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层“俄罗斯套娃”:西方国家群起驱逐俄外交官背后的逻辑

澎湃新闻特约撰稿 马斌
2018-03-29 16:06
来源:澎湃新闻

前俄罗斯情报官员斯克里帕尔(Sergei Skripal)及其女儿在英国“中毒”事件引发的外交风潮持续发酵,自英国驱逐俄罗斯外交官后,又有美国领头,西方多国集体驱逐俄罗斯外交官,在西方世界似乎响起了一曲“反俄大合唱”。

尽管在很多国人眼中俄罗斯属于西方,但在西方不少人看来,俄罗斯更像是个异类。自彼得大帝以降,与西方的恩怨情仇就一直是俄罗斯国家发展和对外交往的一条主线。

意识形态的转圜、世界格局的重组等都未能从根本上改变西方之于俄罗斯的重要性。或许,正是因为西方对俄罗斯太过重要,以至于双方关系很难稳定在合理范围,而是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起伏不定。

最近几年,俄罗斯与西方关系正处于低潮期。双方围绕乌克兰危机、北约东扩、战略平衡、总统大选等问题屡生龃龉;在英国新近发生的前间谍中毒案,更使双方关系雪上加霜,滑入新一轮的下降螺旋。

客观地讲,俄罗斯与西方之间发生的并非是势均力敌的抗衡,而更多是“西强俄弱”的非平衡性对峙。后冷战时期的西方国家在面对俄罗斯时,不仅在经济、科技、军事等领域占据优势,而且还时常带有一种冷战胜利者的优越感和自负心理。

在这样的条件下,俄罗斯采取的行动对双边关系发展固然十分重要,但西方拥有的政策空间和选择余地事实上更大。这也是当前的双方关系呈现出西攻俄守的态势,俄罗斯时常“出奇兵”以求局部“胜利”的现实原因。

然而,从2018年3月4日英国发生前间谍中毒案后西方国家与俄罗斯互动过程来看,西方国家似已发展出同俄罗斯打交道的固定程式,它们在此次谴责、制裁俄罗斯的套路与之前处理同俄罗斯争端的模式大同小异。换句话说,西方近年来的回应就如同俄罗斯套娃,变换的是色调,不变的是主题。具体看,西方拆解的“俄罗斯套娃”至少包括四层。

首先,帝国的遗传。俄罗斯是历史上的帝国——沙俄、苏联的继承者。在西方看来,沙俄、苏联等具有的帝国作风、争霸传统等自然而然地会遗传给俄罗斯,影响俄罗斯对西方的看法和政策;沙俄、苏联等创造和积累的财富、科技、武器等会遗留给俄罗斯,支撑俄罗斯与西方打交道。因此,俄罗斯的帝国遗传和继承就成为西方的“俄罗斯套娃”的基本组成部分,双方间的相关事务一旦与之关联,俄罗斯就往往被摆上拷问架。

斯克里帕尔父女中毒案发生后,英国警方反恐部门经调查后很快认定,“凶器”是军用级别神经毒剂“诺维乔克”(Novichok)。西方国家曾经普遍认为苏联在冷战末期研发了该毒剂,俄罗斯作为苏联的继承国因此自然是“怀毒其罪”。按照英国外交大臣的说法,尽管俄罗斯表面上已放弃“诺维乔克”,但它曾经大量生产和储存过这种神经毒剂,言外之意是俄罗斯从苏联继承了相关能力,故难以洗脱嫌疑。面对英国的指控,俄罗斯方面坚称英国并未向俄罗斯提供任何“实锤”证据来证实斯克里帕尔父女被俄方人员毒害的说法。

其次,政治制度的基因。近现代史上,沙俄和苏联的政治制度都曾被作为西方的对立面而长期处在被批判的位置。20世纪90年代的俄罗斯改革使它与西方不断走近。普京执政之后,俄罗斯在国内力推“主权民主”,但西方国家则批评其为“民主倒退”。俄罗斯与西方国家关系由此埋下了长期隐患。多年来,双方时常因为这一问题爆发争端。西方国家在分析和解读涉及俄罗斯的事务时,往往将很多问题归咎于俄罗斯的政治制度。此次俄罗斯与西方国家围绕间谍中毒事件爆发的冲突也再现了这一模式。西方国家认为俄罗斯在英国领土上“毒杀”前间谍的行为是对基本民主价值的侵犯。

再次,俄罗斯威胁论。俄罗斯威胁论在西方是一种具有广阔市场和影响力的流行论调。西方国家之所以具有俄罗斯威胁这种认知,不仅可以溯源到沙俄、苏联与西方之间长期冲突、对峙的历史,而且又与俄罗斯具有的强大军事实力、丰富的资源等硬件密不可分,更同近年来俄罗斯在乌克兰、叙利亚等问题上的强势作为直接相关;同时,它还是基于对俄罗斯帝国遗产判断的“合理”推论。

二战结束后,西方通常自认为是国际法和国际秩序的建立者、捍卫者。因此,“威胁”也成为西方的“俄罗斯套娃”的主要层次之一。在西方国家看来,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等行为无疑对西方国家构成了挑战。斯克里帕尔中毒案发生后,西方国家便基于那种“合理”推论认定俄罗斯是幕后黑手,认为俄罗斯在英国境内“毒杀”斯克里帕尔侵犯了英国主权、违背了国际法、破坏了国际公约,是北约成立以来第一次在成员国境内发生类似事件,“对各方都是威胁”。

最后,遏制的策略。在西方世界看来,面对具有强大实力,且存在“制度缺陷”和“侵略冲动”的国家带来的威胁,只有联合起来对其实施遏制才能保证自身安全和利益。这既是二战结束后西方国家对苏联吹响冷战号角的基本战略考量,也是当前正在发生的、史上最大规模驱逐俄罗斯外交官事件背后的主要动员逻辑。

当英国断定俄罗斯“极有可能”是斯克里帕尔中毒案的主凶后,西方国家就从多条战线对俄罗斯发起了联合行动。3月14日,英国宣布驱逐23名俄罗斯外交官等对俄报复措施;随后,美国、德国、法国还同英国一起发表领导人声明,明确了西方主要国家的基本立场;接下来,北约、欧盟等国际组织,包括欧盟16国、部分北欧国家、波罗的海沿岸国家、乌克兰等在内的20多个国家也宣布类似驱逐措施,美国更将俄驻联合国部分外交人员包含在被驱逐范围之内,此外,还关闭了俄驻西雅图领事馆。在西方国家联合行动的引导下,国际社会形成了以西方为主导的“反俄阵营”,而这正是西方的“俄罗斯套娃”的又一基本面。截至3月28日,遭驱逐的俄罗斯外交人员已达到151名。

实际上,这四点并非西方与俄罗斯关系的全部内容,却成为西方近些年从负面刻绘俄罗斯的主要层次。以至于俄罗斯与西方关系不论遇到何种问题,只要打开这个“俄罗斯套娃”,从其中任一层都能找到导致双方关系下滑的相应理由。这对双方关系的长远发展与国际社会的和平稳定而言都非益事。本文未对俄罗斯究竟是不是英国间谍中毒案幕后主使这一问题过多着墨,而集中讨论西方近年来看待和回应俄罗斯的基本套路,也正是基于此考虑。

(作者系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俄罗斯中亚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

    责任编辑:朱郑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