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流十年|可亲可近母亲河,勾勒都市人“向往的生活”
【编者按】
风雨兼程,我们站在又一个“十年”节点之上。
十年很短,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短暂一瞬,犹如浪花一朵。
十年很长,足以让高楼拔地而起、幼苗茁壮成长、一座城实现新的跨越。
滚滚时代洪流,立潮头,踏浪行。
2022年9月起,澎湃新闻推出“奔流十年”系列报道,探寻记录党的十八大以来上海“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发展之路。本篇聚焦一江一河怎样勾勒出都市人“向往的生活”。
祝碧晨 设计
苏州河、黄浦江这几年频频出圈。
社交媒体上,沿滨江岸线骑行追落日、看展、玩滑板、乘轮渡成为新潮,人们用“治愈”来形容滨江体验;走进现场,江岸河畔随处可见跑步健身、聊天休憩、拍照打卡的身影,“可亲可近的母亲河”成为真实写照。
江河奔腾不息,上海日新月异。随着黄浦江45公里岸线、苏州河中心城区42公里岸线先后贯通,昔日的“工业锈带”转变为“生活秀带”,变成更具包容性的公共空间,从亲近自然、阅读历史到休闲购物,“一江一河”不断创造新的可能性,绘就了一张人民城市的美好画卷。
2022年6月1日,上海,乍浦路桥上的人。澎湃新闻记者 许海峰 资料图
还江于民,还河于民
9月17日,苏州河旅游水上航线开通试运营,从普陀区长风公园码头至黄浦区外滩源码头,首期航线涉及黄浦、虹口、静安、长宁、普陀五区,全长约17公里,时长约两小时。
第一批体验的游客姚碧珍,2000年在苏州河边买了房。20多年过去,看着苏州河水变清,长寿公园从无到有,商业综合体“天安千树”拔地而起,她感叹道:“苏州河越来越漂亮,越来越宜居,生活越来越便利,在河边散步已经是我们的日常,作为苏州河畔居民,感觉很自豪。”
若时光倒退,许多老上海人记忆中的苏州河和黄浦江是繁忙的、灰扑扑的。自170多年前上海开埠起,工厂、码头、仓库等依水而建,“一江一河”成为重要的生产岸线,推动城市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留下了河水黑臭的历史。
1997年,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小组成立,接连实施了三期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工程,通过持续十多年的治理,苏州河干流全部消除黑臭,区域水环境面貌得到较大改善。2018年底,四期工程启动,目标是提升全流域水质,并实现苏州河两岸滨岸带贯通和景观提升。
黄浦江也在悄然变化。2013年,黄浦江两岸地区被确定为上海城市功能转型的重要空间载体,开发工作的重心聚焦到公共空间建设。2014年,《黄浦江两岸地区公共空间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5年-2017年)》提出,将黄浦江两岸地区打造成世界级的滨水公共开放空间。
黄浦江与苏州河。人民视觉 资料图
全市上下共同努力,许多企业主动“腾地”撤出滨江,各区打断堵点、新建绿地、新增亲水岸线、建立慢行系统,逐步还江于民。2017年末,上海黄浦江两岸45公里岸线的公共空间正式全线贯通,并向民众开放。
苏州河贯通和改造紧随其后。沿线各区打通约60处断点,疏通15.3公里的岸线空间,到2020年岁末,苏州河两岸42公里滨水岸线基本实现贯通开放。
岸线贯通,还水于民,正是“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生动实践。随着“一江一河”两岸的公共空间开放,新的故事也由此开始。
处处可行,处处皆景
黄浦江畔,水天开阔,建筑宏伟;苏州河岸,水清草绿,鹭鸟纷飞。沿水而行,美术馆、公园、工业遗迹、历史建筑、商业中心,犹如一颗颗明珠点缀着两条母亲河。
上海市委书记李强曾表示,苏州河岸线贯通是第一步,要着力做深做透公共空间开放、建设这篇大文章。坚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想方设法拓展优化空间布局,更好展示沿线优秀历史建筑风貌,真正让城市历史文脉与河滨风光相得益彰,为市民提供更多可游憩可观赏的高品质公共空间。
2022年8月28日,上海,杨浦滨江东方渔人码头附近,市民和游客在滨江景观岸线散步健身。东方IC 资料图
