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岁宣布复出,半个娱乐圈力挺,他凭什么?

2022-12-08 15:53
湖北

这是一个,让数百万人今天回想,依旧热血沸腾的故事。

故事的主角叫张立宪,人称老六。

2006年,37岁的他,中年叛逆,辞掉高薪工作,毅然创办了一本名叫《读库》的杂志书。

纸媒萧条,他却逆流做书,其艰难可想而知。

2012年,北京一场瓢泼大雨,冲垮了老六的第4个库房,损失惨重。庆幸的是老六咬牙挺住了。

困难一直到2019年,读库北京库房,因不可抗力面临第6次搬迁。

一向不求人的老六,提笔写下那封刷屏数万人朋友圈的《求助信》。

这封低调的《求助信》,也让半个娱乐圈的爱书之人,纷纷出来力挺这个男人——

《舌尖上的中国》导演陈晓卿说:“早上醒来看到,心里不是滋味。老六从不张口求人,这次看来真是为难了……”

鲜少发声的朴树,公开声援;

李健、白岩松、东东枪、史航、梁文道等等,许多名人大咖自发帮忙。

一夜之间,这个小小的出版品牌,创造了中国出版界的神话——

让每个人相信了好书的力量,好内容永远有爱它的人!

▲读库2020年读者年会现场,著名主持人白岩松向读者推荐了《读库》

时至今日,《读库》已出版100多期,创造了国内杂志书持续出版16年的奇迹。

成为“在出版界只要提起名字,就让人竖大拇指“的金字招牌。

它甚至不仅仅是一个图书品牌,更成为了一种审美品位、学识涵养的代名词。

让无数爱书之人,为它痴迷、沉醉。

“如果荒岛求生只带一本书,我选《读库》”

“身边看过《读库》,就没有说不好的。”

“不管是大人还是青少年,跟着读《读库》,都能有更清晰的思维力…”

读者留言

连《读库》每年的年会,都会有散布世界各地的读者来到现场。

▲2020年读库读者年会现场。

用一位读者的话说:“我不相信有人会不喜欢《读库》,除非他还没来得及遇见它。”

所以,在2022年的尾巴,我想把这样“有品味、有营养、有态度”的好书,让更多人知道。

《读库》是什么呢?是书,还是杂志?

准确来说,它是两者的结合。叫做Mook。

意思是Magazine(杂志)和book(书籍)的结合,可以理解为杂志书。

它跟杂志一样,有固定的出版周期。

每本书有5~10篇非虚构文章。老六作为主编,记录了每个普通人都会关心、好奇的当下的真实故事。

文章篇幅不长,却有书籍的厚重与深度。

不是浮于表面,《读库》拥有极强的耐读性,你会感受到那种文学审美的极大享受。

人生百态、时代的强烈对比,尽在其中。

从电影、音乐、艺术,到宇宙、数学、建筑,再到纪实、历史、回忆录。无所不包。

为什么那么多人爱《读库》?

“那是一种绵长的愉悦,而不是焦躁的快感。”有读者在形容《读库》的阅读体验时,这样说到。

按老六的话说:《读库》所做的,就是记录和记忆。

呈现一个个面孔和表情,行动和路途,命运和归属,国王和农夫,以及由此构建的世情图景。

它关注我们的父辈、祖辈,观照几千年的纵贯线,显微历史中的切片,爬梳浸透在血脉中的基因,更在意的是记录当下。

当你打开《读库》,你看到的是刚刚的完成式和现在进行时,与每个人的生活有关的那些真实故事。

比如,2022年书里有一篇文章,叫做《素锦的香港往事》。

从326封真实信件里,窥见一个女人二十年的光阴。

主角素锦,有着与张爱玲笔下《半生缘》里曼璐相似的人生境遇:

父亲早逝,母亲身弱,弟妹幼小,一家无依。为生活所迫,只得做舞女养家糊口。

风尘中遇见香港男人章文俊,像是抓住救命稻草,手忙脚乱做了“香港人的小老婆”,接连生下三个孩子。

为了讨要生活费,她只身来到香港。在李嘉诚的塑料花工厂打过工,也当过茶餐厅服务员。最艰难时,帮人织毛巾,换一口吃食。

从60年代的繁华,到70年代的股灾,再到后面的经济腾飞。你看见大时代的滚滚烟尘,也读到一个普通女人的艰难求生。

就是这样,每篇故事都不吝篇幅、不惜成本,挖掘更深刻、更尖锐的信息和资讯。

让每个阅读《读库》的人,不需要太用力,就能收获认知的突围、格局的提升。

这也是为什么《读库》的读者,几乎渗透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边疆警察、中年电焊工、高中生……

每个普通人都能在《读库》里找到阅读带来的充盈和满足感。

▲南通的季敏枢老师,是一位电焊工,从2006年读库第一期开始订阅,直到现在。图为季老师在2020年读库读者年会现场。

出版17年,广受好评。每一本在豆瓣上都维持着很高的水准。

如果一定要用为阅读《读库》找一个理由,很喜欢一位博主的话:

“即便是在获取信息如此便捷的当下,我们总还是需要去感受一些,完整的、有肌理的表达。”

很喜欢作家唐诺这句话。我们读书,去一个宽广的世界,见识新鲜的有趣的事。

比如,《读库2204》开篇文章《互联网与中国后现代性呓语》,最近引爆热搜。

它讲的是:与我们当下,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生存现状,太真实了。

从李子柒的田园生活,讨论到当代热词“躺平”和“内卷”……帮你厘清互联网流量背后的本质,挖掘大多数普通人的焦虑真相。

打开《读库》,它一定在提醒你,永远不要被“囚禁在自己的认知茧房”。

17年来,老六一直坚持“三有三不”原则:

有趣、有料、有种。不惜成本、不计篇幅、不留遗憾。

所有规则、条款,统统都要为好文字让步。

《读库》的作者,也是卧虎藏龙:黄永玉、贺友直、马伯庸、陈晓卿、贾行家、克韩、刘柠……

如果你也有文字洁癖,追求更美妙、松弛的阅读体验。不要错过《读库》。

《读库》的秘密

都藏在细节里

如果你有亲手握过《读库》的书,会发现它是不同的。

细微之处见精神,它的好,总是藏在不经意之间。

梁文道说:“《读库》在主编张立宪先生的手中风格非常强烈。首先装帧设计的封面就很讨喜,如今能够这么素雅做封面的书,已经很少了。”

每一年的读库,都有它的专属颜色,每一期读库都有它的专属编码。

老六不仅对文字有洁癖,对书的设计,每一个细节,都堪称严苛。

灰皮封面带来沉稳、静美的阅读欲望。

分量足够轻,小孩子也能轻松握读。

17年来,读库一直在不断尝试、调整。每年都会更新一些小细节。比如纸张的回弹感,调整手与纸张之间的关系。

图片色彩也更细腻,能够更好呈现出插图真实质地和气息。

每期封面上的四位数字,是《读库》与读者之间的“接头暗号”。

四位数前两位,代表的是年份。后两位数字是期数。可以像藏柜里的葡萄酒一样,按年份一一存放。

更让人期待的是,每收到一本新鲜出炉的读库同时,还能收到一本独立装“小册子”——读库小书。

▲历年来的读库小书

册子小而美,内容却包罗万象。谈论宇宙、生命、人体、艺术、科技、经济等各个领域的趣事。

原标题:《37岁宣布复出,半个娱乐圈力挺,他凭什么?》

阅读原文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