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建即所见”,看三位中荷摄影师的建构探索

澎湃新闻记者 徐明徽
2022-09-27 08:31
来源:澎湃新闻

今年正值中荷建交五十周年,为庆祝两国建交以来的文化艺术交流,近日,三位来自中国、荷兰的摄影师王欣, Brigitte Spiegeler, Lisanne Hoogerwerf携手在上海呈现了摄影群展《所建即所见》,三位摄影师,以各自不同的观念和手法,给出了多重结构的图像形态,将“建”与“见”的关系作了各具特色的探索。

此次展览的策展人、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顾铮9月24日在ArtCN画廊开幕式上表示,三位摄影师以摄影所展开的特别是具“建构摄影”特色的探索,来思考摄影与真实的关系,也促进对于摄影观看与真实以及现实的关系的思考。

展览现场,王欣作品

王欣擅长以现实生活中唾手可得的材料,通过具戏剧性的建构影像,重新审视生活与艺术的关系,同时提供以摄影“制异”的充满了想象力的影像。这个春天,上海经历了封控。一段时间里,抗原检测试剂盒(简称抗原)成为了市民日常生活的中心,用抗原自测成为封控中的新的日常。王欣收集了用过的抗原,以搭建各种微型“构建物”并且置入人形手办的方式,驰骋想象,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

王欣,《昨日的世界》, 30x43cm, 艺术微喷于德国哈内姆勒摄影棉纸

展览呈现了这个名为《抗原》的系列,王欣将取材于封控生活的“现成品”与摄影结合起来,具现了封控中的人的心情、心态与心性。除了搭建作品之外,她还随时拍摄封控中的城市景观,以戏剧性的光影以及多变的视角,传达了特殊环境下的心理感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一种心灵的抵抗,也是向不可见的病毒的示威。

荷兰艺术家Lisanne Hoogerwerf现工作和居住在荷兰的海牙,她的建构影像作品已经获得广泛认知。她在手绘背景前搭建基于荷兰风土特征和文化传统的建物,并以摄影方式拍摄而成。Lisanne Hoogerwerf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和幻想的外太空连结,描绘了一幅幅对观众来说熟悉又陌生的场景。

展览现场,Lisanne Hoogerwerf作品

这些场景并不真实存在于现实世界,却又是用现实生活中的日常之物搭建而成,如木头、沙子、胶水和彩绘画布等。在她的置景里,有时候会指向全球的状况,如流行病、气候危机、环境问题等。这些场景摆脱了繁忙日常的喧嚣,拥有相反鲜明特征的因素彼此联系,例如:乌托邦与反乌托邦、轻浮与严肃、魅力与灰暗。

Lisanne Hoogerwerf,《度假村, 重叠与共识的碎片》, 45x30cm

Brigitte Spiegeler毕业于荷兰海牙皇家艺术学院,作品在国际展览、威尼斯双年展中频频露面。她的作品设计多种媒介和技术,如摄影、绘画、陶瓷、诗歌和装置,擅长把不同内容的图像叠加,并覆罩上具梦幻色彩的彩色,以充满了诗意与哲思的画面,在重叠的影像之间创造相互穿越与渗透的可能,赋予图像以扩张想象的能量。BrigitteSpiegeler的作品是关于一个只存在于我们脑海中的虚构时间,用她的话来说“时间之外的时间,模糊的一些细节浮现,记忆就在眼前,但同时又无限遥远和无形”。

Brigitte Spiegler ,《穆卡纳斯变奏 (考古练习)》, 40 x 30cm, 数码印刷, 2022 (细节)

三位摄影师各具特色又有共同点,“Lisanne Hoogerwerf的作品既是某种荷兰性的体现,也是‘新画意摄影’探索以跨媒介融合的手法超越摄影的局限性的新例子。‘现成品’艺术推崇从身边用品取材,以打破生活与艺术的边界。而王欣和Lisanne Hoogerwerf这两位摄影家以现实生活中唾手可得的材料,通过具戏剧性的建构影像,既重新审视了生活与艺术的关系,也提供了以摄影‘制异’的充满了想象力的影像。”

“组合就是制造相遇,相遇引发意外的惊喜和对话。Brigitte Spiegeler把不同内容的图像叠加,并覆罩上具梦幻色彩的彩色,以充满了诗意与哲思的画面,在重叠的影像之间创造相互穿越与渗透的可能,赋予图像以扩张想象的能量。她给出的这种多重结构的图像形态,既重新审视了自然与文化之关系,同时也是对再现的一种质疑。”顾铮说,“三位艺术家也为我们提供了扩展摄影这个观看和表达手段的媒介属性、进一步确认其媒介特性的可能性。”

展览现场,Brigitte Spiegler作品

此次展览持续至10月30日。

    责任编辑:黄松
    校对: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