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异乡人的狗年春节

2018-02-14 09:56
上海

乔风

2018年2月14日,农历腊月二十九,距离回家过年还有366天。

是的,今年我打算留在拉萨过年。

我叫乔风,山东济南人,职业是自由撰稿人。这是我到拉萨的第三年,第二个不在家过的年。为什么不回家?其实我也说不出确切的缘由……

今年的藏历新年与春节恰好是同一天,城里采购年货的人乍然多了起来。本文图均为 乔风 图

异乡人异乡年

作为客居藏地的外乡人,每个人留在这里的理由各有不同,有的因为宗教信仰,有的单纯因为工作,所以就算身处同一座城市,每个人过年的方式也是不尽相同。

九姑娘的年,过的比较入乡随俗。她是四川南充人,在拉萨住了好多年,称得上是当地资深藏漂。

大昭寺门口的转经人

早上十点,九姑娘已然晃到大昭寺门口,准备转一圈经,然后直奔冲赛康市场备年货。她说,今年的藏历新年与春节是同一天,可以过两个年,所以要准备的东西很多。

作为一个藏地通,九姑娘一边拿起藏装店的布料往自己身上比着,一边说,藏族人过年跟汉族人过春节,其实还是有很大不同的。

冲赛康市场在新年前格外热闹

保暖而美观的藏靴

其实在非常古老的时代,藏族根据自己的历法来计算节日,并不是在冬天和春天交接的时候过年,而往往在初秋或者深秋过年。而藏历正月初一过年的习惯则是从1027年开始,今年恰好是同一天。。

距离大昭寺最近的冲赛康市场,从藏历十二月开始,就已然被像九姑娘一样准备过年的人挤得水泄不通。

“你看这个颜色怎么样,过年做一套新藏装应该不错,我认识一个很好的裁缝,改天咱们一起去做。”九姑娘一边放下布料一边向对门卖卡色的店子门走去。

卡色是藏地一种传统的油炸果,又叫油香,有点像汉地的麻花,把它层层叠叠码放在瓷盘木盆上面,横一排竖一排码得很高很高,藏话叫“德嘎”,是敬神的供品,放在普通的餐盒里,就是大家过年日常的吃食。

卡色是藏历新年必备的小吃

在拉萨,准备新年食品和供品是藏历新年一件大事。

盆栽青稞苗、新鲜牦牛肉、各种佛堂供品、鲜花铜器……排满整个街道。最亮眼的当属花店门前不问时令的假花儿们,群芳争艳,美翻了老板。

虽说高原冬季没有新鲜的鲜花,“花市”仍然红火

老板是甘肃的回族人,民族习俗不过春节,自然今年也不回家,他说,再有五个月回家过开斋节,春节在拉萨,感受一下藏地的热闹是很好的。

邻家的藏族店子里,九姑娘正在选购一个彩色的木盒,藏族称之为“朝苏切玛”,木盒一分为二,一边装满麦粒,一边装满糌粑,上插鸡冠花,染色的青稞穗,酥油花贴成的日月牌,木盒周围绘满吉祥图案,这是大年初一祝福迎祥的物品。

九姑娘说,以前人们还要在盆盘里培育青稞苗,经过若干天的精心护理,青稞长得一片青绿,使屋子里春意盎然,充盈着新春的喜气,也是预祝丰收的意思。如今,市面上有卖,就直接买了。

至此九姑娘算是为新年做足了准备,她回到了位于浪赛公寓的出租房,换上彩色窗帘、门帘,换上新的卡垫、新的桌布,将房间打扮得焕然一新。

异乡人故乡年

与九姑娘的藏历年不同,我在拉萨的闺蜜小小,过的是异乡人故乡年。

采购年货的地点也直接从冲赛康换到了汉族人聚集的太阳岛年货市场,有种一座城市两个世界的错觉。

满目的大红灯笼高高挂满墙面,购物的人要比冲赛康少三分之二,不算热闹。老板娘说:“大部分人都已经回老家过年了,再过两天我们也回了,一年也就过年才有时间回趟家,回家才叫过年……”

红灯笼挂满了太阳岛年货市场的店面

刚在拉萨有了新家的小小正在挑选新年装饰

晚上八点钟,位于拉萨东郊的小小家里,高压锅正呼哧呼哧散发出一股牦牛肉的香气,好友寻味前来,今天是她在拉萨新家的第一次暖房派对,下一次约在除夕夜。

尚未拆封的春联,整整一打,放在书架一角,安静地等待着新年的到来。新装好的白色家居,灯光下盈着一股温暖的色调,窗外被点亮的布达拉宫越过半座城,隔空与这份温暖对话,恍惚记得小小曾在首次看完《文成公主》之后对我说的那句话;“曾经是到不了的远方,如今是回不去的故乡……”

这句话或许也是一代拉漂(漂在拉萨的人)的心声。这些不回家乡过年的人们,是因为在拉萨有了新的家。

牦牛肉炖萝卜,糖醋刀鱼,陕北粉汤……满满一桌家常菜,满满一屋子人,随意聊着家常,电视机从下午一直开到深夜,并没有人真正在看,只是觉得电视机开着有家的感觉。

是的,大学一毕业就来到这座城市打拼的小小,在30岁这一年,终于找到了对的那个人,有了属于自己的家,这感觉对她来说是一种莫大的安慰。

从小小家离开的时候,已近凌晨,布达拉宫的灯光已然熄灭,整个拉萨城陷入一种莫名的安静。

回看微信,错过了老妈的视频信息。虽然很早就说不回家过年,只是有些时候,难免触景生情。

恍惚记起,2015年大年初一,隔着手机跟家人拜年……一张张触手可及的脸,没有人问为什么不回家过年,只说,明年记得回来。

如今,再次临近年关,方觉距离越远思念越近。

人常说,生活需要仪式感,在中国,春节无疑是最大的仪式。就像人们一边不厌其烦的吐槽年味儿越来越淡,春晚越来越没意思,一边却又义无反顾地不远万里,挤过人群回到家乡,只为吃一顿除夕夜妈妈亲手做的年夜饭,听一听新年第一声炮响。

那鞭炮的味道,至今回忆起来,仍旧像是童年口袋里塞满的糖果,坠在记忆深处。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