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音乐,称霸抖音?
原创 小印 印客美学
也许你没想到,每天霸占抖音的神曲其实大多来自越南。
就看最近最火的那个「叮叮当当舞」。
就是越南歌曲《See Tình》的片段。
总播放量已接近40亿。
继中式网络神曲、美式说唱、韩式热单之后,来自东南亚的神秘国度越南成为新一代神曲制造机。
越南音乐,“入侵”中国
这已经不是越南音乐第一次刷屏了。
抖音有「六大越南神曲」。
除了叮叮当当舞之外,剩下的几个,一个掀起了「DaDaDaLa看见你」的变装热潮。
一个被黄龄翻唱为《叹》。
还有《你的眼睛像星星》,也是翻唱自越南歌手黎光雄的《Dễ Đến Dễ Đi》。
去年的「扭胯神曲」《2 Phút Hơn》更是火爆全球。
油管点击量破2.5亿,拿下了B榜46位的好成绩。
国内的音乐平台,甚至开始推出越南语榜单。
但几年前绝不是这样。
那时,提到越南音乐,大部分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山寨。
像我们80年代疯狂翻唱日本一样,中国经典曲库曾经也是越南的灵感喷泉。
比如HKT的《错错错》。
翻唱自中国歌手六哲的《错错错》,犀利的造型和「牙套妹,奈何美色」的空耳音译让人过目难忘。
还有周传雄的《黄昏》。
被越南天后级歌手阮明雪翻唱。
不仅保留了原曲中凄美孤苦的氛围,还加上了原版没有的二胡,跟现代电声乐队结合在了一起。
台湾琼瑶剧在越南也是经典。
每年的「越南好声音」,都能听到几首琼瑶剧插曲。
更别提《错位时空》《渡我不渡她》这种网络热歌了。
但现在,被我们瞧不上的越南音乐却开始「原装生产」,并在中国「反客为主」。
“反客为主”如何实现?
其实,早在七八年前,越南音乐就已经占据了亚洲各大夜店的Party播放单。
只不过当时很多人都误以为是韩国disco。
但之后由于类似风格的音乐大量出现,在2015年之后,这种越南电音逐渐淡出了市场。
但短视频的爆发,给了越南音乐新的窗口。
Tik Tok不是音乐平台,它的本质不是推荐音乐,而是给用户建立一个具体的音乐音响,通过某一首歌联想到某个具体画面。
因此它不用太考虑音乐的收听体验、细节层次,是否具有功能性才是它要考虑的首要问题。
所以,能在Tik Tok走红的音乐风格基本都以club、house、drill为主。
因为这种音乐容易跟唱,拥有足够冲击力的Killing verse,而且还便于视频创作者生产出趣味视频。
而且这种高响度的音乐能不断诱发用户的情绪,并予以反馈,由此形成一个情绪闭环,让用户不断产生愉悦感。
这与「越流」的特点不谋而合。
因为越南音乐的代表性元素「越南鼓」就是如此。
「越南鼓」,原名Vietnam House,也称Vina House、或者越南浩室。
它不是一种乐器,而是一种鼓组节奏型。
这种鼓组节奏型与Minimal Bounce相近,以Kick→Clap→Kick→Clap的形式重复打击。
最大的特点就是鼓点重且密集,节拍不规律,碎拍较多。
再加上越南鼓本身就是从「土嗨鼻祖」墨尔本弹跳演变而来。
越是欣赏门槛低越容易让人跟着摇摆。
加之越南语歌词反正也听不懂,正好消弭了土摇带来的羞耻感,在世界范围内流行起来也很合情合理。
善于模仿也让V-Pop容易被大众接受。
2010年前后,韩流席卷越南。
K-Pop造星工业的影响,以及SM、RBW等韩国经纪公司纷纷在越南开设分部,越南的练习生体系逐渐开始完善。
副歌中的假音唱腔配上轻快电音,真的很韩
日本偶像产业也进驻越南。
秋元康在越南成立了AKB48越南分团SGO48,将剧场公演、握手会、总选等影响粉丝经济转化的运营模式带入越南,引起本土经纪公司效仿。
1:1复刻IZONE
不过两者都与秋元康有关,也不好空口鉴抄
这种深度的模仿,进一步帮助了越南音乐的扩张——
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听众的接受度自然比较高。
歌手山松,人送外号越南权志龙
唱片公司和流媒体音乐平台也注意到了东南亚市场的潜力。
2018年以前,越南本土没有官方权威的音乐排行榜,甚至也没有数字专辑销售概念。
全部歌曲按照所获喜爱度进行排名,因此经典作品往往会出现在排名前列,这就挤压了新作品的生存空间。
直到Spotify与Apple Music的进入,越南才有了自己的音乐分类榜单。
越南音乐人也急于拓展自己的影响力。
本土歌手非常在意流媒的反馈,主动贴近网络平台传播。
《好聚好散》在TikTok上走红之后,黎光雄便顺势开通账号宣传新歌。
他们也非常愿意主动与其他歌手合作来打入市场。
像山松就频繁与Snoop Dogg等欧美歌手合作,以此打入主流音乐榜单,还获得了Billboard推介。
华语乐坛还剩下什么?
