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W卓越城市讲堂|中德的伙伴,请分享增强城市韧性的实践
当下全球城市面临的一项重大挑战,就是如何缓解和适应气候变化造成的一系列影响。城市承载着人类合作的智慧,面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必须共同克服各种障碍,提供更多绿色、包容和创新的路径,让人类命运共同体获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
2022 BMW卓越城市讲堂探讨的主题正是“城市韧性”,本次讲堂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澎湃研究所、宝马中国联合主办。将围绕中德青年低碳创新实践、科幻推演和现实策略,以及多个相关学科领域的思考和体会,开展一系列线上线下的活动。
过去三年,关于城市发展的规律、应对挑战的策略,以及未来演进的可能性,BMW卓越城市讲堂曾邀请诸多富有见地的学者和实践者,分享自己最为前沿的研究与实践。这些声音在专业机构、政府部门以及高校青年当中形成广泛反响。
以这些交流网络为基础,2021年,为探寻城市如何落实“双碳”目标,我们又对相关研究与从业者做了若干访问,汇编成一本《城市低碳72策:实务者言》,分为八个方面,总结了一些在当时看来最为必要而可行的建议。
时隔一年,经历了更多极端天气以及冲突事件,城市所面临的任务更为艰巨。基于BMW卓越讲堂发起方的背景,我们在此,希望以视频的形式,征集更多来自中德青年的韧性城市实践。
我们认为,除了书面的记述和建议,还需要在更多层面形成具体可感的连接,让身处不同城市、不同环节的努力能被彼此看见。这样的工作本身就是增强韧性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1:中德
今年正值中德建交50周年。城市之间的合作一直是中德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推动力量。当下,在绿色低碳创新转型、新能源、数字化发展及城市治理等领域,中德城市更需要深化学习、交流与合作,增进彼此的理解、友谊与信任,才能共同加强韧性,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
关键词2:青年
加强城市韧性,尤其需要关注青年的行动力。当下的青年一代,视野更为宽广,求知欲更为强烈,寻求改变的愿望更为迫切,承担责任的使命感也更为清晰。未来城市应对挑战的方案,正在青年的脚下酝酿。
关键词3:实践
环境友好的创新实践最为不易,诸多具体细节需要思考和处理。这个过程也需要被看到,从而使更多人得到启发,产生更多连接,走向互利共赢。
由此,中德、青年和实践,构成了本次征集的关键词。2022 BMW卓越城市讲堂希望请中国和德国的青年实践者,拍摄大约五分钟的视频,在具体的城市现场,讲述自己的想法和做法。我们会与讲述者取得联系,核实相关信息,并把这些视频素材进行剪辑,串联成一条纪录片。
我们期待的城市韧性是怎样的呢?我们关注城市空间和基础设施,但也希望对城市中那些靠人服务、服务于人的内容,投入更多细致和持久的关切,以确保城市的韧性真正形成,足以抵御种种难以预料的冲击。比如,已建成设施的运营、决策的制定和执行,乃至社群交往与文化认同等。
这就需要即时的信息响应,需要人与物能够顺畅流动,需要良好的制度建设,还需要人们相互理解和支持。这些正是主办方自身对城市系统的期待。也是广大青年未来所期待和致力的方向。
2021 BMW卓越城市讲堂上,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副教授李迪华说到,无数细小的良善行动的积累,就是低碳和绿色的。其实,也就是能够增强城市韧性的。在此,期待中德青年伙伴的相互连接,让我们一起来加强各自城市的韧性系统,让世界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不确定性。
如有视频或任何问题,请在2022年10月31日前发至邮箱:wangy@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