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在地行动|桂湖美术馆:《他们》

2022-10-30 16:21
福建

原创 三影堂 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

“在地行动”单元旨在关注影像艺术在集美·阿尔勒举办地的发展。本年度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与桂湖美术馆、鹭潮·鼓浪屿美院合作,带来两场在地展览:《他们》(策展人:严佳林、曾璜、董诗洁、火火火);《有时你的双腿让酣睡的波浪移动》(策展人:陈旻)。

今年,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再次与桂湖美术馆合作,桂湖美术馆邀请策展人严佳林、火火火、曾璜和董诗洁参与摄影季“在地行动”福州展区的四个章节策划,作品都指向同一个方向:人物摄影。

“照片——观看的双重迷宫”,这是十几年前我在日本京滨东北线的电车上随手写下的一句话。2007年夏天,我在日本镰仓认识了照相馆老板柴田武雄,镰仓是日本古都,街上常有似乎从大正-昭和时代就已经存在的店铺,柴田的“爱神写真馆”就属于这类传统照相馆。照相馆的橱窗挂着各类人物照:个人洋服或和服正装写真、少女成人礼或青年入伍戎装纪念照、婚纱照、全家福、毕业照…… 这些照片大都已泛黄,场景、补光、着装和人物表情等都透露出安静且典雅的气息。70多岁、会说简单中文的柴田在介绍橱窗时用深沉的语调说,“你看看,他们,还有他们,是不是都很美?”——他们都很美,他们是带着精美外框的照片,是图像,是某人。除了相片,橱窗边上还摆放着一台退役的老式相机和曾经的影棚风景木质背景墙,板上画的是富士山和樱花 。我看到,风景背景墙出现在大部分的橱窗照片里。最后一次离开镰仓的时候,柴田送了我一张照片当作纪念:70年代拍摄的爱神写真馆影棚照,照片中只有影棚现场、风景背景墙和灯光投射下来的光晕,没有人。

这张无人的影棚照片给我提供了某种观看的线索,照片中,无人的“空”,将现场及其它的“实”凸显出来,它让我在脑海里再现爱神写真馆橱窗中“很美的他们”,也让我的想象定格在某种场景或时刻:橱窗和老式相机的轮廓、洋服或和服之下更多的人或者身体、泛黄照片中的白花、陌生人和刚成年的少女的图像仪式……当它被注视时,事物与它的关系似乎被完全等价地凸显出来,它不仅延伸了观者(我)的视线,也幽闭了后来再去回忆它的人(我或其他人),写实的图像因为太过真实,似乎又变成某种不确定和虚幻的事物,照片成了一座观看的双重迷宫:在迷宫中行走,步伐被迷宫引导,又在搜寻中拆解和搭建迷宫——这便是摄影隐秘的形态,它成为了眼睛与世界的链接和通道,摄影不仅复制了被拍摄物的形状,也异化了物的质感,物又在被拍摄之后,被后置了物及看的意义。

可以说,照片把观者与这个纷杂的世界和流动的时间最大化地区隔开来,照片简化了世界,让世界变得比它实际的样子更容易让人理解。人们通过照片确认现实,引发想象和思考,甚至增长经验,在这种审美消费主义和观看的现代主义方式中,在照片对这个世界定格和整理的过程中,照片中的他们都“那么美”。

文/林林峰

「展览章节」

#展览章节之一:悬停的潮间带

策展人:严佳林

艺术家:陈川端、陈海舒、顾欣然、郭晟、乐子毅、林嘉杰、宋蓬勃、魏艺娟

向上滑动阅览

“潮间带”是一种普遍出现在沿海区域,基于潮汐作用形成的地貌景观。伴随着海水规律性的涨潮和落潮,季风、海浪、阳光共同塑造出了潮间带,使其在涨潮时被海水淹没在海洋区域,退潮时直接裸露于陆地表面。并且孕育出了奇特的地貌形状以及寄生在潮间带内的多元的生物群。这一地貌景观中此消彼长的涨潮和落潮也映射出本地的文化形态,以及居住在此地的人们与家乡之间如何相互影响、相互塑造的复杂关系。

