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凉山脚下,青春在“绿皮校车”上摇摇晃晃

2018-04-15 10:58
上海

巴伐利亚酒神

列车从西昌站开出半小时之后,2号车厢里还是稀稀拉拉地坐着十来个乘客。这是一个温柔的午后,醉人的光线不断透过一扇扇半开半闭的车窗,将这趟成昆铁路上的绿皮慢车点缀得通体明亮,仿佛一层复古韵味十足的滤镜。这段线路铺设在城市边缘,远离山川,也远离了那些令人生厌的隧道群。

列车驰骋在成昆铁路上 本文图均为 巴伐利亚酒神 图

但倘若一个人就此掉以轻心,被眼前一抹以假乱真的幻象俘获,那很快便会因为一个初来乍到的无知游客身份,迷失于接踵而来的人山人海之中。

与5633次列车上的“铁道动物园”相比,尽管再无那群咩咩乱叫、屎尿横飞的山羊,然而在这趟绿皮火车面前,你自以为是的想象力仍旧不值一提。我们知道,未知的惊喜就在前方,却不知道在几点钟的前方。

如今这种老式的绿皮火车已经不太多见

风透过半开半闭的车窗,吹打在每个人的身上,发出嗤嗤拉拉的声响。棉衣已卸下,并不感到寒冷。12月底的凉山州,温差挺大。此时的车厢却沐浴在阵阵暖流之下。我们朝隔壁的3、4号车厢走去,并在步入5号车厢时,险些撞到空荡荡的大件行李处——在一阵剧烈的刹车制动下,那辆韶山3电力机车明显放缓了速度,以便将列车稳稳停靠在前方小站的尽头。我们干脆停止前进,找到一个靠窗的位置,将目光锁定在站台上,天,黑压压的全是人头!

在一阵惊惶之后,人头渐渐地呈现出两种颜色来:一种偏深色,那是彝族同胞们身上披着的查尔瓦色调,它们在局部展现出了统治力。而另一种,在经历开始阶段的势单力薄后,以其强大的后劲几乎塞满了整个站台——它被称之为白色:在那纯洁无暇的表象之上,是一张张青春韶华的脸庞,之下,则是一双双活力四射的运动鞋。

这一切的发生猝不及防。我们最终意识到,在一个时间和空间交汇的特殊节点上,一趟普普通通的绿皮火车,既能变身为一座动物专列,也能成为一趟学生放学回家的校车。此时,是一个美好星期五的下午两点。

这是月华站唯一的入口

车窗之下,背对着我们的身影,是那位女列车长。几个小时之前,她还扮演着一座动物园园长的角色。而这个当下,她又变成了一名临时兼职的校长,对着站台上那些急匆匆的学生们喊话……“同学,那边的车厢比较空……慢点啊,不要跑,车不会开的。”在她身前矗立着的,则是这座小站唯一的入口:一座简易的尖檐主体站房,红瓦白墙。正中间两个红色的“月华”大字,清晰可辨。

这是一座成昆铁路上的四等小站,位于四川省西昌市月华乡。那梦幻般的名字,让人很难不联想起一种被称为七彩月华的光学衍射现象。不过现实并不具备如此多娇的浪漫情节,因为一座月华公社,让它的名字沿用至今。而那座拥有将近2000名学生的月华中学,便坐落在距离这座车站不到1公里的山坡上。

这群从月华站的安检门鱼贯而出的中学生,大部分都是月华中学的彝族孩子。他们的家乡遍布在几十公里外的喜德、瓦祖,甚至100多公里的乐武、尼波等地。成昆铁路上这趟站站停的5634次小慢车,便成为了一条连接他们故乡到学校之间的“生命纽带”。

考虑到大凉山孩子的求学之路如此坎坷,附近铁路沿线的中小学校,几乎都采取了一种人性化的管理方式:为了让孩子们顺利回家,学校会依据一张最新的火车时刻表,从而制订出一个合理的放学时间。而一旦铁路部门调整5633和5634次的运营时刻,那毫无疑问,学校的放学时间又会立即发生变化。

那些正值豆蔻年华的小小“人头”,还在半开半闭的车窗之下攒动着。他们一个接一个从月华站的安检门中小跑过来,以鲤鱼跳龙门般的轻盈,昂首跨上这趟绿色的列车,暂时远离那些之乎者也和ABC的困扰,重新做一回那个山野里的孩子……望着那一张张年轻的脸庞,这辆饱经沧桑的绿皮火车,仿佛也变得容光焕发了起来。

搭乘火车上下学的孩子们

从这一刻起,绿皮火车又一次变成了“菜市场”专列:与5633次甚嚣尘上的烟酒味相比,那四周弥漫着欢声笑语,让车厢在另一个维度中得以满员。我和朋友决定再次拿起相机,去隔壁车厢转转。这一回,吸引我们目光的却是一位23岁左右的年轻女孩。

