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恋》,还是抵不住俗套的爱情啊
大雪,是冬季的第三个节气。冷冽的空气似乎让周遭的一切都慢了下来,人人都裹在厚厚的衣物里,得更用力一点,才能把心里的感受传送出去。
在步入深冬之际,奈飞推出了日剧《初恋》,由满岛光和佐藤健主演,讲述了一段跨越二十年的爱情,目前豆瓣评分8.3。
《初恋》以日本国民级歌手宇多田光在1999年和2018年发布的两首单曲《First Love》和《初恋》为灵感,在2022年返璞归真,重温初恋的纯洁、美好,和永垂不朽。
尽管出车祸和失忆的设定让不少人诟病剧情俗套,但北海道皎白的雪景和贯穿全剧的日式蓝调滤镜烘托出的浪漫氛围,实在叫人难以拒绝。更为重要的是,在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备受冲击的当下,确凿的爱能给人带来温暖和勇气。
如果说小时候看纯爱,是为了满足不切实际的浪漫幻想,那么长大后还看纯爱,是为了守住残存的真心和信念。成年人,也是很需要俗套的爱情的。
提示:本文涉及剧透,请酌情阅读。
❄️
1.
怀旧是一颗救心丸
《初恋》的故事并不复杂,但它的叙事密度较大,由三四条时间线交织而成。
野口也英(满岛光饰)和并木晴道(佐藤健饰)曾经是一对甜蜜的校园情侣,他们情感稳定地从高中升入大学,虽然异地,但双方都憧憬着有对方的未来。然而,一次偶然的车祸让野口失去关于并木的大部分记忆,二人的命运从此分道扬镳。
车祸事件后,野口经历了结婚,辍学,生子,离婚,再就业,成为了札幌的一名出租车司机;并木遵循野口母亲的意愿,独自带着记忆生活。他完成了飞行员的训练,和一位咨询师恋爱多年,退役后在札幌的一座大厦当保安。
故事的主线由中年野口和中年并木的重逢展开,虽然彼时的野口并不记得并木,但她像拥有身体记忆一般再次爱上了初恋。另一边,尽管过去多年,中年并木始终按捺不住对初恋的心意,不断允许自己与野口见面。
“中年组”重逢后,剧集以闪回的方式穿插着二人的过往,让观众沉浸在美好的少年初恋中,并以此铺垫最终宿命般的双向奔赴。作为出租车司机,野口经常会驶入札幌市内的环形车道,硕大的圆形连接着数条不同的道路,无疑是一个鲜明的符号,象征着二人兜兜转转的命运。
毋庸置疑的是,《初恋》的目标十分明确——用初恋和流行文化唤起人们的怀旧情绪,引起共鸣。当宇多田光的《First Love》作为配乐响起时,创作者不仅想让观众与荧幕中的青涩恋人产生联结,更想让大家想起自己的青春。
让观众沉浸在故事中是一方面,跟着剧集一起回忆自己的过往,是延展到故事之外的创作意图。
怀旧的目的在某种程度上解释了《初恋》在剧情上的短板。不难看出,许多关键剧情的推进依靠的都是戏剧化的巧合,比如男女主角的重逢、男主和女主的儿子产生友谊、男主为女主受伤、女主恢复记忆后在冰岛找到男主。而在2022年仍然选择使用车祸和失忆的设定,多少有点偷懒的嫌疑,但或许,导演寒竹百合根本“志不在此”。
单从画面来看,《初恋》在构图、调色、转场方面都下了不少功夫,极致地呈现了北海道不同季节下的美与浪漫,不同时间线的交叠更换也不显突兀。当视觉上的情绪与怀旧情绪相融合,便能制造出耐人寻味的后劲。
考虑到社交媒体时代的碎片化特性,好的内容不一定是传播得最广的,但好看的内容一定会传播广泛。因此,剧情老套、疲软,恐怕会是很多网剧的通病,同时,这也标志着一种新观影模式的蔓延。
回到怀旧这一主题,为了进一步渲染年代感,《初恋》还包含了许多现代日本发生过的重大社会事件,包括火箭发射、泰坦尼克号上映、和平游行、311大地震,以及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故事的最后,野口恢复记忆,回到老家的丁香树下挖出了多年前和并木埋下的时间胶囊。而观众的时间胶囊,正是剧集中的社会事件片段。
怀旧总是能引起最大面积的回响,即便观众和剧集的国别不一定相同,但只要在同一历史时空下存在过,都能勾连出相通的情绪。比如前疫情时代的《请回答1988》,至今仍是许多人冬天必看的韩剧。
那么在疫情之后,怀旧则顺理成章地成了更为突出的时代显学。因为在不确定性的暴击下,唯有那些已发生的、确凿的过往,能带给人们最坚固的安慰和依靠。
正如心理咨询师崔庆龙在所分析的,“人们希望能用怀旧的方式来回应自己在当今时代缺少的某些心理体验......怀旧包含着某个时期一段相对无忧和幸福的生活经历,在那个心境下,你和过去更好的记忆重叠起来了,感觉到快乐或者满足。当很多人在现实生活中缺少这种体验,并且预感在未来也不能创造这些体验时,他大概率会频繁回到过去寻找这样的体验。”
《初恋》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既是2022年冬季的电子暖炉,亦是人们等待已久的精神救心丸。
2.
