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年饱”是什么?春节饕餮如何平衡膳食?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2018-02-16 14:29
来源:澎湃新闻

问:“年饱”是什么?

答:通俗点说就是,上一顿还没有消化呢,这一顿又来了。

“年饱”是什么?就是每到春节来临之际,迎来送往,三聚五合,觥筹交错,人们对吃饱甚至吃好有些满不在乎。所以“年饱”不可避免。通俗点说就是,上一顿还没有消化呢,这一顿又来了。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人之所以能维持生命、工作和思维,都是依靠食物中的营养供应,据统计人均一年的饮食消耗量达一吨之多,因此膳食合理至为重要。 膳食失衡导致病从口入——过去:吃了不卫生的食物而得病;现在:食物结构不合理而引起慢性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肥胖症、胆石症、痛风,更有甚者如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前列腺癌、胰腺癌。

平衡膳食是健康的物质基础,春节饕餮之余还是要注意膳食健康。健康生活方式的四大基石是:合理膳食、适当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其中膳食营养被放在首位。

古人云:食亦善人,食亦杀人。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寓医于食”的传统,“食疗”养生的理念被民众广泛接受。李时珍曰:“饮食者,人之命脉也。”

20世纪90年代,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了“地中海式饮食”;美国农业部推行了“食物指南金字塔”;我国也发布了中国居民的膳食指南,其目的都是为了减少与饮食结构和膳食因素有关的疾病发生。

自古以来“食用、食养,食疗、食忌”为中华民族日常生活中预防疾病、膳食调配遵循的原则,“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是一个营养合理的平衡膳食模式,其建议每人每日摄入谷类300-500g,豆类及豆制品50g,蔬菜400d-500g,水果100-200g,畜禽肉50-100g,鱼虾类50g,蛋类25-50g,奶类奶制品100g,油25g。体现多样、平衡、适宜,简单明了地显示出五大类食物应有的种类和数量,保证平衡膳食、合理营养、促进健康。

中华民族传统用膳及就餐的平衡原则提示要想保证健康,首先应该坚持平衡膳食,最好在中年以前就能够养成注意膳食平衡、合理运动、日常生活有规律和不吸烟等好习惯,以便保证有足够的健康储备。正如古人所言:“饮食有节,身必无灾。”

膳食的酸碱平衡

鱼、肉、海产品、贝类、蛋类等都是酸性食物,过多食用使血液从弱碱性转为酸性,轻则令人倦怠乏力,重则使人记忆力减退、思维能力下降,故要减少筵席上的“山珍海味”而增加蔬菜、瓜果、豆类等碱性食物,菜肴的荤素搭配不能忽视。

食物杂与精的平衡

“杂食者,美食也”,中国众多长寿老人以素食为主,食品多而杂,很有说服力。 偏食易造成微量元素铁、锌、碘、矿物质钙和某些维生素的缺乏,因此在注意食品色、香、味、形以外,更应提倡食品来源的多样化。

膳食的冷热平衡

“食宜暖”,胃喜暖恶寒,生冷、冰凉的食物进食过多会损伤脾胃和肺气,微则为咳,甚则为泄。体虚胃寒的人,更应少吃生冷食物,特别在夏季更应注重。做到“饥时勿急,空腹忌冷”。

膳食寒、热、温、凉四性的平衡

“药食同源”。食物也有寒、热、温、凉四性之分如绿豆性寒无毒,清热解毒,生津止渴;菊花苦平无毒,清热明目;羊肉甘而温热无毒,补虚祛寒;西瓜则有“天生白虎汤”之誉,适用于发热、口渴、尿赤,食物的寒、热、温、凉必须保持平衡组合。

中医说的“忌口”,也是根据食物的四性决定的,如体质偏热,发热、伴有急性炎症的患者,应忌吃羊肉、狗肉等热性食物。体质虚寒,特别是胃寒、哮喘的病人,应忌食鸭肉、绿豆、竹笋等寒凉性食物。

饮食五味平衡

“五味调和,不可偏嗜”。食物有甘、酸、苦、辛、咸五味,五味调和才能相得益彰。

甜食具有补气血、解除肌肉紧张和解毒的功能,但吃甜食过多易影响食欲;

酸味健脾开胃,可增强肝脏功能,但过食酸味会使消化功能紊乱;

苦味可除湿、利尿,对调节肝、肾功能有益,但苦味过重会引起消化不良;

