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惠民被提名南通市长候选人,曾主政江苏最强县域和开发区

澎湃新闻记者 李克诚 陈珂
2018-04-20 11:10
来源:澎湃新闻

徐惠民

4月20日,江苏省南通市召开全市领导干部会议,宣布江苏省委对南通市政府主要领导调整的决定。韩立明已调任泰州任市委书记,不再担任南通市长职务。徐惠民任南通市委副书记,提名为南通市长候选人。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注意到,今年55岁的徐惠民长期在苏州工作,并先后在苏州乃至江苏两个最重要的区域版块——全国百强县之首昆山市、全国开发区排头兵苏州工业园区担任过党委书记。

徐惠民也成为继张国华之后,又一位“苏州干部”被输送到南通担任市长的地方领导。张国华曾在昆山工作9年之久,先后任市长、书记,于2011年4月调往南通担任市长。目前,张国华已升任云南省副省长。

从地理位置上看,苏州与南通隔江相望,近年来,苏通大桥开通让“天堑”变通途,两市合作共建了苏通科技产业园,可谓地缘相近、人缘相亲。苏州是江苏经济第一大市,南通近年来也发展迅猛,经济总量在江苏13个设区市中排名第4,仅次于苏州、南京、无锡,有望未来几年跻身于江苏“GDP万亿俱乐部”第四城。

当前,南通面临着“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江苏沿海开发、扬子江城市群建设等多重国家和区域战略叠加机遇。

“今天,能有机会来到素有开风气之先优良传统的南通工作,与求真务实、锐意进取的南通干部合作共事,与勤劳勇敢、敢为人先的南通人民荣辱与共,我深感荣幸,倍加珍惜这一难得的机会。”在20日上午的全市领导干部会议上,徐惠民表示,自己将不忘初心,不负重托,抢抓机遇谋发展,求真务实惠民生。

临危受命,推动“昆山之路”从头越

徐惠民是苏州吴江人,1963年出生。在其40岁之前,他都在吴江工作,官至吴江市委副书记。

2003年,徐惠民调任苏州市金阊区委副书记、区长。随后,不到半年时间,徐惠民被调往江苏地级市宿迁挂职,担任宿迁市委常委、副市长。2011年,徐惠民回到苏州出任副市长。

2014年8月2日,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一家金属制品公司发生特大铝粉尘爆炸事故,死伤惨重。当年12月30日,国务院认定这是一起生产安全责任事故,18人因涉嫌犯罪、被移送司法机关,另有35名责任人被党政、政纪处分。时任昆山市委书记管爱国被免职。

2015年1月3日,时任苏州副市长徐惠民,临危受命,调任昆山担任市委书记,处理“8.2事件”善后工作。

当时,连续多年位列全国百强县之首的昆山,其“明星城市”光环迅速坠落。昆山不仅在反思,更经历着阵痛甚至自我怀疑,胆小谨慎、惟恐出错的气氛在不少党政机关蔓延。

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考察调研和思考后,按照江苏省委和苏州市委提出的指导意见,徐惠民带领昆山稳住了阵脚,提出昆山要在新起点上整装再出征,推动“昆山之路”从头越,“负重拼搏闯新路,矢志跨越再出发”。

昆山“8·2”事故,为昆山敲响了转型升级的警钟,也让人更加清醒认识到转型升级的紧迫感。“原来大量消耗资源实现的高速发展已经难以为继了。推动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是昆山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和根本之策。”徐惠民2015年在接受《解放日报》采访时说。

徐惠民坦承,在认真细致地测算了昆山在土地、人口、生态、公共服务以及与先进地区差距等“五本账”后,发现“压力山大”:昆山的土地、人口规模、生态都已经到了“天花板”,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配套跟不上需求,研发费用支出占比、高新技术产业占比等指标,和先进地区相比有一定差距。

“这‘五本账’倒逼着我们转型。只有爬过坡迈过坎,才能看到别样的风景。”徐惠民表示。 2015年3月,昆山市委市政府研究制订了“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六年行动计划”,明确将用6年时间全面推动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