本次展览,策展人从福建本地的海岸地貌形态出发,以 “潮间带” 这一概念类比人与家乡的联系:气候与潮间带的相互连结,随机而复杂,正如家乡对人的塑造,以及人对家乡的情感,既无法避免,也无法被彻底消解。这场展览,于某种意义上也试图描绘在情感层面,人(福建移民)对家乡潜藏在心底的那份纠缠。

当海洋季风年复一年地穿过北回归线,来到东南沿海,它不仅浸润出属于福建的氤氲的气候形态,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本地人与对本地的情感表达:温吞的福建人不善言辞,而每个人总可以找到最代表自己的方式,去描述对福建的微妙感情。当个体向内探索,向家乡投去凝视,就好似站在海岸上观察着潮间带一般:它何时直接裸露,何时被淹没,又何时消失,何时再现...关联着东南沿海的创作者们,进行着对于家乡或他乡的凝视时,它们分别会如何表达和呈现属于他们自己所独有的,对其所在地域的理解?而他们又是如何串联起暴露或隐蔽在个体与地域之间潜在的叙事联系?

本次集美·阿尔勒-在地单元中的「悬停的潮间带」板块,将集中呈现一批与福建相关的、年轻的摄影作品。策展人希望观众跟随着艺术家们洄游的镜头,与艺术家们直接对话,触摸到每一创作个体的不同叙事风格以及在他们眼中的家乡福建。其中,四位艺术家(林嘉杰、郭晟、陈川端、魏艺娟)长期生活在家乡以外的城市,他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亲密距离内的聚焦,回到家乡,用镜头直接地去介入亲人的生活,展开关于家乡的私人化情感书写。而另外四位艺术家(顾欣然、乐子毅、宋蓬勃、陈海舒),则是站在远距,以客观的图像作品,在观察中伴随着更为中立地思考,去呈现创作者对福建本土社会与人文景观的观察与调研。

陈川端,《孕育牡蛎的海边》,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陈海舒,《特步》,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顾欣然,《江尽头洋彼岸》,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郭晟,《河流》,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乐子毅,《New Comer》,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林嘉杰,《龙岩男孩》,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宋蓬勃,《艺术家》,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魏艺娟,《段段》,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展览章节之二:暗箱广场

策展人:火火火

艺术家:陈晓明、李宜珊、李俊宏、江淑婷、赵中慧

向上滑动阅览

欢迎进入暗箱广场,这是一个充满矛盾实又互相兼容的影像场域。

暗箱是摄影史、电影史以及绘画史的前几个章节里面都无法绕开的一种视觉工具,在幽暗封闭漆黑的小盒子里给观察者提供一种全新视角去链接广阔的真实世界。广场,是一个具有聚集性、开放性、参与性、互动性、展示性且拥有较大面积的户外公共空间。德勒兹称暗箱是一个“聚体”,话语的形构与物质的实践在此交会,实际上暗箱它也是一个小型的广场。

暗箱与广场并置,二者的特质相互咬合也互相排斥,暗箱的形态在此被放大,让所有看展的观众进入这个弧形影厅的时候更像是进入了一个巨形的暗箱,而展厅中屏幕里呈现的各个不同主题的影像作品化身链接外部世界的窗口,从而去扩展了此处有限的广场边界。

“暗箱“伴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漫长的意识形态转变,已经变成了照相机以及摄影机的指代,进而可以说暗箱是摄影和电影之间的交集,它不断提醒着观众它们的近亲属性,在「暗箱广场」这个板块中呈现的是两岸影像创作者的作品,这些动态影像作品都与静态摄影有着直接而密切的关联性。

