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丨新时代如何有效克服能力不足危险

人民日报
2018-05-06 07:31

【编者按】

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这一目标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征途上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推动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具备相应能力、高强本领。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要求深刻认识党面临的能力不足危险,并强调领导13亿多人的社会主义大国,我们党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如果能力不足、本领不强,就不可能团结带领人民实现民族复兴伟业。如何认识新时代党面临的能力不足危险?如何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广大党员、干部如何练就高强本领?本期观察版围绕这些问题展开讨论。

深刻认识和有效克服能力不足危险

夏锦文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将能力不足危险列为党在新时代面临的四大危险之一,向全党发出了警示、提出了要求。我们党成立97年来,正是靠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水平,成为一个本领高强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从而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但是,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一劳永逸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我国发展处于新的历史方位,也对党的能力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提高应对错综复杂国际国内形势的能力

当前,我国正处于从大国走向强国的关键时期,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前景十分光明,挑战也十分严峻。从国际形势看,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经济复苏依然存在不确定性,贸易保护主义明显抬头,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贫富分化、恐怖主义、地缘纷争、安全威胁等问题层出不穷,“民主赤字”“治理赤字”“发展陷阱”日益凸显。从国内形势看,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深水区,推进改革的敏感程度、复杂程度前所未有,影响改革向纵深推进的“硬骨头”还很多。面对错综复杂国际国内形势带来的风险和挑战,我们亟须提高应对能力。

亟须提高形势预判能力。科学判断形势是我们党制定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基础,也是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成功的宝贵经验。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强调重视形势分析,对形势作出科学判断,是为制定方针、描绘蓝图提供依据,也是为了使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知危图安。当前,一些党员、干部尚未充分认识到国内外形势已发生深刻变化,仍满足于过去所取得的成绩,对风险挑战的研判能力明显不足;看不透形形色色现象背后的规律和趋势,在错综复杂形势面前一筹莫展、无所作为,有时甚至自乱阵脚、迷失方向。对于这些党员、干部来说,提高形势预判能力已成为一个紧迫课题。要引导他们认清国际国内形势、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善于拨云见日,学会观大势、谋大事。

亟须提高统筹协调能力。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必须善于把握全局、整体部署、科学统筹,这就迫切需要提高统筹协调能力。当前,一些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缺乏统筹兼顾、注重平衡、多方协调的意识和能力,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城乡发展、统筹人和自然关系、统筹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能力明显不足。有的习惯于用单一思维看问题,看不到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情况不时出现;有的眉毛胡子一把抓,开展工作找不到症结、抓不住重点。应当认识到,只有具备战略思维能力,才能高瞻远瞩、统揽全局,正确把握事物发展的总体趋势和方向;只有具备辩证思维能力,才能科学分析矛盾、善于解决矛盾,抓住事物关键、找准工作重点,有效推动事业发展。

亟须提高驾驭风险能力。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不时出现的风险隐患,对党员、干部驾驭风险能力提出了很高要求。但是,一些党员、干部内外兼顾、趋利避害的能力,化危为机、开创新局的能力,把握方向、规避风险的能力都还不足。有的身体已进入21世纪,而脑袋还停留在过去,不能与时俱进地分析风险、应对挑战;有的不能掌握应对复杂形势的主动权,面对突发情况容易陷入被动应付,甚至掉入别人精心设置的陷阱。党员、干部必须坚持底线思维,提高驾驭风险能力,与时俱进地认识和把握各种现实的和潜在的风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颠覆性风险的底线,从最坏处着眼、争取最好的结果。

提高履行新时代历史使命的能力

经过长期接续奋斗,特别是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的砥砺奋进,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是,行百里者半九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这就要求党员、干部深刻认识和克服能力不足危险,不断提高履行新时代历史使命的能力。

