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观察|筑黄金台、五羖大夫……“抢人大战”不妨学学他们

澎湃特约评论员 任民望
2018-04-18 14:49
来源:澎湃新闻

中国城市,人才暗战,不见硝烟,却在持续升温。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高频出现在各地主政者的人才“宣言”中,这场“抢人才”大战,从东到西、从南到北燃起点点星火,呈现燎原之势。

其中,西安最拼,按照市长上官吉庆所说,“出台了门槛最低、条件最优厚的人才政策”,甚至出现了“500余名户籍民警誓师,要打赢人才人口争夺战”,拼到不少一线城市都感到了一丝颤抖。

因而成就了几个很火的段子:一小伙清明节去西安走亲戚,在火车站被警察拦住,警察问:“你是西安人吗?”小伙:“不是,我来走亲戚的。”警察:“带回派出所,符合亲友投靠落户条件。”另外一小伙旅游,去西安火车站转车,又被警察拦住,警察问:“你什么学历?”小伙:“本科。”警察手一挥:“带回派出所,办学历落户,火车票钱报销。”段子虽然调侃,却折射出全国抢人大战轰轰烈烈的程度。

“绿色通道”落户、住房补贴奉上、创业资金支持、公共服务给力……抢人大战中,这些举措都成了“大路货”,如何拿出“绝活儿”来吸引大贤才呢?人民日报记者陈家兴的新书《历史大棋局——古代雄主用人评略》,讲的是中国古代用人选贤的大智慧。

“邻国有圣人”,在对方未察之际就下手

秦穆公任用贤才,有史记载的就是从著名的“五羖大夫”百里奚开始的。百里奚流落楚国,却被当做奸细被抓住。楚人问他能干什么?他说会养牛。于是就让他养牛,结果他养的牛又肥又壮。楚成王听说了,觉得其饲牛之道与养马相通,便让百里奚为自己养马。看来,非贤君是很难识大才的,如楚成王也就只有看到饲牛之道与养马相通的眼光。楚成王就这样与百里奚失之交臂。

秦穆公听说了百里奚之贤,便想用重金赎回。估计这是人的正常思维,但在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年代,秦穆公这样做就等于是直接告诉人家百里奚是千里马了。所幸秦穆公当时的谋臣就说:楚成王让他养马,是因为不知道他的才能,不如以逃跑之罪而赎之,当初管仲就是这样从鲁国脱身的。在古代,得贤人必也工于心计,每每若是。

于是,穆公就派人对楚国说:秦国陪嫁的奴仆百里奚逃到了你们这里,想用五张黑羊皮赎回他。楚国一听,估计也没上心,便爽快地答应了。等到知道百里奚之贤,只怕追悔莫及了。

如此波澜不惊地就把大事办了,正是雄主的功夫。

“筑黄金台”,创造“惟贤必重用”的口碑

燕昭王在燕国纷乱不断之时即位,虽胸有雄略强国之志,而难有所为。而于穷困之时,礼贤下士、选贤任能,终使国强,燕国就是一个例子。

燕昭王问郭隗:齐国乘我们内乱,而攻破燕国,我深知燕国国小力少,不足以报仇,“然诚得贤士以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先生如果你看到合适的人才,我一定亲自服侍他。人云“国乱则思良相”,此之谓也。

郭隗说:“王必欲致士,先从隗始。况贤于隗者,岂远千里哉!”这个重贤招士的办法,其实是给天下贤能之人立了一个比较低的标杆,使其认为一个不怎么样的人都能得到重用,我比他强肯定比他更能受重用,不能不说此法简单而又高妙。于是燕昭王为郭隗翻建府第,尊他为老师。同时,还在易水之旁,筑起高台,积黄金于台上,以奉四方贤士,名曰招贤台,亦名黄金台。

燕王如此大动作以招贤,即以好士闻名而传布远近。这一招,便招来数位贤能。乐毅自魏往,剧辛自赵往,邹衍自齐往。昭王奉乐毅为亚卿,开始了燕国由弱到强的剧变过程。

量才录用,绝不给外界“任人唯亲”的印象

在用人策略上,刘邦更胜项羽不知几筹。在大宴群臣时,刘邦就发表过一番著名的宏论。即《史记》载:“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之所以取天下者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张良是刘邦的重要谋臣,原是韩国人,自韩被秦灭后,张良还在博浪沙袭击过秦始皇以报韩仇。后来,机缘巧合,得了黄石公《太公兵法》,便习诵于心,完成了从一个勇士向谋士的人生角色转变。及陈涉起兵,张良也纠聚人马反秦,本想投奔景驹的,不料半道上遇到了刘邦。此时,刘邦还只是让张良给他当管马的官。可以说,张良最初也只是个“弼马温”。

而后,张良屡出奇谋大智,数救刘邦于水火,协助汉刘邦在楚汉战争中最终夺得天下,终被封为留侯。这说明刘邦量才为用的用人观,是在结合实际灵活运用。面对萧何等知根知底的人,可以及时根据其才能与功绩而任用。但在面对如张良等半道加盟的人才,则有一个根据实践检验再擢用的过程。对于刘邦来说,在你没有显出大才之前,他是不会把你放到高位的,但又不会轻易让人才流失,颇有点为自己储备人才的意思。要得高位,还得靠人才用真本事去获取。

《历史大棋局——古代雄主用人评略》

翻开陈家兴的《历史大棋局——古代雄主用人评略》,引才用人的“锦囊”俯首可拾。总结起来,古人尤其是君主用大贤的,多重他人推荐、自己明察,或这两种办法组合使用。

倘若君主不加详察,他人荐贤往往就会私恩盛行,而致庸人塞路。但当面详察,要求用人者本身就很贤明,有雄才大略。他们思考治理难题往往夜不能寐而求之于人,若所答能令己茅塞顿开就会引为高贤。

历史上,齐桓公之与管仲、秦穆公之与百里奚、秦孝公之与公孙鞅,都有所谓三天三夜长谈的故事。但若为庸主,即便是贤才他也不鉴识,有贤能他也不善用,而贤才也会弃他而去。比如鲁庄公之于管仲、魏惠王之于公孙鞅、项羽之于韩信、袁绍之于荀彧。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理念,指出:“要把我们的事业发展好,就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要干一番大事业,就要有这种眼界、这种魄力、这种气度。”

人才难得,城市送出的各种“福利”只是基本的物质基础,而真正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还是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以及一个城市的软环境——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氛围。

    责任编辑:沈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