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会址”日记|双胞胎兄弟参观感悟:做祖国创新型人才

澎湃新闻驻中共一大会址报道组记者 陈斯斯
2018-02-09 19:32
来源:澎湃新闻

【编者按】

2017年10月31日,党的十九大闭幕仅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集体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在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中引起热烈反响。

连日来,全国各地前往一大会址纪念馆参观的党员群众络绎不绝,在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他们回顾建党历史,重温入党誓词,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澎湃新闻推出“一大会址”日记,派出记者常驻中共一大会址,近距离观察、感受、记录会址每天的新闻,讲述一大的红色故事,传承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

2018年2月9月,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内,来自四川的双胞胎兄弟魏川、魏秦正在参观的“董必武生平文物史料展”。澎湃新闻记者 陈斯斯 摄

2月9日,星期五,天气晴。

春节将近,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随处可见年轻的身影。来自纪念馆的数据显示,近一周以来,参观人数基本维持在每天3500人次左右,因寒假的到来,学生群体或学生团队比例较高。

上午9点多,来自四川成都的一对双胞胎兄弟魏川、魏秦跟随团队进入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

这对15岁的双胞胎兄弟,来自四川成都外国语中学,目前就读高一。寒假前夕,他们报名参加了一项活动,跟一群来自全国各地、对财商有着浓厚兴趣的中学生前来上海学习。

魏川和魏秦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参加这一计划是他们自己的主意,但也得到了爸爸、妈妈的支持。

“我爸爸非常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我妈妈也是一名共产党员,他们都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的发源地在上海,了解中国、了解党的历史可以从这里起步。”魏川说。

2月3日,兄弟俩一同搭乘飞机赶到上海,与其他学员开展为期一周的培训。几天里,他们有机会接触到了一批复旦大学的优秀教授,为他们讲述经济学、金融等方面的知识,也参观了复旦医学院、复旦校史馆。在离别上海前,他们的最后一站到了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

魏川说,从小到大,父母带他们去过很多中国特色文化场馆和景点,如北京故宫、天安门等,也看过很多红色影视剧,如《百团大战》等,但中共一大会址给他的印象最为深刻。

“在这里曾经举行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走出了毛泽东、何叔衡、陈潭秋等一批革命家,他们为新中国的成立奋斗了终生,在艰难的环境中仍然奋发图强,很值得我们年轻人一代去学习。”魏川说。

纪念馆内的“董必武生平文物史料展”让兄弟俩印象深刻。“通过展览,让我看到了他(董必武)一生服从党的安排,为了革命、为了党,不惜付出一切的精神。”魏秦说。

“革命家都有着坚定的意志,甘愿放弃眼前的一切利益,听从党和国家的召唤,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魏秦从展览的橱窗中读到:1932年1月,董必武从列宁学院毕业,婉拒了学院留他任教的安排,于1932年3月离开莫斯科回国,这对他触动很大。

他说:“董必武只是诸多为党、为国家奉献自我的优秀中国共产党员的一个缩影,中国历史上不乏这样的大人物,如钱学森,他怀着一颗爱国心从美国回到中国,为中国航天科技事业作出贡献。”

兄弟俩说,这次的参观学习让他们受益匪浅。他们都希望能用所学的知识,成为祖国的创新型人才,为祖国的社会经济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魏川说,他希望能成为一名成功的创业家,而魏秦则更多地希望自己能成为一名发明家。他向澎湃新闻记者描述了自己的两项创意发明产品,一是压电鞋垫,“每个人通过走路,都可以将动能转变为电能,而现代人经常会遇到在路上手机没电的时候,我设计发明的这个鞋垫,可以在走路的时候,帮助人们给充电器充电,随后再用充电器给手机充电。”

魏秦的另一个发明是一款APP应用软件。“当前每个人都太忙了,有时候无法合理利用、分配时间,我希望通过这样一款软件,可以让大家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魏秦表示。

    责任编辑:杨洁
    校对:栾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