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动、物质与当代性》|书讯

2022-11-04 20:36
上海

分享一则汪民安老师新书的书讯,由胡杨文化策划出版的《情动、物质与当代性》。

著名学者、清华教授汪民安

关于当代性的一次文化探险

打破旧框架的文化研究盛宴

重新审视日常生活中的

情感、物质、语言和艺术

《情动、物质与当代性》

作者:汪民安

出版社:山东人民出版社

装帧:平装

ISBN:978-7-209-13696-9

出版时间:2022年10月

作者简介:

汪民安,清华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教授、博导。主要研究方向为文化研究、批评理论、现代艺术和文学。主要著作有《谁是罗兰·巴特》《身体、空间与后现代性》《论家用电器》等九部。主编理论丛刊《生产》《褶子》及多套丛书、译者。

内容简介:

学者汪民安当代文化研究的全新力作,围绕“情动、物质和当代性”三大主题的一次文化探险,重新审视日常生活中的情感、物质、语言和艺术。三大主题相互关联相互辉映,共同揭示文化问题最终影响了人的情感、文学、艺术和商业,影响着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渗透和左右着每个人的生存状态。这是一场打破旧有理论框架的文化研究盛宴,是对当代性富有成效的追根溯源,引出令人深思的质询:在当下时代,是否还存在人文主义意义上的人和主体,人的主体性是否已被物质、符号、机器、流量、数据等摧毁取代?

名家推荐:

在中国当代理论书写中,汪民安是一位独特的写作者和思考者,他穿行于哲学、文学、艺术与日常生活场景之间的理论空地,游走于学术写作与理论随笔之间的中性地带,构建了一幕幕视觉化的理论屏幕,使我们置身于理论与现实交织的诗性空间。

——董树宝(教授,法国当代批评理论的研究与翻译工作者)

在思想阐述方面,汪民安既有着手术刀式的冷静与精确,又有着诗人般的优雅与洞察力。

——胡赳赳(作家,诗人,前《新周刊》总主笔)

汪民安教授对德勒兹、布朗肖、巴丢、阿甘本等的译介,在很大程度上引领着国内批评理论的发展方向。他的影响也不仅局限于学术界,他在艺术批评领域的影响也是众所周知,他是先锋理论家,也是先锋批评家。

——刘天歌 黄崇航(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汪民安教授始终保持诚实,保持好奇,尽可能多地突破人文学科的疆界,并对当下现实保持警醒之姿。

——《南方人物周刊》2017年度中国魅力人物

从文艺学到哲学,再到美学,再到艺术,再到文化评论,汪民安老师有法国哲学大家的魅力。

——知乎读者

编辑推荐:

★著名学者、清华大学教授汪民安当代文化研究的全新力作。

★关于当代性的文化探险,重新审视日常生活中的情感、物质、语言和艺术。

★一场打破固定理论框架的文化研究盛宴,对当代文化问题做耐心而清晰的溯源和梳理。

★对“当代性”这一被滥用但始终语焉不详的概念,进行明晰的阐释。

★从容晓畅地勾勒出对当代文化影响深远的哲学家之间的历史渊源。

★留给我们的精神课题:让积极的情动同消极的情动做斗争,让爽朗大笑压倒那些令人心碎的啜泣。

摘句:

自主,即整个生命都属于我自己。自主的生活即意味着完全能够自我掌控的生活(它也因此不变质不损耗)。这种自己对自己生命的完全占有,也是一种愉悦,一种自娱自乐,在自己身上寻找快乐:占有自己,愉悦自己。自主的生活,是一种令自己快乐的生活。

巴洛克的世界,就是这样一个永恒运转的复杂的交叉的折叠的不可预料的事件世界。这曲线构成的旋涡,既是世界的旋涡,也是存在之旋涡。这是17世纪所特有的世界观,一种动荡,交错,抖动和不安宁的世界观。

我们感知黑暗,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去感知光,感知无法进入到我们眼帘中的光。时代的晦暗深处,还是有光在临近,即便是遥遥无期的临近。感知和意识到这一点的人,或许就是当代人。

人们发明和拥有了商品,在它上面铭刻了时间的痕迹,然后将它转化为废物并且弃置一旁,这就是垃圾的诞生,它们堆积在一起,同琳琅满目的商品遥相呼应。一种奇特的景观就此出现了:最时尚的和最过时的;最耀眼的和最肮脏的;最富裕的和最贫穷的;最梦幻的和最现实的;它们在一个并置的时间内拼贴和重叠起来——这难道不是从巴黎这个废墟伸腾起来的巨大的历史讽寓?这个讽寓难道不是表明了:梦想的归宿就是废墟?

一场关于当代性的研究盛宴

“情动”“物质”与“当代性”三大主题确立了这本书的独特思想风格。一方面是对人的情感、欲望、身体的研究,一方面是分析那些将人物质化的、符号化的、剥夺人主体性以及将人视为资源的权力规训体系。作者在二者的矛盾对立中展开研究,引出令人深思的质询:在当下时代,是否还存在人文主义意义上的人和主体,人的主体性是否已被物质、符号、机器、流量、数据等摧毁取代?

作者将个体的情感欲望与世界的物质性,相互交织统一在对当下生活的观察之中,揭示文化问题最终影响了人的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渗透和左右着每个人的生存状态,揭示出那过于契合时代的人,在所有方面与时代完全联系在一起的人,并非“当代人”。真正的当代人,是那些与时代保持距离,死死地凝视着时代的晦暗深处的人,他们看似与时代脱节,却始终在感知那些无法被感知的光,从未被时代的表面现象所吞没。

一场打破理论框架的学术探险

在中国当代理论书写中,汪民安是一位独特的写作者和思考者,他穿行于哲学、文学、艺术与日常生活场景之间的理论空地,游走于学术写作与理论随笔之间的中性地带,构建了一幕幕视觉化的理论屏幕,使我们置身于理论与现实交织的诗性空间。

与平庸地用理论去套用生活现象不同,汪民安力图用理论激活那些我们熟视无睹的当代现象。作者将写作基于经验与兴趣,让理论流动起来,进行跨领域的分析流转,甚至将它拖到无法预料到的地方。他的写作深受法国自由哲学家的影响,小心地避开理论的陷阱,一次次地将某些耳熟能详但实质似是而非的观念说清,抽丝剥茧地理顺,其目光的清晰与思想的自由,仿佛福柯的风采在中国的回响。

一次清晰的观念溯源

当下文化问题,既有当下阶段的特殊性,比如互联网的高度发达和信息的大爆炸,又有一系列的人文观念的转向影响了当代人的观察视角,从而对生命、政治、艺术、商业等等具有全新的认识。汪民安并未将当下时代视为一个孤立而特殊的时期,而是探寻着从文艺复兴以来人文观念中暗合的蛛丝马迹,对波德莱尔、本雅明、尼采、福柯、阿甘本、波德里亚、布朗肖、德勒兹、阿伦特等重要思想家做了一次清晰的溯源和回顾,勾勒出对当代文化影响深远的哲学家之间的历史渊源。

目录

I情动

何谓情动

友谊,语言与沉默

真理与犬儒主义

论俯视

培根与当代艺术的肉身转向

Ⅱ物质

物的转向

符号价值与商品拜物教

论垃圾

巴洛克 :弯曲的世界

Ⅲ当代性

什么是当代

游荡与现代性经验

何谓赤裸生命

从国家理性到生命政治

再现的解体 :福柯论绘画

后记

原标题:《《情动、物质与当代性》|书讯》

阅读原文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