亟须提高把握机遇能力。对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讲,善于抢抓机遇非常重要。机遇稍纵即逝,抓住了,就是良机;错失了,就是挑战。今天我们面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机遇,各地方各领域都在快速发展变化,需要广大党员、干部尽快提高把握机遇的能力。然而,有些党员、干部反应迟缓,缺乏抢抓机遇的主动性和精气神。有的只看到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挑战,看不到祸福相依、危中有机;有的不善于通过学习和实践提高抢抓机遇的能力,不时出现少知而迷、不知而盲、无知而乱的情况。党员、干部要全面分析、正确认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既增强忧患意识,做好应对各种复杂局面的准备;又努力把握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和机遇,积极进取、有所作为。

亟须提高改革创新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但是,面对改革创新的时代大潮,有的党员、干部受落后思想观念束缚,不敢打破条条框框和陈规陋习;有的缺乏改革创新的主观能动性,不想改、不善改的情况仍不同程度地存在。面对难啃的“硬骨头”,一些党员、干部缺乏锐意进取的精气神,存在本领恐慌。要引导和推动党员、干部改变传统思维定势和路径依赖,敢于自我革命,争当击楫中流的改革先锋;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通过创新培育发展新动力、塑造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努力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亟须提高狠抓落实能力。“以实则治,以文则不治。”深入学习、认真贯彻中央精神不能空喊口号,而要努力提高狠抓落实的能力,结合实际、深入调研,形成符合中央精神的具体举措,并在实施中见成效。然而,一些党员、干部喜欢搞形式主义,图虚名、务虚功,不愿扑下身子、一抓到底。还有的党员、干部虽然学历高、接受新事物快,但实战能力差,应对复杂局面和突发事态的经验不足。这些都是狠抓落实能力不足的表现,不利于履行好新时代历史使命。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真抓实干、埋头苦干的良好作风,让广大党员、干部有真抓的实劲、敢抓的狠劲、善抓的巧劲、常抓的韧劲,真正做到抓铁有痕、踏石留印。同时,要强化责任落实和监督检查,确保政策措施出台一个就贯彻落实一个。

提高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能力

只有正确把握社会主要矛盾,才能确定正确的战略、策略、政策和办法,推动社会矛盾的解决和社会前进。也就是说,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需要采取的战略、策略、政策和办法也要发生变化。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体现,但也对我们的事业发展和工作开展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战。面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一些党员、干部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应对能力不足的问题。

亟须提高科学发展能力。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理念、思路和方式也要随之改变。这就要求党员、干部不断增强科学发展能力,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然而,有的党员、干部对什么是科学发展、如何实现科学发展的认识还不透彻;有的党员、干部看不到新时代不仅要继续推动生产力发展、努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还要着力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这就需要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思想认识、工作方式、体制机制问题,切实推动发展理念、发展动力、发展路径和考核导向等的转变,加快提高科学发展能力。

亟须提高为民服务能力。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使命扛在肩上。当前,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尤其需要提高为民服务能力,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事情做起,努力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但现实中,仍有一些党员、干部为民服务能力不足,不能很好地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有的宗旨意识不强,深入基层联系群众不够,漠视群众的困难和问题;有的服务水平不高、担当精神不足,碌碌无为。对于这些党员、干部,要教育他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强化宗旨意识和担当精神,努力练就为民服务的过硬本领,通过自己的努力工作让人民群众拥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亟须提高社会治理能力。与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相伴随,我国社会也发生深刻复杂变化,传统社会管理加快向现代社会治理转变。习近平同志指出,社会治理是一门科学,管得太死,一潭死水不行;管得太松,波涛汹涌也不行。要讲究辩证法,处理好活力和秩序的关系。一个好的社会,既要充满活力,又要和谐有序。相比之下,一些基层党员、干部没有实现理念转变、能力提升,还在用老办法解决新问题。有的不会构建多元化的纠纷解决机制,导致潜在的矛盾隐患难以及时发现,即使发现了也不能及时化解;有的不会运用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施策的方法,导致原有矛盾没有解决又产生了新矛盾。针对这些问题,要创新完善社会治理体制机制,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更加注重联动融合、开放共治,着力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

