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如何为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开路?这场沙龙中有解读

澎湃新闻高级记者 朱奕奕
2022-10-27 11:44
来源:澎湃新闻

10月26日下午,由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上海社会科学院主办,杨浦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支持的“中外媒体学术沙龙·二十大系列第二期”在杨树浦咖啡馆举行,三位专家以“中国式现代化”、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共享进博会发展红利等视角,结合上海实践,与25家中外媒体记者进行交流。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以来,“中国式现代化”备受关注。对此,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研究生院院长李伟以“上海是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的开路先锋”为题阐述。李伟说,今年6月份召开的上海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已经明确上海发展目标,就是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而这个目标包括世界影响力、上海价格、上海指数、上海标准、上海方案、上海品牌等等,上海这个目标定位实际上是中国式现代化样板,就是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了上海方案和上海智慧。

李伟提出,为此,上海要构建形成国内大循环的内生动力和可靠性;要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形成更加稳定、多元、高效的国际产业分工体系;要在更高水平的制度型开放方面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当然不是关门造车、单打独斗,而是与全球分享发展成果、共享发展红利,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正是这样一个平台。

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挂职)张晓娣说,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开放这个词多次出现,这也是一个信号,它告诉我们,在二十大之后,中国开放的大门将进一步敞开,下一个十年将会是一个开放的升级版,即“内外兼修”,发展自己也造福世界,为此中国推出了“一带一路”倡议、进博会等创新型举措,促进世界各国繁荣和经济复苏。同时,她指出,借助进博会的平台,中国政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具体的开放措施,惠及参展企业。

未来,如何利用进博会的溢出效应和持续效应,通过扩大开放,来推动上海深化改革,创新发展?

张晓娣提出,有三个方向可以发力。首先,要抓住进博机遇,率先提升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3.0升级版的建设。第二,要将进博会打造成长三角一体化金纽带。 第三,借助进博会的平台,构建一个以上海为核心的国际城市合作网络。

张晓娣说,未来甚至可以在更大范围内实现进博会和消博会、服贸会甚至广交会并连,将上海这样一座国际化城市包容、开放的城市品格传递到五湖四海。

实现高质量发展,推动高水平开放,目标是为造福人民,沙龙中的第三位分享者,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城市战略与规划研究室主任邓智团这样说道。

10月31日是世界城市日,也是首个由中国政府发起的国际日。邓智团介绍了其参与编制的《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上海自评估报告·2022》,这份报告建立起了上海2035规划3大目标(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以及“上海指数”与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的17个目标体系之间的逻辑响应关系,即“用世界语言与上海故事对接”。

此外,邓智团介绍,在上海,“五个人人”是城市努力的方向,经过多年的布局与实践,初具雏形,并将焕发人民城市的新光彩。

    责任编辑:郑浩
    图片编辑:张同泽
    校对:栾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