其思路是:推进“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破解土地、能源、金融、科技人才、发展环境等资源要素瓶颈,努力实现发展动力从要素和投资驱动向创新和改革驱动跨越、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率集约型跨越、产业结构从中低端向中高端跨越。

从此,“老树开花”、“腾笼换鸟”、“插柳成荫”作为昆山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的指导方针,也成为当地企业家们常念叨的高频词。

为解决一些干部不敢担当和不作为、慢作为、懒作为等问题,昆山出台了“完善干部履职保护”等多项机制、制度。

据《昆山日报》报道,转型升级的一年内,昆山有二十多家企业实现“新三板”挂牌;昆山试验区建设效应进一步放大:海峡两岸电子商务经济合作实验区、跨境贷业务试点获批,一批创新载体加快建设。一些台资企业虽将工厂迁走,但创新研发、品牌销售、售后服务等业务还留在昆山,有超过50家台资企业集团在昆山建立或筹建总部。企业也在转型升级中尝到了甜头。比如,富士康完成技改投资超1亿元,在昆山裁员一半,但产值却增加了一倍。

2015年,昆山位列中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最具投资潜力百强县两个“第一”,荣获福布斯中国大陆最佳县级城市“七连冠”,创新能力居全国城市第11位。那个明星城市又渐渐找回了昔日的信心和感觉,“大美昆曲、大好昆山”的城市形象继续被唱响。

2016年6月29日,在离任昆山市委书记、重返苏州市担任市委常委时,徐惠民有感而发:“既体验了奋斗的艰辛,又分享了成功的快乐,这实在是我人生中难忘的一段经历”。他表示,昆山的很多工作刚刚破题,虽然他很想继续与同志们一起奋斗、苦干,但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虽然感情上依依不舍,但行动上必须服从组织的安排。

俯瞰苏州工业园区金鸡湖景区。视觉中国 资料

直面挑战,领导开发区“排头兵”搞创新

回到苏州大市任市委常委仅4个多月,2016年11月中旬,徐惠民又重回县域,兼任苏州主城板块中最具分量的苏州工业园区的党工委书记。

苏州工业园区缘起于1992年9月,时任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率团访问中国,呼应邓小平同志南方讲话,表达了中新两国合作共同建立工业园区、并以此为载体借鉴新加坡经验的意向。1994年,国务院下发批复函,同意江苏省苏州市同新加坡有关方面合作开发建设苏州工业园区。

由于引入了崭新的规划建设、经济发展、公共管理等理念和经验,苏州工业园区逐渐发展建为中国发展速度最快、最具国际竞争力的开发区之一,堪称中国开发区的“排头兵”。

“这次来园区工作,感觉比以往任何一次工作变动都有挑战性,因为园区平台高、发展压力大;园区干部水平高,对主要领导期望大;园区知名度高,内外关注度大;园区居民层次高,对幸福满意度要求大。”这是徐惠民刚到苏州工业园区时对园区干部所说的话。

徐惠民说这番话是有所实指的。经过20多年的发展,苏州工业园区以占苏州市3.4%的土地、7.2%的人口创造了15%左右的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从某种意义上说,苏州工业园区不仅是苏州、江苏的“城市名片”,甚至可看作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缩影和象征。

担任苏州工业园区的“一把手”,也意味着,他将肩负着为经济强省江苏的开发区“下一步该如何发展进行探路”的使命。作为中国经济大省,开发区堪称江苏经济的“压舱石”,为江苏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但下一步开发区的路子到底怎么走仍是待解之题。

徐惠民到任后,“创新”成为他答卷的“关键词”。

据《苏州日报》报道,徐惠民表示,苏州工业园区将以创新引领亲商理念,以富民提升园区经验,推进开放创新综合试验,进一步确立创新风向标,拓展创新工作面,贯通创新价值链,完善创新生态圈,认真回答“创新四问”,积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奋力走在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的最前列。

此后,苏州工业园区主攻纳米技术应用、生物医药、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增强园区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新优势。利用园区品牌影响、政策功能、人居环境等优势,招引一批具有原始创新成果、成长性高的高新技术企业落户园区。