(作者为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副主任)

(原题为《深刻认识和有效克服能力不足危险》)

加强长期执政能力建设的着力点

张浩

党的十九大报告在论述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时提出,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从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到加强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对党的自身能力建设提出了更全面的要求、更严格的标准。只有着力坚定政治自信、强化使命担当、推进自我革命,才能实现长期执政能力建设的目标。

坚定政治自信。提出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彰显我们党强烈而鲜明的政治自信。这种自信源于我们党的理论科学性、目标明确性和制度优越性,源于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所取得的辉煌成就,特别是源于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需要继续坚定政治自信。只有坚定政治自信,才能保持政治定力,续写长期执政的光辉篇章。坚定政治自信,关键在于坚守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只有坚定理想信念,才能固本培元,从而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习近平同志强调:“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站位就高了,眼界就宽了,心胸就开阔了,就能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在胜利和顺境时不骄傲不急躁,在困难和逆境时不消沉不动摇,经受住各种风险和困难考验,自觉抵御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信念,要落实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在当代中国,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就是真正坚守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就要自觉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强化使命担当。强调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彰显我们党的使命担当。中国共产党是具有远大抱负和崇高追求的政党。它一经成立,就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团结带领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谱写出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加强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就要继续强化使命担当,自觉将使命放在心上、把责任扛在肩上。首先,要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知危图安。我们党领导的伟大社会革命和自我革命的深刻性、艰巨性,决定了它们从来都不是在风平浪静、敲锣打鼓中进行的,而是在应对和化解风险挑战中艰难前行的。见兔顾犬、亡羊补牢,是为下策;积谷防饥、曲突徙薪,方为上策。党员、干部要使忧患意识化为自觉、成为习惯、融入实践,真正贯彻到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其次,要强化责任意识,不惧任何困难挑战,切实肩负起对国家、民族和人民的责任。这是一代代共产党人传承赓续的精神品格,也是党的队伍特别能战斗的力量所在。改革越深化,困难会越多,就越需要大局意识、担当精神。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利益关系调整的考验面前,党员、干部要满腔热情地投身改革、推动改革,自觉做到“我与改革共命运,我以改革为己任,我为改革作贡献”,切实做到担责不误、临难不却、履险不惧、受屈不计。第三,要增强实干精神。实干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共产党人的先进本色。只有在实干上下功夫,才能将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还应看到,担当历史使命,既需要勇气魄力、苦干实干,也离不开过硬的能力素质。党员、干部只有努力练就高强本领,才能有所作为、有所担当,确保既定目标顺利完成,推动各项事业扎实前进。

推进自我革命。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也是我们党永葆生机活力的根本保障和动力源泉。可以说,一部中国共产党推进社会革命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进行自我革命的奋发图强史。正是因为我们党具有与生俱来的自我革命基因,才能由小到大、由弱变强,不断发展壮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只有勇于自我革命,才能把我们党建设好、建设强,确保党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努力在革故鼎新、守正出新中超越自我,才能不断给党和人民事业注入生机活力,真正破解长期执政的世界性难题。不管世界风云如何变幻,只要牢牢把握新时代历史方位,勇于直面自身存在的问题、勇于推进自我革命,我们党就一定能走出一条成功的长期执政之路。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最重要的是旗帜鲜明讲政治。讲政治是我们党培养自我革命勇气、增强自我净化能力、提高排毒杀菌政治免疫力的根本途径。讲政治,就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善于从政治上观察、思考和处理问题,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定力,在驾驭复杂局面中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在政治风浪中坚守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同时,要增强自律意识,经常反思自我、完善自我,在私底下、无人时、细微处更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增强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始终做到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个利器和传家宝,使党员、干部在红红脸、出出汗中涤荡尘埃、增强党性,为党长期执政打下坚实基础。

