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城市日“再回上海”:用“上海指数”诠释城市可持续发展

澎湃新闻记者 徐祯曜
2022-10-31 16:05
来源:澎湃新闻

10月31日,以“行动,从地方走向全球”为主题的世界城市日全球主场活动在上海拉开帷幕。

历经八载,世界城市日全球主场活动又一次回到上海。从世界城市日2014年的上海启航,到2022年的“再回上海”,全球主场的回归,使世界城市日体现更多上海元素和上海声音,也使上海离成为世界城市日的永久主场的目标更近。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届活动中,“全球城市监测框架——上海应用指数”(以下简称“上海指数”)的最新成果将首次公布,全面诠释城市可持续发展。

源起上海,“上海指数”在主场回归时刻精彩亮相

2010年中国上海世博会全面展示并深度演绎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核心理念。为传承上海世博会的精神遗产,经第68届联合国大会批准,自2014年起每年的10月31日定为世界城市日,这是首个由中国政府发起设立的国际日,也是联合国决定设立的首个以城市为主题的国际日。

2014年,首届世界城市日活动以“城市转型与发展”为主题,在中国上海启航。此后,世界城市日全球主场活动分别在意大利米兰(2015)、厄瓜多尔基多(2016)、中国广州(2017)、英国利物浦(2018)、俄罗斯叶卡捷琳堡(2019)、肯尼亚纳库鲁(2020)、埃及卢克索(2021)举办。经过多年的积累,世界城市日已成为推进全球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国际合作平台。

2018年4月以来,上海市委领导多次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将上海打造成为世界城市日的永久主场”、“做出更大影响力,体现更多上海元素和上海声音”。上海于2014年与2022年举办世界城市日全球主场活动,于2015年与2021年举办世界城市日中国主场活动。近年来,世界城市日主办方每年还以上海为起点,创设了“全球城市论坛”、“上海论坛”、“上海国际城市与建筑博览会”三大主题活动。

2022年,世界城市日全球主场活动带着“行动,从地方走向全球”的主题回归上海。如何在引领全球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上发出中国声音、展现上海形象,考验着这座城市的智慧和实力,而上海则以包括“上海指数”在内的一系列国际公共产品,向世界呈现了精彩的答案。

2021年世界城市日中国主场开幕式上,上海市市长龚正发布了“上海指数”综合指标体系框架。2022年6月27日在波兰卡托维茨举办的联合国第11届世界城市论坛专题活动中,中方和联合国人居署共同向全球推介了“上海指数”。2022年9月1日,“上海指数”国际专家组会议在联合国人居署总部召开,明确了上海指数定位和指数构架,在指标体系、指标遴选标准、指数应用和试点验算等方面达成了重要共识。相关研究成果得到了联合人居署和国际专家组的高度认可。在今年上海举办的世界城市日全球主场活动中,“上海指数”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将正式亮相。

世界城市日宣传图。图片来源:世界城市日公众号

析精剖微,读懂“上海指数”的内涵

“上海指数”是在联合国人居署、中国住建部、上海市政府的联合支持下,以《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和《新城市议程》为基础,中方专家和联合国人居署共同领衔、多国专家共同参与研发的国际权威指数,用以对全球城市可持续发展绩效水平进行科学诊断和趋势研判。同时,“上海指数”也将伴随着全球城市可持续发展进程,与世界各地分享上海智慧和经验,实现中国话语体系和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话语体系的有效衔接。

“上海指数”的指标体系综合考虑经济、社会、环境等不同领域和包容、安全、韧性和可持续(SDGs11目标)特点而构建,且具有一定适应性,可根据城市不同人口规模、经济发展水平、区位等诸多因素的不同而进行分级分类的动态优化。

“上海指数”研究团队首席专家、同济大学可持续发展与管理研究所研究员陈海云博士向澎湃新闻记者介绍,“上海指数”是有关城市进步和协调发展的指数,通过评估和反映城市在可持续城市化方面取得的成就、面临的挑战,帮助城市确定或调整发展重点,进而推动全球城市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引领全球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方向。“上海指数”主要研究的是在经济规模和人均GDP不是最高的情况下,城市各方面的发展是否协调、匹配,老百姓的社会福祉是否有实质性的提高。

澎湃新闻记者从上海市住建委了解到,“上海指数”以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为基础,研究遴选与城市的关联性和解释度最强的核心指标,既强调对城市人口、医疗、教育、交通、就业、投资、贸易、环境、能耗、财税等不同方面的客观性统计,也包括民众对城市管理的参与意愿、满意程度等社会调查内容。既有客观指标,也有民众心声,更好地反映了“以人为本”的城市可持续发展价值导向。此外,上海指数的指标更强调对城市发展潜力和进步程度的评估,而不刻意追求横向机械的比较。

2021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中提出了“坚持发展优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普惠包容、坚持创新驱动、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行动导向”的《全球发展倡议》。陈海云表示,“上海指数”的研究也一直在积极落实该倡议,直接体现在“上海指数”的指标设计方面。譬如,通过基础教育完成率、基础医疗保险覆盖率、公共交通分担率、社会服务便利度等指标诠释“以人民为中心”的核心要义;通过绿色公共开放空间、能耗强度、可再生能源使用方面的指标诠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核心要义;通过社会事务、环保活动方面的参与等指标诠释“行动导向”的核心要义等。

