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摄影收藏现状不完全报告”系列报道明起上线

澎湃新闻记者 许海峰 吴栋
2022-11-23 08:04
来源:澎湃新闻

海报设计:澎湃新闻记者 周寰

在我们这个星球上,图片已经覆盖了世界上的每一个角落,影响甚至改变了人的观看方式,思维模式。图片以形象思维被观看并延伸它的观看,视网膜通过各种媒介进入到大脑的深处,存储起来,让人过目不忘,在日后某个时刻被调取再见,犹如久别重逢的好友。

可是,时代变了。科技赋能摄影,11月17日在浙江举办的2022丽水世界摄影大会上传来消息:全球每天产生47亿张照片,而去年这个数字为30亿张。越来越多的迹象显示,面对海量图片的涌来,图片早已从阅读转变为瀑布流浏览模式,使得人的大脑不像纸媒时代处理所见过的图片,做到真正的过目不忘。因此,摄影,或者说摄影作品,对于摄影师来说,在这样的形势之下,试图拍摄出惊艳的不朽的传世之作,变得愈加困难而极具挑战。而作为摄影艺术的延伸——摄影收藏,它不仅是一个风向标,也是一个试金石,在市场的洪流中,大浪淘沙,让好的作品浮出水面,成为经典,或再次被潮水吞噬。

在中国,摄影收藏还是一件新鲜事。尽管图片已经是人们日常交流的方式了,但收藏摄影似乎仍是一件遥远的事。与此同时,近年来中国的影像收藏市场逐渐活跃,越来越多的人与机构开始意识到了影像的价值:出色的摄影是时代的见证,也具有艺术价值,连接了个人与集体记忆。

一些民营机构走在了前面,还有那些个人收藏者。他们或系统性地围绕一条主线,或全然出自自己的审美,率先投入摄影收藏,而即使是那些最平凡的家庭相册,当我们偶尔拿起它时,褪色的画面仍然会不经意地敲动着我们的心。他们都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被保留下的影像终究会成为社会、成为家族以及个人的一份宝藏。他们为什么要收藏摄影?怎么收藏的摄影?这些摄影的价值在哪?澎湃新闻在这里采访了这些中国摄影收藏的“先行者”们,听他们聊聊关于收藏的那些事。

受访者包括机构负责人、藏家、学者。机构这块,既有像泰康空间这样已经深耕艺术领域二十年余年稳扎稳打的“老牌”艺术机构,也有如成都当代影像馆、谢子龙影像艺术馆这样近年来才成立,充满活力的新兴机构。藏家们则有着各自的着眼点,秉承着自己的一套体系,他们或以摄影史为脉,中国的、世界的,也有的热衷于收集老照片,收集时代的印记。同时,学者们则从自己的观察视角入手,选择了一个切入点剖析了中国摄影收藏的现状和种种问题。本专题共计20多篇文章,试图通过上述不同的被采访对象,对当前中国摄影收藏现状做一个简要的整理,以推动摄影行业的健康发展。

海报设计:澎湃新闻记者 周寰

    责任编辑:高剑平
    校对: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