(作者为中共广东省委党校教授、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原题为《加强长期执政能力建设的着力点》)

在学习中练就高强本领

历史一再证明,事业越前进越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就会越多,面临的风险和挑战也会越多。新时代是一个强起来的时代,是党和国家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时代。这就要求党员、干部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努力增强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和驾驭风险本领。其中,学习本领是基础性本领。广大党员、干部只有善于学习,向经典学习、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才能练就高强本领,切实担当起新时代赋予的使命任务。

高强本领不会从天而降,必须勤学苦练。陈云同志有句名言:“学习是共产党员的责任”。可以说,不主动学习、不刻苦学习,就难以称得上是合格的共产党员。我们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把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学到手,就好比站在高山上,可以看到很远很多;否则,就如同在暗沟里走路,看不清、摸不着,那会苦煞人。当前,党员、干部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学深学精、融会贯通,做到理论上清醒、政治上坚定,才能成为行家里手,真正克服本领恐慌。

练就高强本领,需要明白“木桶效应”的道理。只有清醒认识自身不足,把补短板、强弱项作为增强本领的着力点,综合能力才会得到提升。我们党从开始赶考、接过“答卷”那一刻起,就勇于正视自身不足,拜人民为师,努力向历史学、向实践学、向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学,总结经验、摸索规律,不断提高能力水平,努力练就高强本领。新中国成立之初,曾有人说,共产党是军事一百分,政治八十分,财经打零分。但是,我们共产党人团结带领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中创造了中国经济奇迹,靠的正是不断补短板、强弱项。

全党本领高强,有赖于每一名党员、干部本领高强。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领导工作要有专业思维、专业素养、专业方法。这说明,领导干部要结合工作实际,努力成为本专业领域的行家里手,多掌握几把刷子。上世纪50年代,李先念同志被任命为国务院副总理兼财政部长,这对非经济学科班出身的他来说是不小的考验。为尽快熟悉工作、补齐短板,他拜内行为师学经济,并注重在工作中积累经验、提高能力,最终由外行生手变成行家里手,为我国经济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这个例子还说明,党员、干部时常会面对新情况、新任务、新岗位,要敢于走出“舒适区”,勇于收拾行囊再出发,努力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不断突破既有、面对未知、解决难题。

练就高强本领,还需要端正学风、久久为功。毛泽东同志强调,学习一定要学到底,学习的最大敌人是不到“底”。学风不端正,研究问题不细不深不实,就难以练就高强本领。当今时代,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更新的速度超过历史上任何时期。有人测算,人类近30年产生的知识量相当于过去2000多年知识量的总和,而以后每3年就将增长一倍,预计到2050年,现在的知识总量将只占那时知识总量的1%。在新知识、新事物面前只是作飞来飞去的小蜜蜂,浅尝辄止,而不深入钻研,是不可能具有真才实学的。有人以为靠指尖上的浅阅读就可以尽知天下事,到头来不过是短消息的“传声筒”、别人观点的“二传手”,就像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穷理者欲知事物之所以然与其所当然者而已。”面对不断涌现的新知识、新事物,只有着眼工作需要加强学习,端正学风、久久为功,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讲话做事才能具有专业水准。事实一再告诫人们,最笨的方法往往最有效。1.01的365次方约等于37.8,而0.99的365次方只约等于0.03。这足以说明,点滴努力的慢工可以累积惊人的成绩。事实上,静心做事、久久为功是最朴素的方法论。

练就高强本领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过去本领高强不代表现在本领高强,现在本领高强不代表未来本领高强。作为一个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我们党从不凭已有经验固步自封,也未曾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沾沾自喜。只要中国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脚步没有停下,中国共产党就要团结带领人民攻坚克难、披荆斩棘,每一名党员、干部就要把练就高强本领作为自己的必修课。

(原题为《在学习中练就高强本领》)

    责任编辑:张珺
    校对:徐亦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