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加宁:金融监管必须改变这种只对上负责的监管体制

澎湃新闻记者 张宁
2018-04-08 17:30
来源:澎湃新闻

【编者按】

4月1日,由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主办的“中国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一季度峰会暨货币金融圆桌会议”在人民大学举行。论坛主题为“开启改革与开放新征程”,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中国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成员魏加宁在论坛上就金融改革下一步的重点进行了演讲。

魏加宁指出,金融安全有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审慎监管体制,第二道是“最后贷款人”防线,第三道是存款保险制度。

“中国金融监管出了什么问题?我这些年一直在讲中国的监管体制是只对上负责。所以,当上面领导没有重视,或者主要注意力放作别的方面的时候,没有重视金融风险的时候,监管就放水,什么都可以干;当领导重视了防范风险以后大家就一拥而上,监管者齐步走,一刀切,一步到位。这样就会产生同步震荡。”魏加宁坦言,所以,我们必须改变这种只对上负责的监管体制,要变对上负责为对下负责,对人民负责,对市场负责,对法律负责。违反金融法规任何时候都必须进行处置,而不是等领导发了话才动手。要防止监管的大松大紧导致经济的大起大落。这次金融机构改革我们也可以看到,方向是正确的,三会合并了两会,但还没有到位。

魏加宁

以下是澎湃新闻对魏加宁发言的整理:

我今天想讲金融改革下一步的重点,听了前面一节辽宁大学地方财政研究院王振宇院长的发言我很有感触,他讲的很多观点都非常重要,很多提醒也非常重要,尤其他讲到国税和地税合并的事情,我是很担心,习总书记几年前曾经讲过,改革千万不要犯颠覆性错误,今天把国税、地税合并了是为了省点经费,将来怎么办?中国这么大一个国家,整个财税改革要不要给地方一定的自主权或者说是地方自治。如果你朝着这个方向走的话,将来早晚有一天国税和地税还要分开。如果没有地方自治,没有一个地方自我约束的话,地方债的问题永远解决不了。光靠中央兜底,最后地方政府债务早晚会把中央财政拖垮。这是关系改革大方向的问题。所以,改革一定要避免出现颠覆性错误。

如何避免出现颠覆性错误,其实刚才王院长也提到了,用我的话就是,一定要开门搞改革,而不能关门搞改革。关门搞改革你听不到大家的意见,甚至连专家学者的意见都不能充分听取的话,那你的改革方案很可能见光死。为什么我们有些政策一出台老百姓反映非常强烈,就是因为你是闭门造车。刚才讲财税改革,比如说增加税收,增加所得税,大方向是这样,现代国家都是这样,但是有一点不要忘记,任何一个国家的财税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都是互动的,配套的。你光想着从老百姓手里拿东西,那么你给老百姓什么?这个问题要想好了,你不能光取不予。所以,这是关于改革的大的思路。

回到金融改革上,今年讲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个方面是从金融安全的角度看下一步金融改革重点应该做一些什么事情?金融安全网的第一道防线就是审慎监管体制。中国金融监管出了什么问题?我这些年一直在讲中国的监管体制是只对上负责。所以,当上面领导没有重视,或者主要注意力放作别的方面的时候,没有重视金融风险的时候,监管就放水,什么都可以干;当领导重视了防范风险以后大家就一拥而上,监管者齐步走,一刀切,一步到位。这样就会产生同步震荡。所以,我们必须改变这种只对上负责的监管体制,要变对上负责为对下负责,对人民负责,对市场负责,对法律负责。违反金融法规任何时候都必须进行处置,而不是等领导发了话才动手。要防止监管的大松大紧导致经济的大起大落。这次金融机构改革我们也可以看到,方向是正确的,三会合并了两会,但还没有到位。这是关于金融监管体制的第一道防线。

第二道防线,“最后贷款人”需要做什么?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决策机制必须尽快规范。这次两会应该说机构改革力度之大前所未有,人事任命,用人所长也是前所未有的。你可以看到专业的人士干专业的事儿,最合适的人干最合适的事情,我讲的是经济金融领域。尤其央行的领导任命,从我们长期以来研究金融的同志来看是最合适的,易纲也好,郭树清也好,都是长期研究金融改革,而且长期从事金融工作,推动金融改革,有很多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所以,这个任命我认为是合适的人干合适的事情,非常到位。

