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小说《少年海》:一首海滨童年畅想曲

张熠/文 上观新闻
2018-04-16 09:39

“童年所在就是故乡,《少年海》是作者养在心里的精神故乡。”

这是一片“少年海”。海滨童年中有密密麻麻的木麻树、前来觅食的野鸽子、从海上飞来的银鸥、在树林里乱窜的大脚蟹和偶尔留在林子里过夜的海龟。去年8月,媒体人、作家缪克构的少儿长篇小说《少年海》由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书中以充满回忆的语调叙述了海滨少年“我”的成长故事及见闻。4月13日,《少年海》作品研讨会在静安区图书馆举行,“童年”再一次成为话题的中心。

少儿社向静安区图书馆赠书 来源:少年儿童出版社

“儿童文学创作是我的初心。”缪克构从大学开始写儿童诗歌,毕业后进入报社,成为一名报纸编辑,但从未放弃儿童文学创作。《少年海》是他的第二部少年成长小说,第一部作品《少年远望》于2003年由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写作只能抽空写,断断续续花了五六年时间,终于完成了《少年海》。”

缪克构出生于浙江温州,在海边生活了20年,《少年海》是他为故乡画的第一幅画。小说共设置了三条互相关联的情节主线,它们交织在一起建构了一个立体的小说空间。第一条线索是洪氏家族三代人的矛盾纠葛,从结怨到和解,小说浸润着饱满的乡土情怀。第二条线索是“我”的父亲洪林的个人奋斗史。从小时候的艰难成长到成家立业、担负起家庭的责任,从农耕到护林养鸭,到养虾,再到时兴的海上运输,最后决定进城,身为独臂人的父亲,认识道路既充满着艰辛坎坷,也充满着奋斗的豪情和永不妥协的英雄气概。第三条线索是小说叙述者“我”的心灵成长史。文章开头,“我”仅是一个五岁的孩子,到小说结尾,“我”已经是一个15岁的少年。十年的成长岁月,曲曲折折行进在家族矛盾纠葛的大网中,行进在父亲艰难讨生活的一次次进程中,更行进在“我”与妹妹小灵子的亲情以及“我”与少年立权、洪玉的交往和友情中。

《少年海》的故事来源于作者的童年记忆。对缪克构而言,书中的人物在现实中几乎都有原型。“故事里有我的爸爸,他在很小的时候就被父母从山里领出来了,过继给一户无儿无女的人家当儿子。因为是外人,在家族中遭到了排挤,后来沦落到海边,成为清苦的守林人。”他说,“小灵子是我舅舅的第二个女儿,为了逃避计划生育,舅舅把她寄养在我家,她是一个没有上过户口的‘小黑人’。”书中少年立权的原型是他二哥的同学,“驼着背,最终同立权一样死去”。

上海作家协会副主席赵丽宏是《少年海》最早的几位读者之一。“这是一部耐读的儿童小说,海潮中,汹涌着人间的悲欢情怀。”几年前,赵丽宏创作的《童年河》由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讲述的是苏州河边的童年记忆,“《少年海》是海边的故事,从中读到海龟、海蛇、螃蟹的故事,很有惊心动魄之感”。他说,写童书,要让自己回到七八岁、十几岁的时光,把生活记忆融入到小说里,透过孩子的视角表达悲欢,“写出童年的独特性,就成功了一半”。作家、《文学报》执行主编陆梅则说:“童年所在就是故乡,《少年海》是作者养在心里的精神故乡。”

缪克构送给故乡的画还没画完。如今,他依旧利用工作的空隙,断断续续写作。下一本书名为《漂流瓶》,将讲述温州“唱词人”的故事,“希望通过两三部小说,把万花筒般的海滨童年写出来”。

    责任编辑:梁佳
    校对:刘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