她在认真地批阅试卷。手中紧握的那支红色水笔,在一张张六年级的语文测试题上飞速跃动着,像在平静纸面上旋转着的一曲花样滑冰,洋溢着一种流畅又庄严的美感。对于老师这个职业,我们多少还是带着些许敬畏感的,尤其是面对一位无论开车还是停站,都以雷打不动般的专注应对的她。

十几分钟过去了,我们最终决定还是以尬聊的方式,强行破冰。毕竟,像个木桩一样暴露在彝族父老乡亲的热切目光下,实在有些不好意思。和我相比,朋友的脸皮要更厚一些……于是,这个艰巨的任务就交给他了。

“老师您好,请问您在批改语文试卷吗?”他索性开门见山。

“是啊。”四目相对之下,果然是一尊年轻又俊俏的容颜,带着一幅颇有礼貌的微笑。

“我俩注意到您很久了,您是月华中学的语文老师吗?”我问道。

“这倒不是。我其实是在西昌上车的,我在喜德瓦尔学校教语文。”她的普通话轻柔又好听,完全没有儿化音。

在这位性格开朗的语文老师配合下,大家就这样一来二去,闲聊了起来。她是四川遂宁人,嫁到了喜德。又因为工作原因调到了位于西昌的瓦尔学校,便不得不与在喜德工作的老公两地分居了。每一个周末,她都要乘坐这趟5634次列车,晃晃悠悠两个多小时。为了打发时间,她便开始将绿皮车的桌子,变成了一张移动的办公桌。而周遭那个熙熙囔囔的车厢,仿佛在她那认真专注的工作中,彻底与世隔绝。

英西和她的同班同学

老师如此拼命,学生自然也不甘落后。和这位语文老师分别后不久,我们很快又在车厢里看到了不少做作业的孩子。英西(化名),正是他们当中的一个。

与车上诸多热情又顽皮的孩子不同,英西个头矮小,皮肤黝黑,面对着两个来自异乡的大叔,稍稍有些拘谨。此刻,她正带着上小学的弟弟,和三个同班同学聊天。她们的终点站,是距离普雄县城大约20公里的尼波乡。

从月华上车的她,要经过110公里的长途跋涉,足足耗时三个多钟,才能抵达尼波火车站。然而,这一段火车旅行的终结,却成为另一段旅途的开始:她必须再度徒步两个多小时,翻过一座大山,才能看到家里升起的炊烟。

没有在大凉山腹心地带自驾过的人,恐怕很难理解当地人宁愿乘坐这趟绿皮小慢车,也不去选择公交车的原因。拿成昆铁路月华到尼波区段为例,这其中,没有任何的高速公路和国道,甚至连省道的踪迹都难觅,只有一些坎坎坷坷的县道,也经常遭遇塌方、泥石流等灾害。相形之下,火车可能会开得很慢,也会遇到晚点,但在铁路部门的悉心照料下,至少能保证畅通无阻。

5634次列车自攀枝花开往普雄

“叔叔,你从哪里来的?”英西问我。

“上海,你知道上海吗?”

“当然知道,中国最大的城市。”她白了我一眼。

我对英西说,你现在乘坐的这趟火车,正行驶在一条叫做成昆铁路的工程学奇迹上,她让你从家乡到学校的距离,变得不再遥远。但是你知道吗,中国火车的速度会越来越快,而且全新的一条铁路——成昆铁路复线也正在修建中,到时你上学就更加方便了……

当我这句话还没说完时,她便开心地笑了起来。旋即,我意识到自己欺骗了她:因为成昆铁路复线从冕山到越西之间,将通过桥梁和隧道的方式连接,这样铁路将不再通过她的家乡尼波。而那些成昆铁路上的经典景观——两河口、韩都路和乐武展线群,也将化作历史的一部分……

届时,如果因为复线的成功运营,铁路部门取缔了这趟行走在老成昆线上的小慢车……天哪,不能再想象下去了。

多么希望越来越多的人们享受坐高铁权利的同时,也有一部分人依然能够为挤上这趟绿皮慢车而感到欣慰。毕竟,这是他们平凡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真实又刻骨。

“你的语文书做了这么多笔记,能告诉我你最喜欢的课文是哪一篇吗?”

“我最喜欢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让我们一起来朗读这篇课文吧?”

直到今天,我仍没有想明白,为什么自己在那个节点上,竟然提出了这样一个略显尴尬的邀请,难道只是为了消解先前自以为是的“欺骗”?

她在尼波站下车时的背影,我也至今念念不忘:牵着弟弟手的两个孩子,在人群的裹挟下,和夕阳一起消失地平线的尽头。半个多小时后,我在普雄火车站的出站口,顺利搭上了一辆马车。那个马夫每抽打一下马,便让我在这片土地上的记忆又增加一分。最难舍的,还是绿皮火车上的那些人和事儿。动物园也好,校车也罢,不过是承载这些记忆的容器而已。日以继夜的,唯有那永不停歇的火车,在这片土地上隆隆作响。

成昆铁路沿线小站,经常需要使用——“滴滴打马”

本文由“齐栋的铁道旅行”微信公众号(微信号:railway_travel)授权转载于澎湃新闻/私家地理栏目,原文略作修改。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