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学课堂推出新栏目“阅读与美育”,引导学生感受美、发现美

澎湃新闻记者 杨宝宝
2022-09-25 11:17
来源:澎湃新闻

又到一年开学季,新华传媒旗下的名牌活动申学课堂推出全新栏目“阅读与美育”,将于9月26日12时举办第一场线上直播活动,沪上著名艺术评论家徐明松和策展人胡建君将走进大沪联合艺术空间,带领孩子们感受艺术之美。

展览现场

去年“双减”政策颁布后,学生学业负担减轻了,如何利用这些课外时间,成为学生、家长和学校关心的话题。“我们希望为学生提供一些建议和引导,让他们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于是推出了申学课堂。”总策划陈蓓蓓介绍,运营一段时间之后,他们发现阅读之外,美育也是值得家长和孩子重视的话题。

“美育对于一个民族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对个体而言,养成一种从艺术的视野来观察和感悟生命的人生态度同样重要,然而美育却没有在现实生活中得到应有的重视。它或被视为可有可无的点缀,或被异化为培训班里的纯技艺训练,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常常忽略生活才是美育的土壤,孩子更是美育的主体。”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阅读与美育”栏目应运而生,希望通过推荐艺术图书、导览艺术展览、对话艺术人物等方式,提倡和示范美的阅读与诗意的生活。

首期“阅读与美育”来到位于茂名南路1号的大沪联合艺术空间,这里正在举行的是“日常的诗意”艺术展。

《生活的漫歌之似索题诗句》,徐明松

以“日常的诗意”之名,展览集结了“10+1”共11位艺术家。之所以有“10+1”之说,是因为10位艺术家均为画家,而这独特的“1”则是沪上知名艺术评论家、出版人徐明松。他也是“阅读与美育”的首位嘉宾。

徐明松以微摄影,也就是手机摄影这一创新记录方式,呈现城市中不被注视的角落,以异于常规的观察角度,带领观众重新发现那些熟悉又陌生的风景。他的摄影作品收录于《微影海上:时间的风景》一书,其中部分作品在“日常的诗意”中展出。在这场展览中,手机摄影作品与绘画作品同台展出。

《两个人的车站》,徐明松

徐明松是国内实践手机摄影、归纳手机摄影美学的理论倡导者之一。在他的眼里,都市人每日奔波,遥想着“远方”的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却甚少驻足凝望此刻我们正栖息的城市,于是,他将生活中的细微帧帧记录,将敏锐的观察付诸镜头,勾勒藏在心中的“看不见的城市”。他随意拍下桌面杯盘的投影,墙上的污渍,未完全剥离的纸面,雨雪洒落的玻璃窗,行进中的电线杆,或者反光镜里的人群……平凡而琐碎的日常在手机镜头下呈现出耐人寻味的秩序与诗意。

为何痴迷于手机摄影?徐明松如此解释,“伴随着数码技术的蓬勃发展,一切都改变了。人人都是艺术家,这句博伊斯的名言在当下成为了现实。尤其是当数码手机旋风式地占据市场,进而占据人们的心灵之际,这种手机照相直抵人心的魔力,相比以往任何时候的摄影生态的改变而呈现得更为广泛和深刻。”

《捆着你,绑着我》,何曦

徐明松提炼手机摄影美学理论,也用自己的实践,塑造出一个近在咫尺的诗意空间,提示人们:诗意不只在远方。这也正是策展人、作家、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副教授胡建君的用意。她认为日升月落的每一天,本身就是真实而饱满的诗篇。诗意并非要远离尘世烟火,也不是对生活的疏离。日常既是当下的也是永恒的,关乎每个生命的本真状态,或者可以说,诗就是生活本身,不仅仅在画里画外字里行间,也不仅仅在绿野风烟平林草木之间,更在日常的餐饮、匆忙的旅途、平淡的叮咛、变换的姿态与刹那的情绪之间,在无数时光的推演与空间的转换之中,也是坦然的面对、不灭的期待与向阳而生的信念。

“心大了,天地就大了;心美了,生活就美了。”胡建君如此说道。

手机摄影是最为日常的拍照方式,也是当代人记录自己所见的最便利方式。“徐明松拍摄一条鲫鱼、一个站台,都是日常生活中那些细微的场景。”陈蓓蓓说,以这个展览作为“申学课堂”的首堂课程,正是希望引导学生们从生活细节中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安纳西》,洪健

9月26日12点,跟着“申学课堂”的镜头一起云游展厅,学生们可以既见“山水”,也见鲜活得似下一秒就会从纸上跃出的“鲫鱼”。前者向来是诗意生活的象征,后者却自带浓浓的人间烟火气。从艺术家观察世界的角度出发,学生们也可以找到自己生活中观察美的方式。

陈蓓蓓介绍,申学课堂“阅读与美育”将以每月一期的形式举行。未来主办方将邀请专业老师、艺术家一起,走进书店、音乐厅、美术馆等不同场所,多方位地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在重视疫情防控的基础上,未来主办方还将引入线下活动,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模式,带领学生实地走进文化艺术场所,让更多学生了解美、学习美。

    责任编辑:张喆
    校对:张亮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