在两岸贯通的同时,功能提升、空间改造一直在进行中,众多历史建筑焕发新生,重新走入公众视野。比如在杨浦滨江,烟草公司机修仓库改造为造型独特的城市景观“绿之丘”,上海制皂厂污水处理池改造成了“皂梦空间”,内设咖啡厅、手工坊等区域,一条以工厂仓库为主的生产岸线转型为以公园绿地为主的生活岸线。
咖啡馆、市民驿站、口袋公园见缝插针地散落于滨水空间。浦东滨江22公里岸线,每隔1公里就有1个望江驿,为市民提供免费水、雨伞、Wi-Fi、空调等。恒丰路桥附近,苏州河湾角处,蝴蝶湾花园里花草茂盛,打篮球、喝咖啡、逛儿童图书馆都在几步路里。
“天安千树”夜景 图片来源:微信公众号“上海普陀”
大型商场不再千篇一律,而是结合滨河景观打造特色。苏州河普陀段的天安千树,以山形建筑外观出圈,一开业就凭“悬浮森林”“空中花园““魔都版古巴比伦”称号走红。最近,天安千树的河滨步道西区开放了夜市,周末的夜晚欢快热闹,人们在美食、文创、乐队表演中感受苏州河的清凉惬意。
如今的黄浦江和苏州河,处处皆可行,所见皆风景。黄浦江45公里岸线、苏州河中心城区42公里岸线,段段都有亮点,可亲可近,融入市民的日常生活。
黄浦江边,每到周末节假日总是人流如织。沿江而行,人们可以参观船厂、纱厂和水厂等工业遗存,打卡东方明珠、外白渡桥、上海中心等地标建筑,在外滩美术馆、龙美术馆、浦东美术馆欣赏世界名作,也可以滑板、遛狗、喝咖啡、在草地上晒晒太阳。
即便在夜晚,黄浦江核心段仍是流光溢彩, 苏州河两岸则温馨雅致。近年来,黄浦江45公里岸线、近1000栋建筑、25个码头、4座跨江大桥完成景观照明建设和改造;苏州河两岸,结合宾馆饭店、商务楼宇、历史建筑、风貌街区、革命遗址以及住宅小区特点,完成了42公里岸线、28座桥梁、300余幢楼宇的景观照明建设及提升改造,越夜越美丽。
2022年6月11日,上海,年轻人在徐汇滨江玩滑板车。人民视觉 资料图
打造世界级滨水区
2021年10月,首届上海赛艇公开赛鸣锣开战,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苏州河上最大规模的赛艇赛事。众多市民以观众身份融入比赛,看百舸争流,赏都市风景。今年,这一赛事将继续举办。
随着“一江一河”规划建设的提升,水岸联动的生动图景越来越明晰,市民和母亲河的距离也更近了。
根据2021年8月公布的《上海市“一江一河”发展“十四五”规划》,“十四五”时期,黄浦江两岸地区将基本建成体现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发展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集中展示区,文化内涵丰富的城市公共客厅和具有区域辐射效应的滨水生态走廊;苏州河两岸地区初步建成超大城市宜居生活典型示范区,基本建成多元功能复合的活力城区、尺度宜人有温度的人文城区、生态效益最大化的绿色城区。
上海市委书记李强也曾在调研城市公共空间开发开放工作时指出,“一江一河”公共空间贯通开放顺应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民心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着眼世界级滨水区建设目标,进一步提升能级、拓展内涵,做强功能、优化服务,真正实现“串珠成链”,让广大市民游客望得见水、触得到绿,更好品味城市历史、享受城市艺术。
2021年9月18日,航拍苏州河河畔的华东政法大学。澎湃新闻记者 朱伟辉 资料图
2021年9月,苏州河与华东政法大学之间的围墙打破,老圣约翰大学建筑群向市民敞开怀抱。一年后,中山公园也向市民打开围墙,华政校园与中山公园由此衔接,百年的校园、公园、古树、道路连成一体,一幅有底蕴、有温度的城市新画卷徐徐展开。眼下,苏州河万航渡路游船码头正在施工,预计年内建成并投入使用,未来人们可以从水、陆两地饱览苏州河、华政校园和中山公园的美景。
“一江一河”伴随着上海城市生长,也将持续滋润市民生活。
9月29日,在上海“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党委专题系列第六场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主任姚凯表示,今年“一江一河”民心工程还将取得新进展,比如从徐浦大桥到闵行区界约2公里滨水岸线将实现贯通开放;世界技能博物馆、歇浦路工业遗存、星美术馆等将陆续建成开放;苏州河水上游览预计10月份逐步向社会开放,沿岸外滩源、四行仓库等8座游览码头年内将全面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