来自台湾的四位创作者的作品:江淑婷《动物私语》、赵中慧《Suker’s Love》、李俊宏《到亲密的距离》、李宜珊《她的梦靥》,影片的主题虽完全不同,却在视觉语言上有着相似的实验创作技巧,都是由静态摄影作品剪辑、拼合做成动态影像,从影像创作技法上可以看到这四位作者在创作中带着对于电影与摄影关系的思考,这些作为台湾新生代实验电影创作者较为早期的创作作品,每一部都有着强烈的个人式的探索。

而来自福建莆田的艺术家陈晓明的行为录像作品《OUCH播放》,则以行为和动态影像的趣味性结合来凸显摄影的特性。将隔着海峡的两个相熟地域的创作者的作品置于同一空间中,不仅由于作品都与静态摄影有着强关联性,还期待着不同类型、不同地区的影像和思想能够产生碰撞和对话。

暗箱广场,正组织一场创作者和观看者的聚集,发生在流动的观众与影像之间的实验。

陈晓明,《OUCHU播放》,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李宜珊,《她的梦靥》,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李俊宏,《到亲密的距离》,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江淑婷,《动物物语》,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赵中慧,《Suker’s Love》,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展览章节之三:千秋梨园

策展人:曾璜

艺术家:崔建楠

向上滑动阅览

戏剧摄影当属中国摄影史中最为悠久的品类。早在摄影术传入中国的19世纪中叶,中外摄影史上的名家,如阿芳、缤纶、米勒(Milton Miller)、汤姆逊(John Thomson)、桑德斯(Williams Saunders)等都留有中国传统戏剧的名作。 晚清的不少达官显贵都收藏有中国传统戏剧照,故宫的收藏存于寿康宫的紫檀大柜中。

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拍摄了中国第一部电影,就是《定军山》。1930年代梅兰芳访美,携带有五、六千张的剧照用为礼品和宣传。此外,国内外的清末民初的报刊书籍,也均采用了不少“中国戏照”,还出版有多种戏剧摄影集,如1928年上海大东书局的《梨园影事》。新中国成立以后,戏剧照片成为了越来越重要地记录和反映新中国政治、文化、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媒介,并在1970前后达到了顶峰。新时期的戏剧摄影出现了多元化的趋势,并从单纯的纪实性摄影进阶到艺术摄影和当代影像艺术。

福建是我国的戏剧大省,一早二多三稀。比京剧早的福建莆仙戏、梨园戏等剧种中,就保存了不少宋元剧目。除了莆仙戏、梨园戏、高甲戏、歌仔戏和闽剧五大剧种外,还有二十多个地方小剧种,其中不乏濒危的“戏剧活化石”,甚至还留存有被称之为“天下第一团”的某剧种在全世界唯一的剧团。不少演出形态,专家学者们只曾在史籍里见过文字表述。

21世纪初叶,摄影家崔建楠在国家出版基金资助下,费时三年多策划并参与拍摄了大型纪实摄影工程《福建戏剧丛书》,出版了一套八本的图文书。他认为“福建戏剧活的生态记录,以前没有,或许今后也不可能再有”。

此次展出的《千秋梨园》,均选自福建传统地方戏剧大型纪实摄影工程,当属国内最早地采用1:1中画幅相机和黑白胶片拍摄地方戏剧人物环境肖像的作品之一。这批影像不仅很好地控制了光线、影调、层次和氛围,在摄影技术技法的把控和视觉符号的组构上也几近完美,还创造性地将人物和服饰与环境和背景融合一体。

崔建楠的《千秋梨园》作为国内最早采用博物馆收藏级宣纸微喷工艺的艺术家之一,在作品的呈现环节,采用中国特有的媒材宣纸来呈现中国传统戏剧文化,它们与新的影像科技有机和谐地融合起来,极具历史、文化、科技、艺术的价值,在一百多年中国传统戏剧摄影的历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莆仙戏因其古老而被称之为“南戏遗响”,图为两位莆仙戏男演员在演出之前,他们的脸谱为莆仙戏所独有。

