羲之小传|东床坦腹:此正好!
王羲之坦腹东床的故事,堪称魏晋名士风度的极致。千年之下,仍让人回味无穷,击节叹赏。
《世说·雅量》一九说:
郗太傅在京口,遣门生与王丞相书,求女婿。丞相语郗信:“君往东厢,任意选之。”门生归,白郗曰:“王家诸郎亦皆可嘉,闻来觅婿,咸自矜持,唯有一郎在东床上坦腹卧,如不闻。”郗公云:“此正好!”访之,乃是逸少,因嫁女与焉。
郗太傅,郗鉴,字道徽,高平金乡(今山东济宁)人,博览经籍,以儒雅著名。南渡后,晋元帝征为领军,迁司空、太尉,是东晋初期的重臣。郗鉴镇守京口,时在咸和四年(329),王羲之此年已是二十七岁了。
郗鉴到王家求女婿,派门生带信去见王导,说明来意。王导对郗鉴的信使说:“你去东厢,任意挑选吧。”态度很随便,好像商店里所有商品都在货架上,顾客任意选。当然,人毕竟不是商品,王导也许亲自去了东厢,或者派人去,总之,通知了王氏子弟,郗家求女婿来了。
郗鉴的门生去了东厢,回来报告老师:“王家诸郎都不差,听说郗家来觅婿,人人矜持,只有一郎躺在东床上,敞开肚皮,似乎没听说有求婿之事。”这里有一处异文有必要先解说。“在东床上坦腹卧”一句,《晋书·王羲之传》、《太平御览》引《世说》皆作“在东床上坦腹食”。据此判断,“在东床上坦腹食”可能更接近真实。
魏晋人崇尚“真”,“真人”、“真情”、“真意”,是魏晋常用的审美尺度。王家诸郎,听说郗家来求女婿,或修饰仪容,或正襟危坐,或不苟言笑。总之,伪饰一番,给郗家人留个好印象。虽说郗家权势不如王家,但郗鉴位高权重,如能做郗家女婿,并不辱没王家门第。只有王羲之东床坦腹吃东西,神色自若。你郗家来择婿好了,与我何干?羲之的行为,自然真率,十分生动地体现了晋人尚真的审美趣味,与诸郎“咸自矜持”的忸怩作态形成鲜明对比。刘辰翁评点说:“晋人风姿,著此故为第一。”
王羲之坦腹东床食,真趣淋漓。郗鉴听闻门生的汇报后,说:“正是此郎好!”让人拍案叫绝!有眼无珠与识鉴非凡,相去何止千万。假若一个眼光短浅者去求女婿,看到诸郎明知有人来觅婿,不仅不好好修饰,反而露出肚皮,躺在床上照吃零食不误,恐怕早就满脸不屑,心里说:“滚一边去吧!”郗鉴则识鉴非凡,称“就是此郎好!”可见郗鉴同样欣赏自然真率。没有郗鉴一样的眼光,哪来王羲之这位天下难觅的佳婿?
羲之东床坦腹的故事精彩绝伦。首先是主人公羲之的真率坦荡,其次是郗鉴的识鉴高明,再次是王丞相的自信大度。今天有不少为女儿寻觅佳婿的父母,读羲之坦腹东床的故事,应当有很好的启示意义。可是,天下哪有像王羲之一般的人物,在相亲人面前东床坦腹食?也不再有郗鉴,就选坦腹东床的青年做女婿。
王羲之楷书《黄庭经》,唐拓本。
以下简略介绍羲之与郗家的关系,属于题中应有之义。
羲之妻郗璿,字子房。她为羲之生了七个儿子,还有一个女儿。七子为玄之、凝之、涣之、肃之、徽之、操之、献之。其中献之最有名,书法成就仅次于其父,书法史上并称“羲、献”。
郗家也是书法世家,郗鉴及子郗愔、郗昙,愔子郗超,都善书。郗璿也善书,《书小史》说,王羲之妻甚工书,弟愔与昙谓之“女中笔仙”。可以想象,羲之与郗夫人会时常切磋书艺,以此为乐事,必然感情深笃。
郗夫人高寿,九十多岁还在世,而她的七个儿子都先故世。王导曾孙王惠曾去看望郗夫人,问她:“眼耳觉得难看吗?”郗夫人回答:“发白齿落,属于形骸;至于眼耳,关于神明,那可便与人隔?”(见《世说·贤媛》三一)郗夫人的回答,表达了她的审美观。发白齿落,形骸难看,但无关神明。眼耳则关乎聪明,显示神明,不可与人相隔的。这是略形重神,是魏晋审美观的精华所在。
王羲之与郗家,后来关系并不好。郗夫人曾对弟弟郗愔、郗昙说:“王家见到二谢(谢安、谢万),倾筐倒庋,见汝辈来,平平尔。你们可以不必再来。”(见《世说·贤媛》二五)郗夫人的话是埋怨王家看重谢家,薄待郗家。
谢安、谢万为当时大名士。升平二年(358),谢万作豫州都督,正处于仕途的上升时期,前途远大。相比郗家,郗鉴已卒,郗昙兄弟,虽是名公之子,然资望尚浅,官职不高,不为人重视。王羲之厚待谢家,“倾筐倒庋”,而对郗家却平平尔。羲之不免太世故,以致郗夫人大不平。
右军卒后,郗愔的儿子郗超深受军事强人桓温的信任,一度掌握生杀大权。王家自然不敢薄待郗家,王子敬(献之)兄弟见舅父郗愔,入室问询,来不及脱鞋,极表恭敬。到郗超一死,王家兄弟皆着高屐,神色傲慢。舅父命坐,子猷(徽之)兄弟都说:“有事,没空坐。”(见《世说·简傲》一五)亲情的厚薄,视权势的升降而转移。王家如此对待郗家,实在令人齿冷。
-----
龚斌,系华东师范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