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不戴口罩“秒传”人!BF.7到底是个啥?

2022-10-15 20:42
黑龙江

近日深圳卫健委公布的一起疫情传播案例着实让窗妹心惊,国庆期间,深圳一名市民前往内蒙古旅游,返深后于10月9日确诊,此为病例A。

流调显示,10月8日18时,病例A与病例B在福田区的路边时相遇,二人均未戴口罩,导致交叉感染。

10月10日,病例B确诊。目前病例A引发的后续关联感染个案已超过20例。

(图源:深圳卫健委)

好家伙,1人传20人!难道新冠病毒的毒性又增强了?仔细看完卫总推文才明白,原来真的是深圳出现了新的变异株,BF.7。

那么很多人就要问了,这个BF.7又是“何方神圣”?为什么传播力这么强?它有什么特点?...

别急,我们这就来揭开它的面纱。

1传20,BF.7传播力这么强?

BF.7是BA.5.2.1.7变异株的简称,是奥密克戎BA.5变异株的亚系,相对于BA.4或者BA.5,它的传播速度快、传染力强、代际间隔更短,极易造成大面积传播。

10月8日0时-10日24时,深圳累计报告本土病例46例,其中32例为市外、省外来(返)深人员输入关联。上述新增病例均已转送至市第三人民医院应急院区隔离治疗,目前情况稳定,流调溯源、密接隔离等工作正在进行中。

深圳市疾控中心对全市10月9日以来的所有病例均进行了病毒基因组序列比对分析,测序结果显示,大多数个案感染毒株为BF.7、BA.2.76和BA.2.2变异株,其中BF.7变异株为深圳首次检出。

目前深圳所有个案均在发病初期被及时发现,疫情发生大规模爆发的风险较低,全市疫情防控形势总体可控。

有学者预判,BF.7有可能会成为今年秋冬季流行的突变株。

随着奥密克戎“越变越妖”,戴好口罩这个看起来没什么技术含量的防护手段,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面对BF.7这“小妖精”,我们要做啥

窗妹知道现在有人觉得户外不用戴口罩了,但千万别急着下定论,我们先看看下面的“翻车大全”再说。

BF.7“杀到”广东

韶关一病例不戴口罩、随地吐痰被立案

10月9日,韶关市政府通报,该市出现多源头、多链条的疫情,其中一条传播链属于奥密克戎变异株BF.7进化分支。

由于它极强的传染性,10月1日的一次聚餐,就把韶关市多例阳性病例绑在了同一条传播链上。

严密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一病例于9月30日从呼和浩特返回韶关后,不佩戴口罩步行至公共场合、随地吐痰,传染了路过的数名市民,让其携带的变异毒株BF.7在韶关市社会面造成重大传播风险,公安机关已对该病例进行立案侦查。

行人道上“一传多”

福田区某人流密集的人行道上,病例蔡某某未正确戴口罩走过,多名同样未正确戴口罩的路人均被感染。

(图源:深圳卫健委)

在小区当面“唠个嗑”

造成“一传多”

福田区某小区,病例吴某某未戴口罩在小区活动,与邻居们近距离接触、交谈,当中有些人并未正确戴口罩,最后多人被交叉感染。

(图源:深圳卫健委)

也就是说,就算是在户外空旷区域,如果不做防护也是会“中招的”!

我刚吐了一口痰

你刚好路过

福田区某生活超市门口,确诊病例A路过时,向旁边的垃圾桶吐了口痰。

(图源:深圳卫健委)

一分钟后,病例B和两名好友来到该超市买菜,并在距离垃圾桶一米左右的位置,徘徊了大概一分钟。身着白衣的病例B虽然戴了口罩,但整个鼻子都裸露在外。

(图源:深圳卫健委)

病例A确诊两天后,病例B也确认感染。福田区疾控中心流调发现,两人属于同一传播链。

流调员严格指出,病例A吐痰的行为形成了气溶胶传播风险。“病例B戴的口罩虽然把嘴巴挡住了,但是鼻子裸露在外面,这就导致气溶胶吸入呼吸道,从而造成病毒传播。”

同时,近期深圳在流调过程中发现,不少病例是由于不正确佩戴口罩而发生“隔空”感染。

疾控专家表示,科学佩戴口罩可以有效减少交叉感染,降低传播风险,阻断疫情扩散蔓延,也是最简单、最方便、最经济的防控措施。同时建议市民坚持做好勤洗手、常消毒、多通风、少聚集、一米距等个人防护措施。如果出现不适,佩戴好口罩后及时就诊。

既然说到这儿了,一定要再次提醒大家注意防范气溶胶传播。

卫生防疫专家强调,目前可以确定的新冠肺炎传播途径主要为直接传播、气溶胶传播和接触传播。

直接传播是指患者喷嚏、咳嗽、说话的飞沫,呼出的气体近距离直接吸入导致的感染;气溶胶传播是指飞沫混合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吸入后导致感染;接触传播是指飞沫沉积在物品表面,接触污染手后,再接触口腔、鼻腔、眼睛等粘膜,导致感染。

