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军华:防疫“新十条”落地,医务人员要做好充分准备

澎湃新闻首席记者 陈斯斯
2022-12-07 22:04
来源:澎湃新闻

防疫“新十条”措施落地后,可能会带来哪些影响?

12月7日,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其中提出“新十条”措施,包括不再对跨地区流动人员查验核酸和健康码、不再开展落地检、具备居家隔离条件的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病例一般采取居家隔离等。

此前,11月11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已经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 科学精准做好防控工作的通知》,提出二十条优化措施,包括对次密接和中风险地区不再判定,取消入境航班熔断机制等。

12月7日晚,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党委书记郑军华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新冠病毒是在不断变化的,防控措施也是基于新冠病毒的特点和传播特性不断在进行调整和优化,“阵痛”可能是每个国家都会经历的。

对于“新十条”措施落地后,可能会带来的影响,郑军华表示,随着政策的调整,医院和医务人员的压力会明显增加,需要做好相关的预案,包括医务人员队伍、医疗物资、急诊和发热门诊、重症监护室等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新十条”根据病毒变异特征动态优化

郑军华曾参与上海、武汉两地抗疫工作。他表示,二十条优化措施公布实施后,国家密切跟踪各地实施效果,结合近期各地疫情应对过程中积累的有益经验,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组织研究提出了“新十条”针对性措施,这些措施进一步优化感染者和密切接触者隔离、核酸检测,进一步强化高风险区“快封快解”、疫苗接种、学校防控、涉疫安全保障、群众就医、用药和基本生活保障、社会正常运转维持等要求,持续提高防控的科学精准水平,最大程度地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群众生产生活秩序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郑军华进一步指出,在最新发布的“新十条”措施中,让他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二条明确了核酸检测要聚焦于感染风险高的区域和人员,不按行政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进一步缩小核酸检测范围、减少频次。根据防疫工作需要,可开展抗原检测;第三条明确了具备居家隔离条件的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病例,可以居家隔离,加强健康监测,病情加重的及时转定点医院治疗。具备居家隔离条件的密切接触者居家隔离5天,加强居家隔离管理,做好健康监测并按规定完成核酸检测。

“对感染者和密切接触者隔离方式的调整,充分体现了我国疫情防控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原则,根据病毒变异特征和疫情发展形势因时因势、动态优化,完善防控措施。”郑军华表示。

他进一步指出,为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在疫情期间保障社会正常运转和基本医疗服务,“新十条”措施中还提出了非高风险区不得限制人员流动,不得停工、停产、停业;将医务人员、公安、交通物流、商超、保供、水电气暖等保障基本医疗服务和社会正常运转人员纳入“白名单”管理,相关人员日常需要注意做好个人防护、疫苗接种和健康监测,减少与社会面接触,尽可能“两点一线”工作,凭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可正常上班;检出阳性时,精准判定密切接触者,工作场所不采取临时封控,同工作场所人员不进行大范围隔离,以保障正常医疗服务和基本生活物资、水电气暖等供给,尽力维护正常生产工作秩序,及时解决群众提出的急难愁盼问题,切实满足疫情处置期间群众基本生活需求。

医院和医务人员的压力会明显增加

郑军华建议,当前,要形成一些社会共识,新冠病毒是在不断变化的,防控措施也是基于新冠病毒的特点和传播特性不断在进行调整和优化,“阵痛”可能是每个国家都会经历的,但随着人类对于新冠病毒的认识不断加深,同时通过疫苗接种、个人防护等措施的推进,免疫屏障正在逐步建立。要相信,社会经济秩序最终是要恢复的,而人们也终有一天要投入到正常的生活秩序中去。

“新十条”措施落地后,可能会带来哪些影响?郑军华表示,随着政策的调整,医院和医务人员的压力会明显增加,需要做好相关的预案,包括医务人员队伍、医疗物资、急诊和发热门诊、重症监护室等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他同时也建议,对医务人员的疫苗接种情况和效果做好科学分析,做好阶梯式接种准备,同时医疗机构要做好小分子等相关药物的储备。

“我们可以根据健康状况、疫苗接种情况、传染病患病风险程度等,将摸底人群分为重点、次重点、一般人群,发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网底’和家庭医生健康‘守门人’的作用,分级分类提供相应的健康服务。”郑军华进一步建议,希望能推动建立社区与医疗机构的对接机制,为独居老人、未成年人、孕产妇、残疾人、慢性病患者等提供就医便利,同时,强化对封控人员、患者和一线工作人员的关心关爱和心理疏导,提供心理援助热线电话,开展心理支持服务等。

    责任编辑:郑浩
    图片编辑:胡梦埼
    校对:丁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