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说地图:小昆山

2022-12-17 10:29
上海

小昆山

位于松江区西北部、小昆山镇中部,地处“九峰”最南端,名列九峰之末。

小昆山为著名西晋文学家陆机、陆云的故乡,前人将“二陆”比作美玉,以“玉出昆冈”来赞誉他们。宋朝宰相、文学家王安石在诗中记:“玉人出此山,山也传此名。”山坡崖上有“夕阳在山”4个字,下署“子瞻”两字,审其字体,据考是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手书。山高海拔54.3米,南北长约500米,东西宽约400米,山体占地面积33.3公顷。呈东南—西北微斜走向。有南北两峰,南峰高于北峰,全山呈“8”字状,秀圆而润,望之如覆盆。远望又如卧牛之首,故亦称牛头山,人们还曾在山上找出了形如牛眼、牛鼻、牛鼻孔等景观,惜因开山取石,“牛鼻”已被炸毁。从出露岩分析,小昆山全部由浅成侵入体—花岗斑岩组成。

小昆山本名昆山,根据陆机诗“仿佛谷水阳,婉娈昆山阴”,以及潘尼赠陆机诗“昆山何有,有瑶有珉,穆穆伊人,南国之纪”,昆山得名当在西晋陆机、陆云之前。何时何因被改名?原来,唐天宝十载(751年)华亭县建县的当年,江苏省昆山市原马鞍山取名昆山,华亭县的昆山因比改名前的马鞍山小,遂被屈尊改称小昆山。

小昆山

清代中叶以后,特别是清末民初和抗日战争两个动乱时期,林木滥伐殆尽,临解放时,只剩下一棵银杏树和前山坡几棵梧桐。解放后,1970年松江县林场实施封山育林,先后栽植黑松149亩,共1万株。栽植香樟、水杉、刺槐、刺杉、毛竹、淡竹、广竹、红壳竹等65亩,蔚然成林。旧志载小昆山有十景:白驹泉,又名寒泉,在北峰之巅原泗洲塔院山门外左侧,广仅三尺余,水清可鉴毛发,右侧原有一泉,早枯。两泉分布左右,很对称。人们形容为一对牛眼睛。据《峰泖胜概》记载,乾隆帝曾秘访昆山,在此系马饮水喂料,并在石板上劲书“白驹泉”三字,附诗一首:“铁笔点顽石,龙马饮玉泉,晶滢三尺水,照罢一身寒。”泉因此得名。涌玉台,在北峰与山鞍之间,朝观日出,夜赏月华,意境清淡。神虎穴,在山之西坡玉光亭上5米许,深2~3尺,隐没在山林中,传说中锋禅师设道场时,有神虎出穴听说法;另说中锋禅师设道场时,有神虎出没林莽,唯李某能降之,神虎被李某追逐,走投无路,化作一只“山猫”,蜷缩在东坡石缝里,才得脱险。红菱渡,在山南麓百米左右,水不深,乡民在此种植红菱,因采菱时坐木盆中,浮水而撷,故名。杨柳桥,在山前,俗名山前桥,石级平板桥,跨度12米。明洪武二十五年(1395年)建,清道光七年(1827年)张允垂修。原桥左右两岸遍植杨柳,与“红如夕霞”的红菱渡相映如画。紫藤径,为费隐和尚与其首座天则所植。乞花场,山之北麓。明代王世贞和徐孟儒、陈继儒游昆山时,购得乡老陈姓庄墅,遂建湘玉堂,其侧室曰蕉堂,中奉“二陆”神主以祀。湘玉堂之阳与二陆祠之左为广场,约6亩,欲杂莳花卉,请诸亲友捐花,故名乞花场。玉光亭,在山西坡,距地面10米左右,原亭高约2.5~3米,八角形。顶部用玉色石灰作材料,如道巾状,每瓣有榫口镶合,饰以花纹,葫芦结顶,周长约4.4米。亭毁于清末,残料在1958年作烧石灰原料。七贤堂,清诸嗣郢在二陆祠内并祀三高士(杨维桢、钱惟善、陆居仁)、陆柏生、陈继儒,称七贤堂。楫山楼,在读书台,前探赭石,后托青山,毁于清末。涓秀泉,在山前路北,老市河东岸,有一股细流从石缝中潺潺流出,终年不绝,潮至淹没,潮退现踪。1978年拓宽河道,砌石驳护岸二失其所在。二陆宅,在昆山北侧,为陆机、陆云故宅。陆机诗云:“仿佛谷水阳,婉娈昆山阴”,指出了该宅大致方位。据北宋诗人梅尧臣庆历四年(1044年)《过华亭》一诗中记叙,可知陆宅在北宋时早已荒芜。元至正五年(1345年)邑人赵庆孙曾建议就故址建二陆祠。婉娈草堂,在三圣阁西侧,明陈继儒建于二陆读书台旧址,内祀二陆。读书台,在原泗洲塔院坡下,为一块长24米,宽8米的平地,似人工开凿,台后有一屏石壁,高5~6米。相传吴亡后,二陆退居故里,闭门读书10年,此处为其遗址之一。山上有座泗洲塔院,又名九峰寺,在山北峰,傍慈雨塔而建,占地3亩,南宋乾道元年(1165年)释心古建。慈雨塔,在山北巅,又名泗洲塔。为唐龙朔元年(661年)西域僧伽来中国,于江南宣化时所建。夏忠靖公祠,在山后,祀明特进太师户部尚书夏元吉。永乐元年(1403年)奉命主持苏浙水利,辛苦勤政,卒谥“忠靖”。民感其德,修祠立祀。20世纪50年代被拆除。张氏宗祠,在山后,为清杭州知府张允垂祖上建。张允垂,娄县人,家有藏书3万余卷,为松江著名藏书家。死后葬于走马塘北岸,1983年发现墓志铭。征北将军海盐侯陆祎墓,据南宋《云间志》载,墓在山顶,旧有征北将军陆祎墓碑。宋代许尚诗曰:“崎岖寻古隧,衰草隐寒原。欲读将军事,丰碑祗半存。”至清代已无迹可寻。