其中,有研究表明,病毒可在气溶胶中存活一定时间,具有感染能力,可到达靶组织并引起感染。在实验室条件下,新冠病毒可在气溶胶中存活超过16小时。

气溶胶的传播距离比较远,长达数十米,甚至方圆数百米远,它远远超过飞沫的传播距离。所以,鉴于这一点,大众应该更加要加强防控,尽量不出门。如果一定要出门,必须要正确佩戴好口罩、帽子,同时应勤洗手。

外出回家时,尽量避免将外界可能的污染物带入室内,如帽子、鞋子可迅速脱掉,并单独隔离数天,立即洗热水澡。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卢洪洲提醒,鼻翼两侧尤其要捏紧,否则气溶胶很容易乘虚而入。

“如果鼻翼两侧没有很好贴合面部,是漏气的,这时去做核酸,假如前面正好是一个阳性感染者,你近距离接触,他在测的时候把口罩去掉,这时候就会有病毒形成气溶胶,你紧紧跟着他,就可能吸进去,所以正确戴口罩很关键。”

那么,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做呢?

如何正确佩戴口罩的注意事项都给大家整理好了放在下面了,再不及格老师就要生气咯

怎么正确佩戴口罩?

① 确保口罩盖住口鼻和下巴,鼻夹要压实;

② 口罩出现脏污、变形、损坏、异味时需及时更换,每个口罩推荐更换时间为4小时;

③ 在跨地区公共交通工具上,或医院等环境使用过的口罩不建议重复使用;

④ 需重复使用的口罩在不使用时宜悬挂于清洁、干燥、通风处;

⑤ 戴口罩期间如出现憋闷、气短等不适,应立即前往空旷通风处摘除口罩。

当然,除了正确佩戴口罩,我们还有很多可以做。

别忘了,随手扫一扫场所码

要说深圳人有什么今年新养成的好习惯,那一定是“走到哪儿码扫到哪儿”。当这个习惯在深圳人的生活中形成肌肉记忆后,连外出旅游都不忘找找哪儿有码。

玲玲国庆去陕西玩儿了一趟,回来给窗妹讲旅行趣事时笑着说,“我站在景点门口四处观望,还奇怪场所码贴哪儿了找不到,结果旁边热心阿姨问我是不是丢东西了

。”

如今,进出公众场所扫码早已成为深圳人的日常,地铁、公交、商场...无一例外,以至于大家对深圳人的印象从“出租车后座也会系安全带”转变为了“到哪儿都会扫一扫”。

扫场所码,看似是一件小事,但它能帮助流调人员第一时间理清流动轨迹,也能帮助市民在可能到过涉疫场所时最快反应过来,进行报备,从而阻隔疫情蔓延的可能。

做完核酸,说一声“谢谢”

核酸,是深圳人的另一日常行为,为了防控疫情,深圳人今年可没少做核酸,甚至有不少人直呼“麻了麻了”。

“疫情刚开始的时候,做核酸还会yue,现在我的喉咙已经是‘钢筋铁骨’了,怎么捅都能配合”。小风作为重点行业人员,今年更是一天不落的测核酸。

每一次做完核酸,他都会跟医护人员道一声“谢谢”。

“医护人员太不容易了,风吹日晒,还要穿那么厚的防护服。人家任劳任怨的,我们也要学着感恩,说声谢谢是应该的。”

疫情3年,最难的就是一线医护人员,他们冒着最大的风险,顶着烈日狂风,为民众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他们是最值得我们道一声谢的人。

别急着挂电话,说不定是流调

遇到陌生电话别急着挂掉,他们也许不是推销,不是广告,而是每天打电话打到口干舌燥的流调人员。

深圳疫情再一次袭来时,流调人员每天要打无数个电话确认大家的行程、流动轨迹、到访时间...他们,也是一群默默付出的人。

总有流调人员在卫总推文评论里呼吁大家,“别一看到是陌生电话就挂掉,我们找你找的很急啊!”

只有他们才懂的联系不上涉疫人员时的心急如焚,也只有他们在打电话打的嗓子冒烟后还不敢休息,争分夺秒的确认信息。

他们,是每一场疫情背后的支撑人员,也是切断传播源的关键一环。窗妹在此呼吁大家,下次接到不认识的电话,请一定先接听,好吗?

//

随着BF.7的出现,深圳这座城市又一次迎来了疫情的严峻考验。深圳一直以来都守卫着祖国的南大门,这一次,我们依然不会退缩。

深圳人:请大家戴好口罩,做好自我防护,配合政府防疫措施,将疫情尽快阻断在家门外。

我们也希望能早日看到疫情结束的那一天,与大家一起迎着朝阳肆意微笑。

近期精选

原标题:《【疫情防控】不戴口罩“秒传”人!BF.7到底是个啥?》

阅读原文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