩序和疏通客流。因为中共一大会址是一个肃穆的场合,不宜大声喧哗,所以“文明参观、保持安静”是安保人员最主要的提示,此外,他们还会为参观者指示路线,提示参观者不能触摸展品或文物等事项。

“这里(指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什么时候建立的呀?”午后纪念馆内人流渐多,胡建军一边在转角处引导参观者上楼参观,一边回答提问的老者,“1952年设立的,您往这边可以继续参观。”

在纪念馆站岗日久,胡建军对中共一大越来越了解。他说,自己在不同安保岗位上听过数次讲解。展品背后的故事有很多,不同的讲解员面对不同的参观受众,讲解的内容及其深浅都不一样,他也因而学习到许多知识。另外,他也扫描了展馆中的多个展品的二维码收藏,回家后不时听一听。

现在,胡建军对馆内部分展品已相当熟悉。例如,纪念馆一楼展厅入口处有一座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清军使用的铜炮,胡建军就能娓娓道来:铜炮上所刻“靖夷”二字是平定外夷也就是侵略者的意思,“一九五五年十一月”是铜炮从南京长江底下打捞上来的日期,“一千二百三十斤”是大炮的重量。他还能一一指出刻字在铜炮上的位置,铜炮旁边的墙上挂着1854年西方列强在上海租界内设立的“万国商团”团徽,他能指出其中有12个国家的旗帜。

最令胡建军自豪的是,他对13位中共一大代表已颇为熟悉,包括他们的照片、生平、故事,甚至他们在馆内展品中的形象。他告诉澎湃新闻记者,纪念馆一楼序厅墙壁上有13位代表的浮雕,二楼展厅尾端有名为“本党定名为中国共产党”的白铜群雕,其中除13位代表外还有2位共产国际代表。

在雕塑内侧的大屏幕上,一部介绍中共一大召开情况的3分钟短片不定时播放。胡建军说,因为在这里站岗,他已将这部短片看了几百遍。

虽然对纪念馆的展项已十分了解,偶尔也会提醒参观者在谈论中出现的常识性误区,但胡建军还是不忘自己的主要工作是引导大家文明参观。“我毕竟不是专业的讲解员,不懂历史。”胡建军笑笑说。

    责任编辑:王维佳
    校对:施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