在二陆读书台附近崖壁上发现夕阳在山石刻,下署“子瞻”两字。子曕应是苏轼 (1037—1101年),字子曕,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著名的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嘉佑二年(1057年)中进士,以后,他在仕途上任了又贬,贬了又升,升了又贬,但他一生豪放,性情中人。在松江也留有他的足迹。松江四鳃鲈鱼名闻九州,苏东坡在任湖州太守时,曾相约吴中秀士李引中来松江对饮于醉眠亭。李引中知道苏东坡对四鳃鲈鱼情有独钟,早备好三道鲈鱼菜,第一道油爆红烧,第二道雪菜鲜菇汤,第三道鲈鱼火锅。品尝着中国第一名鱼的滋味,不知不觉饮酒过量,竟醉倒在醉眠亭。此时的东坡,醉意未消,望着佳肴残羹,仿佛看到了江河中游动的鲈鱼,题诗写下了“京洛归来真梦醒,秋风无复忆鲈鱼”的佳句。相传苏东坡也来到小昆山山巅,此时已近傍晚太阳将要下山,正好一道阳光照射在山顶,他感到整座小山很美,感慨万千,当即拿出纸笔写下“夕阳在山”四字和子曕两字。后有文人怕苏东坡的真迹遗失,遂在陆机、陆云读书台的上方把苏东坡的“夕阳在山”真迹和他的字子曕临摹后刻在石壁上。如今,松江醉眠亭已无处寻觅,“夕阳在山”真迹石刻还在小昆山之阴。

1998年,建立佘山国家森林公园小昆山园,后在原泗洲塔院遗址重建“九峰寺”,修复了“二陆读书台”、“婉娈草堂”等古文化景点。

↘ 点“在看”,把好看分享给更多的人

上海市测绘院

地图文化品牌

新品发布|叙说地图|上海故事

摘录自《松江老地名与地方历史文化》

编辑丨李晨虹 毕亦辰

审核丨叶⿰草

原标题:《【叙说地图】小昆山》

阅读原文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