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未雨绸缪应对重度老龄化

2022-09-20 17:20
来源:澎湃新闻

预计“十四五”时期,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3亿,占总人口比重将超过20%,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到2035年左右,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占比将超过30%,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

9月20日国家卫健委新闻发布会披露了以上数据,“重度老龄化”迅速成为热搜词。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截至2021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67亿,占比18.9%;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亿以上,占比14.2%。

人口老龄化是当前全球共同面临的发展问题。我国由于人口基数大,未来进入中度、重度老龄化阶段,意味着我们的养老体系、医疗系统、就业市场、产业发展、社会活力等多方面都将迎来新挑战。这也决定了,对老龄化的应对必须未雨绸缪,必须是系统性的、全局性的。

比如,我国的老龄化有着“未富先老”的特点,不同区域、城乡,以及不同群体之间的养老保障能力、养老服务供给水平都有较大的差距。如何让每位老人都能够享有基本的兜底保障,满足“老有所养”之需,尤为考验养老制度设计的完备性和精准性,以及社会保障体系的可持续性。考虑到老龄化的速度仍在不断加快,这方面的制度探索与完善,也需要有紧迫感。

现代社会的养老,不仅仅是家庭的事。尤其是老年抚养比、社会抚养比不断上升,如何平衡好个人、家庭、社会之间的养老负担,兼顾公平与效率,将越来越考验养老制度的资源统筹和公平分配能力。

进入老龄化阶段,意味着社会中的老年人比例进一步提高,这要求相关社会资源的分配必须有更多的老年视角。除了直接的养老服务,社会基础设施也需要加快适老化改造。大到居住环境——包括城市老旧小区改造、农村人居环境的整治,小到公共出行系统、App等互联网移动终端的优化,都应该植入适老化思维,以共同打造一个宜老、适老的公共生活环境。

要明确的是,重度老龄化社会将带来多方面的挑战,但也不应该完全把养老当成负担。老龄化社会纵深发展的背后,依然存在着产业、就业等方面的机遇。把这种机遇抓好,也是妥善应对老龄化社会挑战、平衡社会养老压力的重要一环。

去年出台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提出,鼓励老年人继续发挥作用,探索适合老年人灵活就业的模式,全面清理阻碍老年人继续发挥作用的不合理规定。同时,要积极培育银发经济,包括完善支持政策体系,统筹推进老龄产业发展,发展适老产业等。

今年8月24日,中国老年人才网正式上线,标志着我国老年人才信息服务平台启动建设。仅仅一个月左右,就吸引了超过5000名中老年求职者、超过100家企业注册。

重度老龄化向我们加速走来,也要求整个社会做好心理调适。未来中国老龄人口将突破4亿,这在全世界都是未有先例的。当老年人越来越多,甚至达到每三四个人中就有一名老人,我们该如何维持社会活力,经济、产业的发展要如何尽量减少因此带来的冲击,都需要有提前的预判、充分的准备及有效的应对。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当此之际,需要加快相关制度、机制的构建,真正走出一条具备中国特色的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道路。准备越充分,我们就将越从容地拥抱重度老龄化社会。

    责任编辑:甘琼芳
    图片编辑:乐浴峰
    校对:丁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