但也引起我一个思考,一个什么问题呢?就是将来货币政策出了问题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问责?问谁的责?是问行长的责,还是问书记的责?不管是行长还是书记,有人说实际他们也承担不了这个责任,为什么呢?货币政策是央行的领导能决定的吗?央行只是负责执行货币政策。谁在制定货币政策?2010年的时候,吴敬琏老师的学术研讨会上周小川有一个发言,他讲道货币政策本来应该是逆周期调控,由于见事迟就晚了90度,然后决策慢又晚了90度,结果一个逆周期的调控变成了一个顺周期调控。

作为央行的行长,周小川先生在这个学术会议上讲这个话是什么意思?他是在做自我批评吗?显然不是。我想他传递出来的信号就是说很多货币政策实际上不是他能说了算的,而且我们经常听到各种传闻,知道在货币政策上央行是没有决策权的。

接下来的问题,过去我们不问责也就罢了,但是今天中国经济已经是第二大经济体了,人民币也已经加入了SDR,我们中国货币政策的外溢效应越来越大。现在看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的房价涨上去都什么人在买?都是华人在买,把房价推上去了。所以,将来有一天问责的时候恐怕就不仅仅中国人问责了,恐怕是全世界的投资者都要来问责的。也就是中国的货币政策到底谁在做决定?都有谁参与?在决策的时候,在讨论的时候每个人表的什么态?这些问题在国外的央行都是清清楚楚记录下来,而且要定期公布。我专门问过,美联储是5年公布,日本中央银行是10年,10年以后必须公布。

金融安全网的第三道防线就是存款保险制度,我们1995年在防范金融危机的报告中就提出要建立存款保险制度,这个事情到了2015年终于落了地,但是现在的存款保险制度仍然存在很大的问题,仅仅是人民银行的一个基金,存款保险基金。我认为应该尽快把它变为一个独立的存款保险机构。这有一个什么好处呢?就是作为独立的机构它在资金运营,在资金积累方面可以做更充分的准备。另外,除了资金的准备以外,还有人力、物力、财力,尤其是技术方面的准备,培训人员。这些东西一定要提前做。否则等将来某一家金融机构出了问题再去做储备就来不及了,必须提前做好准备。这样,一旦有金融机构出事儿的时候可以立刻采取行动。

另外,把存款保险基金变成存款保险机构还有一个重要的事情,就是要进行整合。因为我们除了存款保险基金以外还有一个保险保障基金,还有一个证券投资者保障基金,这三个基金将来要整合到一起,而且要做到全覆盖。这是我讲的第一个层面,在金融安全网这个层面需要做的三件最重要的事情。

第二个方面,我想讲经营主体的改革。经营主体的改革主要是这么几件事情,一个是放宽市场准入,让民间资本进入到正规的金融体系中来,只有这样作为监管者才能更好地监管。另外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商业银行的去国有化。为什么要提这个事情呢?因为中国的杠杆率高主要是企业的杠杆率高。企业的杠杆率又主要是国有企业的杠杆率高,而国有企业为什么杠杆率高呢?因为国有企业和国有银行双侧预算软约束。所以,我们的国有企业的负债占整个非金融企业负债的比例在70%左右,占GDP的比重高达116.8%。另外,从可能性来看,从我们国家商业银行的股东结构来看,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国家持股基本上都是在57%以上。其他的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国有法人股都是占很大的比重,30%以上。所以,把国有商业银行去国有化,也就是把国有股的比重逐步降低,以切断国有企业和国有银行之间的“关联”交易。因为最大的关联交易是谁?是我们各级政府控股商业银行,然后指定商业银行贷款给自己的国有企业。所以,要尽快切断这个链条。

第三点,国有资本从商业银行里退出来干什么?主要是两件事情,一个是设立存款管理机构,作为存款保险机构的资本金,支撑存款保险机构的建设。日本建存款保险机构是三家出资,财政出1/3,央行出1/3,银行业协会出1/3。中国的银行业协会没钱,但是汇金公司有钱。所以,汇金公司应该把国有资本退出来以后注资到存款保险机构。再有一件事情就是要办好政策性银行。比如说我们还可以办绿色银行,科技银行等等,政府可以做这种事情。为什么国有资本办政策性银行?因为国有资本和政策性银行的属性是一样的,目的是一样的,都是追求社会效益的最大化,而民间资本和商业银行的属性是一样的,目的都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所以,由少数国有资本支撑的政策性银行,加上大多数民间资本支撑的商业银行,这样一个银行组合我认为才是一个比较科学合理的银行体系。

(本文根据主办方提供速记整理,已经演讲者审订,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演讲者单位无关。)

    责任编辑:田春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