四平戏为保存于闽北政和县一带的珍稀剧种,政和县杨源四平戏剧团是一个农民剧团,被戏剧专家称之为“天下第一团”。图为团长张孝友饰演的男旦。

闽剧是流行于福州及闽东地区的民间传统剧种,图为福建闽剧实验剧团的女演员周虹,她是福建省获得中国戏剧梅花奖的优秀演员之一。

梨园戏保存于以泉州为中心的闽南地区,其传承与南宋小朝廷南迁有关。图中女演员拍摄的地点为宋代南外宗正司旧址。

#展览章节之四

策展人:董诗洁

艺术家:周文辉&王栩

向上滑动阅览

人性是一个严肃深刻的话题,使得大多数人都不愿直面它的现实。我们试图使它变得诙谐幽默,用不那么沉重的方式呈现出来。从成串到剥离像极了人的一生,随着时间的流逝,从青涩到逐渐氧化的过程中出现了黑斑,直到腐败,完成它的旅程!

这更类似一个社会实验型的观念艺术,我们为它赋予了一种诠释,而它呈现出来后大众往往会以另一种方式解读,意料之中的,它受到了部分成人的欢迎,意料之外的,它受到儿童们的喜欢,也为我们的实验带来了新的方向,复杂的思想与单纯的世界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这最真实的表现出了认知与思维可以让人主观意识里的东西相距甚远!

人性源自本能和认知,潜意识里难以探究的本性被隐藏在一层外衣下,逐渐剥离后,呈现出自己都惊讶的内在。关于这个实验我们更加关心外界环境和人的內心会产生何种交互作用,并通过感受了解冷热两种认知展现出的对外行为本能及思维差异是否能够帮助我们从外向内思考。作为人类特性的解释者,自性本自清净,本不生灭,本自具足,本无动摇,能生万法。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自有之,只缘心迷,不能自悟。

「关于合作机构」

桂湖美术馆坐落于福建省省会福州,致力于深度挖掘福建本土文化内涵,并以多元的展陈方式,呈现各类学术研究和艺术实践。除了展览展示,桂湖美术馆还将举办各类专题讲座、沙龙、工作坊和时尚文艺活动,并配备有独立的书店、公共教室和咖啡馆。

美术馆长期扶持福建新生代艺术家,与本地的艺术爱好者、文化乡建团体展开紧密合作,也定期以驻地的方式邀请福建省外以及世界各地的艺术团体、艺术家、策展人、设计师和作家等来到福建展开驻地创作。同时,美术馆还将积极推动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

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于2015年在厦门市集美区启动,由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和厦门市天下集美文广传媒有限公司联合主办。自创立以来,集美·阿尔勒展示了超过两百场来自中国、亚洲其他国家以及从法国阿尔勒摄影节中精选出的摄影展览。集美·阿尔勒展览主要在集美新城市民广场展览馆和三影堂厦门摄影艺术中心呈现,并联动厦门本岛。在开幕周期间以及展期内,举办开幕式、颁奖礼、专家见面会、讲座、导览、表演、放映、工作坊、游学等一系列面向公众和艺术爱好者的活动。

主办|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厦门市天下集美文广传媒有限公司

特别协办|法国阿尔勒摄影节、超媒体

首席合作|香奈儿

机构合作|法国驻华大使馆、泰王国驻华大使馆

独家汽车合作伙伴|蔚来

影像设备支持|京东方

展期

2022.11.25-2023.01.03

开幕周

2022.11.25-2022.11.27

主展场

-集美新城市民广场展览馆(厦门市集美区立德路99号)

-三影堂厦门摄影艺术中心(厦门市集美区杏林湾营运中心2号楼三层)

分展场

-鹭潮·鼓浪屿美院 (厦门市思明区鼓浪屿康泰路151号)

-福州桂湖美术馆 (福州市晋安区宦溪镇桂湖美术馆)

原标题:《【2022在地行动】桂湖美术馆:《他们》》

阅读原文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