初恋的宿命感
不得不承认的是,即便初恋是一个容易落入俗套的题材,但它在大众流行文化中有着根深蒂固的地位,甚至可以称得上是一种情结。在东亚常有“初恋颜”、“国民初恋”等称号,在欧美也有《两小无猜》《怦然心动》这样的经典电影。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初恋的字面意思是“第一次恋爱”,但在大量影视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它往往还指向在校园发生的第一次恋爱。
一方面,作为一个尚未彻底社会化的场所,学校承载了大部分人最简单和纯粹的一段时光;另一方面,爱作为一种极其特殊的生命体验,第一次懵懂的触碰自然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初恋被赋予了一层神圣的糖衣,糖衣裹着人们最原始的取向和欲望。
执迷于初恋的背后,还是大众对爱情的唯一性的理想化设想。这种唯一性往往伴随着浓厚的宿命感,它不仅意味着每个人都会有命中注定的另一半,还认为人的一些美好品质是有可能抵抗住岁月的腐蚀的。从这个角度来看,宿命感才是“初恋”真正令人着迷的地方。
2016年红极一时的韩剧《鬼怪》,就很好地将宿命融合在奇幻题材之中。女主角虽然是平平无奇的高中生,但她是男主角的“鬼怪新娘”,二人命运互相影响。甚至,在女主角的第一生结束后,她与永生的男主角在下一世又会再重逢,再相爱,可谓将宿命感推向了极致。
回到《初恋》,为了营造宿命感,创作者花了不少心思。
首先是人物经历的“对称性”。除了野口也英和并木晴道,《初恋》还有另一段(单向)初恋——野口的儿子小缀和他暗恋的舞者小诗。在野口和并木的帮助下,小缀从一个不善言辞的男孩,逐渐学会敞开心扉,最终勇敢地向小诗表达了心意。
勇气的代际传递,最终像一种福报似地回馈到野口和并木身上。
然后是场景的“对称性”。野口和并木最初确定关系的瞬间,是在大雪中拥抱,而到故事的最后,当野口恢复记忆,只身前往冰岛找到并木时,二人也是在白茫茫的雪地上相拥。
在冰岛再次重逢后,野口也终于实现了儿时的梦想——成为一名空乘。二人在冰岛的小航空公司工作,回应了剧集最初,野口在放学路上模仿空乘说话的片段,她当时说的正是“飞往雷克雅未克的航班”。
虽然这一切都像编排好的童话故事,但《初恋》对“命中注定”的理解,重点还是在于“人”,人的行动也是命运的一部分。这份态度从野口的同事旺太郎的表白中大概能看出来——“不要逃避,野口也英!”“哪怕你会受伤,会丢人现眼,面对人生,你要大步向前迈进!”
诚然,《初恋》有非常多巧合,但巧合背后也有非常多努力。比如,少年并木为了和野口上同一所学校而废寝忘食地学习,中年并木会大海捞针地找野口所属的出租车公司;小缀即便知道小诗不喜欢自己,也愿意为她熬夜写歌;更不用说野口直接飞到冰岛找人。
命运或许只是一些随机事件,不管降临与否,不代表人类就没有自己的能动性。就像并木曾对小缀说的,“要想知道是不是命中注定,你必须全情投入进去”。人不必被动地等待命运的眷顾,还可以主动地选择想要的人生。
3.
为什么还要看“纯爱”?
在口碑参差不齐的情况下,《初恋》还是收获了不少关注,豆瓣评分也维持在相对较高的8分左右。纯爱曾经象征着不切实际的臆想,那么在爱情早已高度祛魅的今天,人们为什么还要看纯爱?
