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的梦想,更是行业的梦想”——访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混凝土外加剂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郭京育

2022-12-07 10:00
北京

在中国混凝土外加剂博物馆的开馆仪式上,发起人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混凝土外加剂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郭京育喜极而泣。与她一同流下激动泪水的,还有无数线上、线下见证着这一重要历史时刻的行业“砼”人。

郭京育说:“我终于实现了自己多年的梦想。”行业中的人说:“外加剂博物馆承载着全行业共同的梦想,从此外加剂行业在福建厦门有了自己的‘精神家园’”。

埋下梦想种子携梦启航

“我的梦想大概始于十年前,那时我从事外加剂行业已有三十年,亲历了我国混凝土外加剂及其应用技术从落后到发展,从快速发展到飞跃发展的历程,加之多年担任行业两个专委会的秘书长,了解一些行业情况,熟悉行业多位老专家,有机会聆听老前辈老专家讲述上个世纪行业往事和行业历史变迁,每次对我触动颇深,这大概是我梦想的种子。”

郭京育表示,我对这个行业有感情,对外加剂有情结,特别是我身边的行业知名专家郭延辉和陈嫣兮先后因病离世,我突然意识到,行业专家及从业人员所经历的历史,如果有人辞世,这些历史将被彻底遗忘。中国混凝土外加剂博物馆的建立是为了记录、收藏、研究、展示、传承行业的发展历史与行业文化底蕴。它承载了混凝土外加剂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落后到先进的光辉历程。行业需要历史、行业需要传承、行业更需要在历史与传承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

铭记峥嵘岁月用心记录

行业博物馆展示的是一个行业历史与文化的发展历程,筹建者需竭尽全力办好,深入挖掘出行业的文化内涵,找出亮点,打造精品,突出自身的特色,主办多元科技活动,吸引更多的观众,让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博物馆临时筹备组合影 郭京育/供图

“为了这一目标,业内前辈、老专家、行业学会协会、企业家付出了巨大的努力。”郭京育表示,在文物征集过程中,老专家和行业热心人士给予了积极配合,翻箱倒柜地搜寻老照片、文稿、老物件等。

筹备组征集到一只“小药箱”,其主人公是行业知名的冯浩高工,“小药箱”虽小,却承载了行业二十年的技术变迁。

93岁高龄的吴绍章教授是行业里年纪最长、资历最深的老专家,他不辞辛苦,特意从广东中山赶回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接受筹备组的访谈;在成都,老专家帅希文带病坚持接受筹备组的访谈,令人感动。他们和其他老专家先后还为博物馆捐出了许多压箱底的珍贵文物。

除此之外,为拯救外加剂行业历史,博物馆筹备组的两位顾问石人俊和熊大玉以“抢救”的速度,竭尽全力对行业历史事件的真实性、重要历史人物的确定等方面,做了大量严谨细致的工作,进行反复求证、核实、梳理、汇总,逐步厘清了外加剂行业发展历史脉络及沿革。他们还先后征询行业其他老专家的意见,确认我国外加剂发展历史过程中的关键节点事件,确定访谈人物名单。

“我们遇到的最大问题是在还原我国不同时期特别是早期外加剂研发、生产、应用历史真相方面。由于许多当事人已经不在了,筹备组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查阅大量相关历史资料、老专家当年的工作日记和笔记,收集或借调相关产品鉴定证书或获奖证书原件等逐一调查取证、反复推敲核实,本着尊重历史,以事实为依据的工作态度,克服重重困难,真实记录了行业的发展历史。”郭京育说。

叩响时空大门抒发心声

一座博物馆的灵魂与精华所在就是珍贵的文物、有价值的藏品。

对此,筹备组通过以下方式收集:一是利用博物馆工作简报及行业有影响力的公众号向行业发布征集文物的公告;二是定向联系国家及地方行业学会协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行业相关企业,开展征集活动;三是对行业老前辈、老专家、重点重要人物进行一对一联系,或专程上门拜访,进行征集;四是筹备组先后在长三角、京津冀地区通过举办“专家访谈、口述历史及捐赠活动”进行文物征集。原计划在珠三角地区举办的访谈及捐赠活动因疫情而暂停。“我们相信,每一件捐赠品的背后,都是捐赠者的情怀与寄托,都值得行业人士去好好珍惜,并将之代代相传。”郭京育说。

近二十年来,我国混凝土外加剂从产量、质量、品种、生产、研发及其应用技术等方面均处于快速提升并飞跃式发展的状态,甚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世界对此有目共睹。在得知我国在建一座混凝土外加剂博物馆时,国际同行专家学者纷纷发表心声。

脂肪族高效减水剂发明人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Johann Plank教授表示,中国人做了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建立了一座中国混凝土外加剂博物馆。这里将记录混凝土外加剂发展史上的每一个辉煌时刻,也将铭刻每一位外加剂先驱者的辛勤工作与智慧结晶,这里还讲述着国内外行业的历史和现状。

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发明人枚田健(Hirata Tsuyoshi)说,建立一座外加剂专业博物馆具有划时代意义,这样可以很好地记录与保存外加剂的发展历程。

意大利贝尔加莫大学教授Luigi Coppola说,在他看来,中国外加剂博物馆的建立是一个创举,它记录了中国和世界混凝土外加剂的历史和发展。

展望未来之路砥砺前行

“博物馆记录了历史,见证了我国混凝土外加剂行业发展的每一个阶段,同时它也承载着未来,作为行业文化交流的载体,未来还有很多事情要做。”郭京育表示,博物馆运营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博物馆属于公益事业,它的生存又离不开市场化运作。未来行业博物馆如何市场化运作可以作为一个研究课题,结合本行业特点制定出博物馆今后发展的短期及中长期规划与目标,同时还可以与时俱进地策划举办一些有特色且重实效的各种学术交流会、高峰论坛等,推动行业的技术进步,组织开展一些有创意的专展、特展等内容丰富的活动,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2018年在重庆“远山有窑”景区郭京育的梦想产生 郭京育/供图

时代在进步,博物馆也在发展。下一步中国外加剂博物馆可以学习吸收其他博物馆办馆的先进理念与经验,增设观展者娱乐性互动性项目,设计3D打印的文创衍生品、多样精美纪念品等。除此之外,最重要一点是,中国外加剂博物馆今后还将继续面向国内外同行广泛征集文物,增加藏品的丰富性和展品的多样性,使博物馆更具多元化和国际化,不断提升博物馆的价值,力求打造一座具有特色、现代化的混凝土外加剂博物馆。

本文原载于《中国建材报》12月5日8版

中国建材报记者:吴跃

责编:丁涛

校对:和新龙

监审:贺丹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