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会址”日记|青年学生:现场历史代入感强烈,很震撼

澎湃新闻驻一大会址报道组记者 栾晓娜
2018-03-04 15:56
来源:澎湃新闻

【编者按】

2017年10月31日,党的十九大闭幕仅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集体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在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中引起热烈反响。

连日来,全国各地前往一大会址纪念馆参观的党员群众络绎不绝,在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他们回顾建党历史,重温入党誓词,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澎湃新闻推出“一大会址”日记,派出记者常驻中共一大会址,近距离观察、感受、记录会址每天的新闻,讲述一大的红色故事,传承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

3月4日上午,一大会址纪念馆内,袁梅和王笛在浮雕《起点》前合影。澎湃新闻记者 栾晓娜 图

2018年3月4日,星期日,晴。

狗年元宵节后的首个周日,上海阳光明媚,暖意融融。位于兴业路76号的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亦是春意盎然。

一大早,华东政法大学的研一学生王笛和袁梅便从位于上海松江大学城的学校出发,先乘公交车再换地铁,花了近2个小时,才抵达一大会址。

参观时,两人仔细观看展品,倾听讲解员的解说,并用手中的单反相机,拍下了多张照片。这些照片中,既有展馆场景,也有展品本身。

“我们会把这次参观学习中拍摄的照片,以及自己的参观感受都带回去,并在班级的党支部活动上,和大家分享。”身为班级团支书的袁梅说,她和王笛都是党员,读本科时便已入党。两人早就想来参观一大会址,但一直没有时间。直到新学期开学后,趁着这个周日有空,便结伴而来。

王笛告诉澎湃新闻记者,身为文科生,在入党之前,大家对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都已比较了解,但都只是在书本上看到,还未看到过实物。“当我真的在这里看到当年的报刊、薪金册、书信等展品时,感受更加震撼。”王笛说,在看到实物的那一刻,自己感受到强烈的历史代入感,这是仅通过书本无法得到的感受。

在展馆二楼的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选派代表简况表中,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13位代表的姓名、年龄、职业和文化程度清晰在列。13位代表参会时的平均年龄为28岁,其中,大家最熟悉的毛泽东,当年恰是参会代表的平均年龄,即28岁。而年龄最小的刘仁静仅有19岁。

这让王笛想到了自己。“他们当时也差不多只有我现在的年纪,却做出了这么大的成就,我还需要更加努力。”王笛说,中国共产党一路艰辛奋斗,发展到现在很不容易。这个时代的党员与早期党员相比,肩上的责任不一样,“我们应该多想想,自己入党究竟是为了什么,要尽可能多地帮助别人,做到为人民服务。”

    责任编辑:杨帆
    校对:徐亦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