从本质上来说,不论是华语流行还是J-Pop,K-Pop,都来自西方音乐体系,都是学习的产物。
只是天赋的音乐人完成了西方音乐的本土化。
比如罗大佑、崔健、周杰伦。
前两者唱出时代之痛,后者代言青春感伤。
黄霑曾经不感冒周杰伦的音乐,因为他觉得国内没有Hip-Hop环境,唱不出中国的味道。
中国的味道不是在音乐中随便加一段戏腔或者传统乐器,而是根植于自己文化的声音。
是离开了这个文化背景,就难以引发共鸣。
就像香港年轻人不会激动于《一无所有》,因为只有当时的内地年轻人才处于那样的状态中。
果不其然,等到欧美流行乐随着盗版音源在网络迅速传播时,大部分比不过原版的华语流行都被抛弃了。
但吐字不清的杰式嘻哈还是活了下来.
因为外国人不会唱“快使用双节棍,哼哼哈兮”。
我们常说日本的旋律好。
日本的旋律为什么那么好,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他们使用的音阶非常独特。
日本传统音乐有四个独特的五声音阶。
这些音阶不仅在日本传统音乐中流传,也频繁出现在各种风格的J-POP流行歌曲中。
其主旋律使用的「ヨナ抜き長音階」,米津玄师将其应用在了2020年东京奥运应援曲「パプリカ(红辣椒)」的副歌中
许冠英、梅艳芳、凤飞飞都曾翻唱过
它们为日本音乐的旋律,注入了独特的基因,让日本音乐在不断吸收西方音乐技法的同时,也一直保留着自己的标签。
高晓松曾愤愤于国人太重视歌词而忽略了其他。
但某种程度上,这也是华语音乐的一个出口。
因为在当前,西方的音乐体系占据绝对主流,大家的音乐学习,用的都是西方语言。
这就是为什么有时候老外反而能创作出让我们都满意的中国风音乐。
但即便如此,华语音乐仍然可以以词动人。
上世纪的武侠音乐不就是这样吗?
但再看今天呢?
中国当下新生代歌手的作品,有多少是在真正表达,又有几个能引发广泛共鸣?
甚至连词都没了,成了“喵喵喵”。
今天,全球音乐都受到了数字化冲击。
但我们与欧美日韩不同。
在那些国家,有公信力的排行榜和音乐奖项,对歌手的声誉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即使是以包装偶像出名的韩国,歌手出道也是通过音乐节目和单曲打榜,没有新单曲的韩团很快就会被新人取代,人气下降。
但在国内,曾经最具影响力的金曲奖变得无人问津,粉丝更关注的是明星势力榜,歌曲有没有梗,能不能做视频BGM。
不仅共识没了,甚至连歌本身也不重要了。
每个人都想赚快钱。
即便不与平台做任何协议,单以播放量计算,1000次播放大约2块钱,一亿次播放量可以拿到20万的转化收益。
“如果月播在1.5亿,热度大概会维持半年以上,最终单曲年收入大概会在300-400万”。
视觉系取代了听觉系。
黄垂玲那首歌火起来,靠的不就是达人们跳的叮叮当当舞吗?
于是,中国音乐开始批量生产神曲,并把音乐和手指舞结合。
而现在,连神曲这块可能都守不住了。
因为我们已经在在Remix越南了,这个曾经的模仿者。
越南乐队Chillies的《Cứ Chill Thôi》,本是舒缓的音乐。
但火起来的,是网友Remix后的抖音神曲「DaDaDaLa看见你」。
还有黄垂玲的《See Tình》。
原版速度其实并没有抖音里那么快。
欧美乐坛还活着,日本市场赶超美国,韩国在努力向这个最大的市场倾销自己的文化产品。
越南音乐虽然处于半成熟阶段,但在缝缝补补中,已经在神曲产业上小有流行成效。
华语音乐呢?
好像没什么流行的。
不过有没有自己的流行,都没什么关系,反正我们总会有歌可听。
话题征集
评论区留下你最想看的话题
作者:疏风
原标题:《越南音乐,称霸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