辛辣能刺激胃肠蠕动,增加消化液分泌,促进血液循环,然而过食辛辣对眼疾、口腔炎及痔疮、便秘不利;

咸是最常用的但不可过量,《素问·生气通天论》中说:“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 意思是说如果咸味吃得太多,会发生骨骼受损、肌肉萎缩,心气抑郁等现象。现代医学证明,高血压、动脉硬化、心肌梗死、肝硬化、中风及肾脏病的增加与过量摄人食盐均有密切关系。

就餐速度快慢的平衡

“食宜细缓,不可粗速”,“食不欲急,急则损脾,法当熟嚼令细。”咀嚼是摄食及消化的重要环节,进食时缓嚼慢咽,能使唾液大量分泌,唾液中的淀粉酶可帮助食物消化,溶菌酶和一些分泌性抗体可杀菌解毒,唾液在咀嚼过程中与食物混合,细嚼使食物磨碎,都可促进食物被消化和吸收。而缓食又能使胃、胰、胆等消化腺得到和缓的刺激,令其不断分泌消化液,避免出现因“狼吞虎咽”使消化器官难以适应的状态。

就餐时间和饥饱的平衡

古人主张“先饥而食,先渴而饮”;饥不可太饥,饱不可大饱,这就是饥与饱的平衡原则。同时每日饮食时间要有规律,即“饮食以时”。不吃早餐易患胆石症、胃溃疡。

应科学看待三餐:早餐要吃好、午餐要吃饱、晚餐要吃少;不要错误地以为早餐要少、午餐要好、晚餐要饱;早餐马虎、中餐凑合、晚餐全家福。

就餐前后的动静平衡

“食前忌动,食后忌静”。《论语·乡党》篇说:“食不语,寝不言”主张进食前和进食过程中宜静而专致,不可高谈阔论、分心,不利食物的吸收和消化。古人言“饮食即卧,不消积聚,乃生百疾”因此饭后要适当活动,俗话说“饭后百步走,能活九十九”,说明在进食之后,缓行散步有利于健康。

进食前后的情绪平衡

“胃好恬愉”。是指进食前和进食中保持平静愉快的情绪,有利于消化功能正常进行,相反则会危害健康。

《素问·举痛论》中说:“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很难设想,人体在气血紊乱的情况下,是否还能保证消化功能的正常进行,“怒时勿食,食时无怒”、“气恼勿食,忧郁慢用”进食时一切反常的情绪都应排除。

音乐对于消化功能有很大的影响,脾好音声,闻声即动而磨食,有柔和清悦的音乐配合进食最佳。

能量入与出的平衡

即进食量与体力活动平衡,做到“量腹而受”,热量就不会储存;否则,摄入的热量超过机体消耗的需要,其结果必然肥胖。

百练不如一走,步行运动容易掌握强度,不像跑步等过量会有副作用,甚至猝死。故饭后百步有利健康。

肿瘤的饮食预防

食物中既存在许多人体必需的营养素和抗癌成分,也存在致癌物质或前体。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膳食结构的不合理——营养失调以及与食物有关的各种致癌因素,大约导致了1/3的肿瘤。众多人体所需的营养素摄入不足或过量,以及搭配不合理均可不同程度地增加食用者患肿瘤的危险性。

(一)减少食物中的致癌物和致癌前体物的摄入,烟熏食物、腌制食品(咸肉、咸鱼、咸菜)、霉变食物(发霉的花生、玉米)。

(二)平衡的膳食结构控制热能的摄入,保持正常的体重,食盐要限量,每人每日<6g。

(三)增加保护性的营养:

1)增加抗氧化的营养素(β-胡萝卜素、维生素E及维生素C和微量元素硒),多食新鲜蔬菜,而隔夜熟蔬菜含致癌前体物亚硝酸盐高,不宜食用。

2)增加膳食纤维的投入,尤以水溶性的膳食纤维为佳,其来自蔬菜和水果。故每人每日需要蔬菜500g。

3)适当增加蛋白质和钙。

4)食用抗致病茵的食物,大蒜、韭菜等食物有抑制幽门螺杆菌的生长作用。

5)提高免疫功能的食物,香菇多糖、蘑菇多糖、云芝多糖、枸杞多糖、黄芪多糖、牛膝多糖。

有利于预防肿瘤的食物:薏米仁、洋葱、大蒜、西红柿、茶叶、海带、菌菇类、菜花。

    责任编辑:陈玉坤
    校对:张亮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