2017年3月,苏州工业园区发布《关于答好“创新四问”,加快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科技产业园区的实施意见》。力争通过3到5年的努力,实现自主培育2-3个千亿级创新产业、1-2家千亿级地标型企业、3-4家500亿龙头型企业等目标,加快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科技产业园区。

数据显示,苏州工业园区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纳米技术应用三大特色产业保持年均30%左右增速,生物医药产业竞争力在全国高新区中排名第一。

在行政体制改革上,苏州工业园区也努力“先行先试”,积极探索开发区城市化转型的有效途径。比如,深化政府“放管服”,形成了“一枚印章管审批、一支队伍管执法、一个部门管市场、一个平台管信用、一张网络管服务”的“五个一”治理架构,尽可能解决职能交叉、政出多门、多头管理等问题。

同时,整合设立了四大功能区,形成在园区党工委统一领导下,功能区负责经济发展,街道和社工委负责社会治理的管理体制,压实基层管理责任,激发干部队伍干事创业热情。

数据显示,徐惠民就任党工委书记期内,苏州工业园区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年均两位数增长,地区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迈上2300亿元、300亿元台阶。苏州工业园区在全国经开区综合考评中位居第1,在全国百强产业园区排名第3,在全国高新区排名上升到全省第1、全国第5,均实现历史最好成绩。

从国际视野上来看,苏州工业园区人均GDP约4.5万美元,万元GDP能耗达0.249吨标煤,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这次,在苏州工业园区担任主官仅17个月,徐惠民又将“过江”北上南通,担任市政府主要领导。在临行之前,在向苏州工业园区的干部告别时,徐惠民再次表达了他的“感谢”和“遗憾”。他说,正是国家和省市的坚强正确领导,才给了我们改革创新的“胆气”;正是园区老领导、老同志打下的坚实基础,给了我们继续奋斗的“底气”;正是全区干部群众的理解支持,给了我们一往无前的“勇气”。

“但是,我也深知,由于受各种因素和条件的制约,更由于自身能力和水平的局限,园区的发展还有很多不充分不平衡的地方,与领导的要求和群众的期盼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徐惠民说,“有些事情想到了,却还没有来得及做;有些事情虽然做了,却没有做的很好”,希望同志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对于那些不适应园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勇于修正、继续完善。

徐惠民透露,他在履新南通后,将推动苏通合作“亲上加亲”,期待双方在人员交流、项目合作、管理经验等领域的合作取得更大的成果。

链接:徐惠民简历

徐惠民,徐惠民,现任南通市委副书记,市政府代市长、党组书记。

男,1963年4月出生,汉族,江苏苏州人,中央党校研究生学历,1987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1年7月参加工作。

1979年9月至1981年7月江苏省洛社师范吴江分校学习;

1981年7月至1987年9月吴江县政府办公室秘书(其间:1983年6月至1986年8月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党政干部基础专业学习);

1987年9月至1988年7月吴江县政府办公室综合科副科长;

1988年7月至1990年5月吴江县接待办副主任;

1990年5月至1992年6月吴江县接待办主任;

1992年6月至1995年10月吴江市政府外事办主任、接待办主任(其间:1993年12月至1994年7月兼任市旅游局局长);

1995年10月至1997年5月吴江市北厍镇党委书记;

1997年5月至2001年6月吴江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2001年6月至2002年12月吴江市委副书记、组织部部长(其间:1999年9月至2002年7月中央党校政治学理论专业在职研究生学习);

2002年12月至2003年7月吴江市委副书记;

2003年7月至2004年2月苏州市金阊区委副书记、代区长;

2004年2月至2006年6月苏州市金阊区委副书记、区长;

2006年6月至2006年11月苏州市金阊区委书记;

2006年11月至2011年6月宿迁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2011年6月至2014年12月苏州市副市长;

2014年12月至2016年6月苏州市副市长,昆山市委书记、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

2016年6月至2016年9月苏州市委常委;

2016年9月至2018年4月苏州市委常委、苏州工业园区党工委书记;

2018年4月起南通市委副书记,市政府代市长、党组书记。

(简历来自南通市政府官网)

    责任编辑:谢春雷
    校对: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