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评|“大数据相亲”就能门当户对?

澎湃特约评论员 胡欣红
2018-04-13 16:08
来源:澎湃新闻

大数据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某档婚恋交友节目通过分析男女嘉宾个人微博、浏览的网页、喜欢的电影等网络足迹,来分析其恋爱观、婚姻观、性格习惯等,基于此对男女嘉宾进行匹配。一些基于大数据的婚恋App也纷纷上线。据调查显示,70.9%的受访单身青年看好大数据在青年相亲交友领域的应用,77.9%的受访单身青年有兴趣使用大数据婚恋交友平台。

相亲一事,古已有之。随着时代的发展,相亲的形式也不断与时俱进。在相亲综艺节目遍地开花之后,父母主动代劳所演绎出形形色色的“中国式相亲”,常常成为爆款新闻:“带着父母相亲,有爸妈更放心”“彷徨相亲角:家长互不认识只能拼条件”“南京相亲角调查:没那么势利,外来女婿很抢手”……

“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爱情是人世间最美好的情缘,绝不能简单物化,更不可交易买卖。“中国式相亲”常常将子女的情况格式化为可供计算的数值,诸如高矮胖瘦、职业单位、收入房产,还遵循着各种或明或暗的“鄙视链条”,形成一种近乎“爱情买卖”的婚姻模式。正因如此,“中国式相亲”往往为人诟病,不少具有较强独立自主意识的年轻人,也对这样的“父母之命”强烈不满,甚至奋起抵制。

相比于夹杂父母身影的“中国式相亲”,大数据在青年相亲交友领域的应用,很容易得到“喜新厌旧”的年轻人的认同,高达80.0%受访单身青年认为大数据平台能提供高效便捷的婚恋交友通道。

一方面,大数据交友平台能通过对年龄、身高、学历、地域等很多细分项进行筛选和匹配,结合双方生活中的实际表现,加上星座、性格等常用因素,可以客观地分析筛选出适合人选,快速提供符合用户期待的对象,免去了一个个聊天和了解筛选的过程。基于大数据算法中很多容易量化的因素,选出的两人合拍的概率确实会更大,双方见面后相处融洽的可能性更大。

但另一方面,大数据相亲同样也存在诸多弊病。在个人信息经常被泄露,信息安全形势依然严峻的情形下,婚恋交友平台采集用户数据的真实性和安全性本身就是一个重大隐患。一旦数据失实,差之毫厘难免谬以千里。“采错数据嫁对郎”,这样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即便数据真实充分,诸如气质情感价值观等感性的东西也无法量化测量,过于依赖相信大数据的作用,很可能会错失真正的意中人。爱情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愫,既不是体内的多巴胺和荷尔蒙所决定的,更不是身高收入等量化因素所能主宰。更何况,相恋通常是一个从认识到逐渐加深了解相知相守的过程。而大数据婚恋交友是反过来,先知道一个人的各种特性,设定双方合适,这不利于逐渐培养感情。

从某种意义上讲,大数据匹配婚恋对象就像常说的“门当户对”,所不同的是以往主要看双方的家庭条件,而大数据则加入了很多其他参数。婚姻固然需要权衡掂量,但绝不能处处算计。

一言以蔽之,大数据相亲是一柄双刃剑,在节省时间成本和提高成功率的同时,所谓的“智能化筛选伴侣”也极易沦为新的“门当户对”。因此,大数据结果只能仅供参考,用户自身必须要有主观独立意识,除了眼中的数据之外,更需要寻找内心的感觉。

    责任编辑:沈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