因为匮乏。
现实是怎样的,我们都再清楚不过。约会软件的盛行让恋爱更方便,交流成本大大缩小,同时也打破了对“唯一”的执着。在工具理性的社会氛围下,那些具有革命性的、不算计的爱情越来越稀有,因为还有更多柴米油盐缠绕着生活,不是所有人都有力气去爱。
在《苦涩的爱情社会学:我们是自由的,可为何还是「爱无能」?》一文中,作者李尚文指出,“当代浪漫爱情面对的处境就是:在自我极度需要对方认同以及赋予价值的情况下,又要保全自我的自主性,同时更要想着如果过分干涉对方的自主性,对方可以在差不多毫无代价的情况下脱离这段关系,故此人们衍生出一套透过监控自己的情感表达甚至情感本身,确保自己保持一定程度的情感疏离,以免触发这种矛盾。”
个人主义赋予了我们更强的自尊和自我,同时也无可避免地建立了一层茧。“失去自我”成了现代人最大的梦魇,而爱情恰好具备这种能力,所以它逐渐变成一种需要警惕的东西。
爱情可以是目标,是交易,是选择,却不再是一种无条件的投入状态。因此,正是在俗套的初恋或纯爱叙事中,人们可以短暂地剥开自己的茧,戳戳里面柔软的部分,仿佛在重温一种即将失传的技艺。
《初恋》给人的触动,还在于它不仅仅讲了一个浪漫的纯爱故事,也借助爱情,讲述了一个女性如何挣脱他人的“庇护”,过虽然困难但不后悔的人生。
出车祸后,野口也英的人生急速转向。因为失忆,野口不得不让渡部分生活的自主权。她的母亲帮她选择了另一种人生:不让女儿和并木相认,并鼓励她嫁给富有的脑科医生。虽然野口因此过上了更好的物质生活,还诞下一个可爱的儿子,但她不愿忍受婆婆的侮辱和歧视以及丈夫的出轨,最终离开了这个保障她优渥生活的家庭。
离婚后,野口日以继夜地打工,后来又搬去札幌,从零开始学习当一名出租车司机。
剧中有一处闲笔令人印象深刻:野口辛勤工作多年,打算把攒下的带薪休假一次性兑换掉,却遭到老板的拒绝。不料,所有司机同僚都聚到老板的办公室,为野口站台。老板在压力下同意了野口的休假,全公司欢呼。
野口自始至终没有放弃自己的人生,她经历了辍学、离婚、放弃抚养权,但依旧在努力地生活。在这个故事中,爱情和男人都不是她的救赎,而是她认真生活的结果。创作者的女性意识恰恰体现在这些地方。野口不是一件被动的附属品,即便人生滑向了另一条轨道,她依然保有从前的天真和勇敢。
在许多哲学家看来,爱使人性完善,人正是因为爱的结合,才能在有限的生命中发挥最大的潜能。这里的爱,自然是一股积极的力量,是主动给予,不是被动接受,所以软弱的人是没有爱的能力的。
这不禁让人想起《伦敦生活》里的一段关于爱的经典台词:“人们总说‘感觉来电’、‘来电就好办了’,但我深表怀疑。辨别合适的人需要很大的勇气。弱者不擅长爱,做一个浪漫的人需要很多希望。我想他们的意思是,当你找到了你爱的人,就像找到了希望。”
回看《初恋》里出现的各种爱——同事对野口的爱,女友对并木的爱,并木挚友对并木妹妹的爱——虽然并非每一对都走到了一起,但每一份爱都充满了能量。
学者汪民安在《论爱欲:爱的哲学启示录》中分析弗洛姆和阿里斯托芬时写到,“对他们而言,尽管对人性如何实现有不同的理解,但爱,总是人性的最美好最充分的完成。没有爱,人就是残缺的,就是野兽,人性就是没有潜能的,人也因此是孤寂和呆滞的。”
我们的世界有太多理性的事物,但因为另一个人而心跳加速,脸颊泛红,口齿不清,却是稀缺的体验。如果《初恋》还能让你获到那么一点勇气,那便是它最大的意义。
在彻底凋零之前,勇敢地爱吧。
参考资料
| 崔庆龙 林秋铭,人物
当《First Love》响起,你想起了恍如隔世的初恋吗?| TOPYS
苦涩的爱情社会学:我们是自由的,可为何还是「爱无能」?| 李尚文,Initium Media
论爱欲,爱的哲学启示录|汪民安,看理想App
❄️
撰文:林蓝
监制:猫爷
配图:《初恋》
转载:请微信后台回复“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