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之韵”老上海文化主题活动:回望上海百年史

澎湃新闻见习记者 程千千
2018-04-16 09:57
来源:澎湃新闻

距4月23日世界读书日还有一周,而书香已经在春日的上海徐徐弥漫。4月14日下午,杨浦区图书馆联合上海纺织博物馆和大隐书局,在杨浦区图书馆新馆共同开展了“书之韵”老上海文化系列主题活动。这组别开生面的文化活动聚焦上海历史和文化,包括老上海文化讲座、创意文化集市、旗袍展示、老上海电子资源推荐、老上海纪录片播放等多个板块,引领读者走进图书馆,回望上海百年史,体验创新文化发展。

活动现场

作家畸笔叟讲述上海的“罗曼蒂克消亡史”

作为整场活动中的重头戏,老上海文化讲座板块邀请到了作家畸笔叟作为主讲人。畸笔叟原名郑健,是一名见多识广的老媒体人。对上海历史和文化颇有研究的他,携记载了上海轶闻趣事的作品《上海壁角落》一书来到图书馆,为现场的听众讲述了老上海的“罗曼蒂克消亡史”。

作家畸笔叟
畸笔叟首先从程耳执导的电影《罗曼蒂克消亡史》说起,这部讲述旧时代上海繁华岁月的影片有多处对历史细节的映照,例如杜月笙就能与电影中的角色相对应。而杜月笙所代表的,则是上海那段传奇的江湖史。据畸笔叟介绍,当时上海的黑帮老大,例如杜月笙和黄金荣,都发迹于如今已并入黄浦区的南市区。当年处于城乡结合部的南市区,商业政策较为宽松,因而形成了十六铺这样的大商圈,为黑帮老大提供了平台。

作为移民城市的上海,形成了融合中外多种文化特色的海派文化。讲座现场,畸笔叟津津乐道起上海话对于苏州话、广东话等方言的借鉴,列举了种种有趣的事例;他还特别讲解了上海独创的洋泾浜英语。它是英语与上海话结合的产物,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受宁波话与粤语的影响;该语言流行于当时的上海洋泾浜周边地区,故由此得名,是中式英语中较为出名的一种。然而,令畸笔叟遗憾的是,相比其他地区的方言,上海话缺乏慢慢成熟的时间,也没能固化下来。

在上海的民国的十年间(1927-1937年),经济发展举世瞩目,最为精致华丽的建筑也多半建造于那时。畸笔叟介绍说,当时的淮海路尽管不长,却是著名的“不夜城”,其繁华喧闹、人声鼎沸。而上海的商贸繁荣也带动了民生的改善。说到这里,畸笔叟讲了一个故事,关于上海的某家百货公司是如何采用女性担任售货员的曲折经历。这一革命性的举动促使更多女性走出家门、走上工作岗位,这便是上海对于男女平等的重大贡献。

由于近代的那段历史,上海总被人诟病为崇洋媚外,甚至斥为洋人的奴隶。而畸笔叟指出,近代的上海一直在努力争取独立和自由。例如上海租界的公董局董事会里原本都是洋人,但在华人的不断抗争下,特别是受到五卅运动的影响,华人也逐渐在董事会中拥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这便是他们坚持斗争的证明。

然而,上海的罗曼蒂克没能挺过日本全面侵华开始的1937年。当时日军用一种“和平券”与商铺强行交易,就这么用废纸换走了上海的物资,最终掏空了上海的经济。而经济一衰退,自然“罗曼蒂克”不起来了。畸笔叟曾在徐家汇图书馆阅读了大量有关此事的历史资料。抗战结束后,看着那时繁华散尽的上海,就这么从璀璨夺目的大都市沦落为一座荒芜的空城,他心中的伤心与失落难以言喻。

传统与创新结合,全方位展示老上海

而在讲座会场外,以“书”“香”“文”“艺”“茶”“器”“技”为主线串起的创意文化集市也是亮点无数。精致复古的二楼大厅里,两排文化创意摊位吸引着读者们的目光:“书香下午茶”推荐书目摊位、香道摊位、大隐书局文创产品摊位、上海纺织博物馆文创摊位、茶种品鉴与交流摊位、茶具茶器展示摊位、传统手工艺术摊位……琳琅满目,应有尽有。这些摊位不仅陈列展示了精美的文化产品和艺术品,还有专人讲解,向“赶集”的读者介绍展品以及相关的文化知识,让文化的芬芳能透过这些具体的事物渗入每个人的心里。

文化创意集市摊位
文化创意集市摊位
说到上海的服饰文化,不能不提到旗袍。而在图书馆的一楼大厅里,就陈列着几组样式与风格各异的旗袍。这些旗袍是上海纺织博物馆的藏品,其中不乏晚清、民国时期的珍品,一位纺织博物馆的馆员伫立一旁,向前来参观的读者讲解这些旗袍背后的历史。
值得一提的是,主办方还别出心裁地请来了五角场镇模特队,让身着华美旗袍、风姿绰约的模特们沿着台阶款款行至一楼大厅,为读者们表演了一段精彩的旗袍走秀。模特的仪态与神采,令读者恍若置身民国,得以亲身体味老上海的独特风情。

模特走秀
尽管展示的是上个世纪老上海的悠久历史与传统文化,但本次活动中也不乏先进科技的闪光。整场活动采取线上线下同时进行的创新模式,通过哔哩哔哩平台进行网络直播,使未能亲至现场的读者能够跟随讲解员的步伐,身临其境地感受这书香袅袅的老上海气氛。
    责任编辑:梁佳
    校对:刘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