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会址”日记|77岁老人:从入党那一刻就知道这里

澎湃新闻驻一大会址报道组记者 陈斯斯
2018-03-08 22:20
来源:澎湃新闻

【编者按】

2017年10月31日,党的十九大闭幕仅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集体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在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中引起热烈反响。

连日来,全国各地前往一大会址纪念馆参观的党员群众络绎不绝,在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他们回顾建党历史,重温入党誓词,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澎湃新闻推出“一大会址”日记,派出记者常驻中共一大会址,近距离观察、感受、记录会址每天的新闻,讲述一大的红色故事,传承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

2018年3月8日,上海阴有小雨。

在闭馆前2小时,来自内蒙古的退休军人董志祥和妻子蔡丙华、儿子,步行了1个小时,赶到了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

退伍军人董志祥(右)和妻子蔡丙华。 本文图片均为 澎湃新闻记者 陈斯斯 图

没坐出租车,也没选地铁、公交车,董志祥说,这样能让他更好地了解上海,也能更好地表达对党的崇敬之情。

头戴一顶黑色帽子,身着藏蓝色冲锋衣,尽管已77岁高龄,董志祥仍精神矍铄,面带微笑,一路参观学习,走走停停,时不时叮嘱儿子帮他拍照留影。

“这里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我从入党的那一刻就知道了这里,一直到现在才有机会来看一看。”董志祥说,自己1962年就申请入党,那时是他部队生涯的第二年,一直铭记在心,“这对我来说,是一件非常光荣的事情。”

董志祥55岁退休后,多了很多时间,参加了多次红色旅游,去过井冈山、庐山、韶山等地。

这次他走在一大会址纪念馆的二楼展览大厅,嘴里念着中共一大的代表们名字:毛泽东、董必武、李达……他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他们对共产主义理念是纯真的,他们知道只有这条路才能救中国,打败压在中国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中华民族才能得以解放。尽管革命成功后他们很多人都牺牲了,但对于我们来说,他们是值得记忆一辈子的。”

73岁的妻子蔡丙华说,一家人都对丈夫党员的身份怀着一份敬意,“孙女告诉我,爷爷爱国家也爱党,平时把党章、十九大报告放在枕头底下,一有空了,就拿出来翻一翻。”

董志祥的两个儿子也相继入党,都在内蒙古参军。他对儿子有着几分期许:“希望他们接好接力棒,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作风清廉,完成党和国家给予的任务和要求。”

他感恩自己活在这样的新时代,“在这样的新时代里,我们的国家领袖有着先进的治国理念,看得远,规划得清楚,敢于抵制各种不正之风和腐败行为,严格执行各项规定,让老百姓有了很强的幸福感。”

他提到,十九大报告指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给国家指明了方向,让老百姓对幸福生活充满期待。”

这些年,董志祥也用自己的脚步,亲眼看到了全国各地人民在吃住行方面的改善。

董志祥在一大会址里留影。

在说到内蒙古农村的变化时,他滔滔不绝,“现在那里的牧民的观念在变化,传统的生活、工作方式在改变,原来以游牧为生,现在家家尝试制作奶制品、牛肉干,80%的房子都是新造起来的,乡乡通公路,信息技术也很发达。”

临别前,董志祥由衷感慨:“明天我就要回去了,这次参观是我盼望已久的,就像重新入了一次党。”

    责任编辑:徐晓阳
    校对:栾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