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乡村及流动儿童的阅读品质?阅读公益不再仅仅是送书
圆桌讨论现场
乡村和城镇流动儿童面临阅读资源匮乏,一些公益组织正努力改善这一问题。
11月10日下午,由广州满天星青少年公益发展中心(下称“满天星公益”)与北京三知困难儿童救助服务中心合作开展、好公益平台支持的“如何提高乡村及流动儿童的阅读品质”媒体沙龙在北京举行。参与者通过线上+线下的形式,探讨社会组织在提高乡村及流动儿童阅读品质方面的有效工作经验和成效。
中国矿业大学文理学院副教授卢玮静指出,经过“送书给孩子”、“送书和育人相结合”前两个发展阶段后,当前阅读公益已经进入了第三个发展阶段,以公益组织探索的县域阅读推广为代表。
县域儿童阅读指导与推广联盟
沙龙上,21世纪教育研究院理事长张守礼介绍说,乡村和城镇流动儿童共同面临阅读资源匮乏的问题,阅读推广对儿童、教师和学校的正面改变能起到积极作用,在城乡教育资源差距难以在短期内弥补的情况下,阅读推广是成本较低、可行性强的解决城乡教育公平问题的好方法。
沙龙上,满天星公益项目总监黄凤平介绍,满天星公益正通过为条件适合的乡村小学校建立公益图书馆,打造阅读环境、培养阅读教师、开展教研交流、创建县本阅读课程,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构建当地自主运转的阅读循环圈。
黄凤平认为,在乡村学校,教师是学生阅读的“重要引导人”。乡村教师面临的主要挑战是缺乏阅读带领和图书馆运营经验,阅读活动形式单一且缺乏趣味,难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满天星公益通过教师赋能发展计划,先从认知层面让乡村教师理解并认同阅读的价值,再从技能知识层面提升教师的阅读支持能力,通过教师有效地支持儿童阅读。
广东省云浮市新兴县教育局教师发展中心的语文教研员尹伯权老师笃信阅读的力量。2016年,在尹老师的推动下,新兴县教育局与满天星公益共同成立了新兴县县域儿童阅读指导与推广联盟。
“阅读改变了孩子,阅读改变了教师。在我们新兴,阅读已经成为了孩子们的一种习惯。”尹老师说。
像新兴县这样由社会组织推动、教育主管部门牵头并整合多方资源建立的全县儿童阅读联盟并不是个例,满天星公益经过多年探索,已在广东及贵州建立了6个县域阅读推广联盟,建设了119所公益图书馆、16个流动书箱书库、派发星囊包数量达11万个,惠及儿童和教师93.5万名。
探索在多个县域建立公益图书馆
“不用怀疑,只要把图书馆给凑合整起来,就会在书架间自动‘长出’小孩儿。”与满天星公益不同,微澜图书馆聚焦城镇打工子弟学校的图书馆,通过培训志愿者持续参与,实现图书馆持续稳定开放,为城镇流动儿童提供在馆阅读以及优质的图书借阅服务,鼓励学生持续、大量地自主阅读,助力儿童自我发展。
在微澜图书馆发起人左樵看来,每个人在少年时代都应该有一个图书馆。而大部分城镇流动儿童所在的民办打工子女学校图书馆利用率普遍不高:要么没有图书馆,要么因为无人运营导致图书馆长期关闭;一部分馆内图书不适合儿童阅读,公众捐赠的图书往往处于闲置状态。2017年,微澜图书馆公益项目诞生。五年来,项目累计盘活和开办微澜分馆82所,累计服务流动儿童超过8万人,外借图书超过82.8万册次。
2020年6月,微澜图书馆推出“馆东”计划,为分馆上线月捐,让月捐人和持续服务者成为“馆东”,既筹款又筹人。馆东组成的馆东大会选举馆东代表成为理事,和学校以及微澜总馆代表一起,组成理事会,理事会自主地治理和运营分馆,构建和培养微澜分馆运营自组织,最大限度地让馆东、志愿者成为协助儿童阅读的成年人。
中国矿业大学文理学院副教授卢玮静长期关注公益行业发展,曾牵头研究、编撰《中国儿童阅读领域公益组织发展研究报告》。在圆桌讨论中,她指出,经过“送书给孩子”、“送书和育人相结合”前两个发展阶段后,当前阅读公益已经进入了第三个发展阶段,以满天星公益等公益组织探索的县域阅读推广为代表,在县域整体发生主体性和结构性的变革。“所有的行动都是由当地发起。这样的县域或者社会系统变革,由公益组织牵头,带动整合多元的社会力量,但又不能只靠公益组织,还需要政府、媒体、公众的大力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