近年来,住建部大力推行城市体检工作,为中国城市问诊把脉,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陈海云介绍:“我们做过系统分析,‘上海指数’过半指标是和城市体检指标直接或间接相关的,特别是在生态、健康、韧性、包容、创新等方面。当然,在相关指标的表现形式或具象细化程度方面有所不同,这主要是因为城市体检指标是在中国特有的语境下,面向中国城市而设计的,而‘上海指数’是国际性指数,它的很多指标要用国际话语体系来进行表述,并且要尽可能考虑到不同国家、区域背景下不同城市的差异性特点来构建其标准和方法。实际上,‘上海指数’研究也在不断探索,从而更好的将中国城市体检的方案和经验用国际话语体系来进行诠释,让更多的国际城市能够从中学习借鉴。”

2017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指出,上海这种超大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近年来,上海不断对城市精细化管理制度和过程进行优化提升,围绕“人民城市人民建”,找准了“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管理精细化实施路径。陈海云表示,“上海指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都是“以人为本”,且其指标体系也集中反映了城市精细化管理的诸多重要方面,如:城市公共空间的获取性、城市污水无害化处理率、生活垃圾安全处理率等等。这些指标与上海推行城市精细化管理的核心思路,即是否是民生痛点、是否与老百姓的幸福感和满意度息息相关,一脉相承。

研究和实施“上海指数”,既是在全球城市可持续发展中分享上海的智慧和经验,也是以可持续发展为载体进一步强化上海的五个中心建设和提升城市发展软实力。“上海指数”将成为上海与中国同世界沟通的桥梁,秉持“以人为本,中国方案,国际标准”的思想,在全球城市可持续发展进程中发出中国声音,为世界提供有思想、有价值的公共产品。

扬帆当时,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上海“示范样本”

上海是中国的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这座国际化大都市在推进全球城市可持续发展事业和世界城市日方面做出了许多努力和贡献,例如对上海世博精神(“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传颂、积极协调世界城市日事务、与近60个国家的90多个城市建立了友好城市关系等等。一系列的事实和数据无不诠释着,上海为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和新城市议程做出的积极国际贡献,无愧于“上海指数”等一系列世界城市日国际公共产品的“上海”冠名。

围绕“上海指数”的体系研究,上海在研究过程中率先践行。基于上海打造卓越全球城市的创造力、行动力,使上海这座国际化超大型城市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示范样本,以更鲜明的中国式现代化、更优势的国际竞争力在世界舞台绽放光芒。“上海指数”的指标投射到城市发展的具体实践中,体现在诸如绿色公共开放空间、可再生能源使用占比、城市数字化治理水平等方方面面。在这些领域,上海积累了非常宝贵的经验。例如,上海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一江一河绿色滨水公共空间的打造;上海“一网通办,一网统管”的数字化治理改革为全球超大城市数字化治理提供了非常重要的解决方案;基于上海在新能源产业上的战略布局和政策支持,上海可再生能源使用和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走在世界前沿。这些“上海经验”都是鲜活的案例和事实,在指标遴选的过程中打动了来自不同城市的国际专家。“上海指数”的价值和意义,便是将上海智慧、中国方案同国际标准(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有机结合起来,与全球城市分享。

目前,“上海指数”的试点应用已全面启动。在上海,以嘉定、青浦、松江、奉贤、南汇五个新城为试点,开展了新城可持续发展主题指数的创新应用。陈海云介绍,在多位两院院士、业界权威学者的指导下,同济大学与上海市新城推进办及五个新城地区推进办等部门共同努力,在“上海指数”的整体架构和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基础上,联合构建了新城可持续发展的创新主题应用指数,一方面服务于上海五个新城建设及全球其他新城可持续发展的绩效评估,另一方面也在不断丰富和深化“上海指数”的创新应用场景。“此外,在国内,我们先行选择了我国五大城市群(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成渝和长江中游)的近百个城市开展试点应用。在全球,我们和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城市旗舰项目合作,从区域分布和发展水平等不同方面综合考量,先行选择了20个国际城市开展了试点应用,例如,上海、北京、东京、纽约、伦敦、巴黎等。同时,更多国际试点城市的数据收集和应用研究也在积极跟进。”陈海云说。

“上海指数”在地方层面的创新应用,以及未来更多国际试点城市的跟进,也正与2022年世界城市“行动,从地方走向全球”的主题相呼应。而上海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示范样本”,更彰显了上海作为世界城市日全球主场活动主办地的信心与底气。

陈海云还表示,“上海指数”的应用是持续、多维的。它既是“联合国人居署全球城市可持续发展奖”(上海奖)的评奖依据,也是《上海手册:21世纪城市可持续发展指南》遴选案例的重要标准。“我们会持续推进上海指数在国际、国家和地方层面不同类型城市的应用,进一步扩大应用城市的数量和范围,预期在2030年达到1000个左右全球城市实践应用。同时,有关部门也在积极推进‘上海指数’全球城市数据库的建设,并正着手开发相关应用程序,使‘上海指数’的数据和结果更具有可视化、互动性和应用性。”

“未来,我们也希望能够与全球各国的专家学者一道合作研究,构建以上海为中心,辐射全球的‘上海指数’全球合作研究网络,从而汇聚全球智慧,将‘上海指数’打造成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创新应用工具和权威解决方案。”陈海云说。

    责任编辑:俞凯
    图片编辑:陈飞燕
    校对:刘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