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亚洲社区”:亚洲区域合作第三次浪潮对碰保护主义逆流

澎湃新闻特约撰稿 刘卿
2018-04-12 18:07
来源:澎湃新闻

4月11日,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亚洲区域合作组织圆桌会在博鳌召开。今年的圆桌会聚焦"创新发展与亚洲区域合作的未来"。创新发展是亚洲区域合作的动力,区域组织本身就是创新发展的产物。

亚洲区域合作10年一次大发展

自冷战结束以来,亚洲区域合作形成了有节律的推进模式,每隔10年掀起一次大发展浪潮。

第一次浪潮是以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为标志事件,推动了以10+3为骨架的东亚区域合作。《清迈倡议》的签订推进地区金融合作机制化,加快区域双多边自由贸易协定的达成。东盟与中日韩领导人建立10+3会议机制,东盟正式启动自贸区,并与中日韩三国分别签订了自贸协定。与此同时,亚洲合作对话(ACD)诞生,建立面向全亚洲的官方合作与对话机制。在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方面,亚洲国家也日益走在一起:因打击三股势力上海合作组织(SCO)应运而生;因911事件爆发亚信会议(CICA)发展壮大。

第二次浪潮是以2008 年的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为标志事件,催生了一些新的区域合作倡议和实践。东盟与中日韩签署清迈倡议多边化协议(CMIM),建立10+3宏观经济研究办公室(AMRO)。东盟加快共同体建设,并在10+3基础上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协定谈判。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创设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

第三次浪潮:新起点、新挑战

进入2018年,亚洲区域合作又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以美国特朗普政府掀起贸易保护主义的触发事件,全球贸易保护主义、逆全球化声浪四起,亚洲区域合作面临极大挑战。正如化解每一次挑战一样,亚洲国家最好方法依然是创新发展。创新发展是亚洲区域合作不断完善自身,强化彼此合作,提高共同抗风险能力的有效手段,也是强化地区治理,助力亚洲崛起的主要动力。

未来,亚洲区域合作可着重从以下四个方面加强创新发展。

一是创新合作内容。目前亚洲区域和次区域合作主要集中在传统意义上的贸易、投资、金融、安全对话等方面,未来应从区域和次区域一体化新趋势、安全问题新特征等方面去拓展新的合作领域。比如,强化边境管理信息化、规范化,实现整个供应链便利化。加快通信互联互通设施建设,推进电子商务合作;加强社会治理经验借鉴,构建现代化的社会管理体系;加强互联网管理合作,共同打击网络跨国犯罪,等等。

二是创新合作模式。在保持各具特色的区域合作模式基础上,汲取各自经验与教训,相互补充借鉴,完善和创新合作模式。支持各次区域合作打破政治隔阂和差异,加强横向联系,为亚洲合作补上“缺失的一链”,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功能完备、务实高效的复合型地区合作网络,力争把亚洲建成一个完整的“亚洲社区”。着眼更大的共同利益建设,构建覆盖全亚洲的地区合作架构,打造亚洲命运共同体。加强跨区域合作,使亚洲成为世界其他区域的重要伙伴,使其能在更加平等的基础上与世界其他地区良好互动。

三是创新合作机制。加快完成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谈判,打造亚洲区域合作“升级版”。以“一带一路”倡议为契机,构建区域经贸合作大平台。鉴于目前只有碎片化的次区域合作组织和“框架”组织,远没有形成全洲范围的区域合作组织,探讨以现有机制为依托,提出一些倡议来链接各类合作,共同构建全区域的对话与合作机制。

四是创新合作理念。秉持“开放的区域主义”,坚持“协调发展”、“合作发展”、“创新发展”理念,构建一个开放、融合、均衡的亚洲合作格局。传承和创新地区合作经验,以亚洲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引领,走共商、共建、共享之路,携手构建亚洲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人文共同体。并与其他区域合作,共同努力,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作者系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亚太研究所所长。本文是作者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亚洲区域合作组织圆桌会上的发言,经作者本人审定。)

    责任编辑:朱郑勇
    校对:施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