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展|“基弗在中国”曾被叫停,如今他在纽约大都会“挑衅”

小松,小羊,小树
2018-02-08 08:37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新闻·艺术评论”(www.thepaper.cn)评展栏目,以亲身的观展体验和独立的视角,评点近期热展。本期评点的展览有纽约大都会的“挑衅:安塞姆·基弗”,以展览借鉴历史和反思时局;上海中华艺术宫的“海上延伸——2017上海艺术家联合大展”,呈现海上艺术现状;北京画院美术馆的“我生无田食破砚”,梳理呈现白石老人的书法意蕴;本栏目欢迎投稿,投稿邮箱:dfzbyspl@126.com,邮件标题请注明“评展”。

挑衅:安塞姆·基弗

地点: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布鲁尔分馆

展期:2017年12月13日-2018年4月8日

点评:在艺术家50年的职业生涯中,安塞姆·基弗从不惮于在历史问题上进行角力。这批艺术家正视历史的努力和胆魄,也造就了今日德国艺术的光辉格局。而今,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举办基弗的回顾展,对于美国人而言,也是借鉴历史和反思时局的机遇。

评星:四星

前年中央美院美术馆的“基弗在中国”展览被艺术家本人叫停,曾经在国内引起轩然大波。关于美术馆的展览程序和伦理问题,引起了业界的热烈讨论。而今,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布鲁尔分馆举办的基弗个展,从艺术家角度,展现其充满挑衅性的一面。

在艺术家50年的职业生涯中,安塞姆·基弗从不惮于在历史问题上进行角力。二战之后,整个德国社会陷入沉寂与反思。1969年,时年24岁的美院学生基弗穿着父亲的军装摆出非法的“纳粹礼”,在欧洲古迹和海景前留下了自身的影像。6年之后,艺术家选取了18张照片,组合而成名为“职业”的作品,引起公众的巨大争议。尽管基弗的作品刺痛、激怒了战后欧洲公众的脆弱心灵,但也在某种程度上是对于当时弥漫于西德的历史失忆症的一种反击。

此后,他将铅块、泥土、干草等材料作为素材,并从宇宙学、神秘主义等各种宏观主题寻觅灵感,以近乎炼金术的方式进行创作。安塞姆·基弗的艺术创作,和乔治·巴塞利兹、A.R.彭克等一道,成为战后德国新表现主义的中坚。这批艺术家正视历史的努力和胆魄,也造就了今日德国艺术的光辉格局。

基弗作品

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起国和战败国,德国社会在战后经历了深刻的反思和艰苦的重建。希特勒在政期间受到贬斥的“堕落艺术”在战后重新开始回到公众视野。例如卡塞尔文献展,正是在城市废墟中举办的现当代艺术展览,它代表了基础设施的重建伴随着时代精神的重塑,整个过程也塑造了今日欧洲的文化与政治格局。

21世纪以来,美国在各种国际争端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也经历了诸如“9·11”等恐怖主义事件。而今,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利用一整层空间举办基弗的回顾展,也是一次借鉴历史和反思时局的机遇。(文/小树)

海上延伸——2017上海艺术家联合大展

地点:中华艺术宫

展期:2017年12月26日- 2018年5月30日

票价:免费

点评:上海艺术似乎是个特别的现象,没有艺术市场的疯狂,但有着冷静的视角;少有抱团起哄,却呈现出百花齐放的艺术状态。和做其他事情一样,上海的艺术家作品少有沉重的表达,却有敏锐的态度。

评星:四星

相比其他美术馆,由世博中国馆转型而来的中华艺术宫带着多重身份,她是美术馆、是美术作品的殿堂,是公众美育的大课堂,也是观光客打卡之地。如何平衡自己的多重身份,对中华艺术宫而言是一种挑战。

正在41米层举行的“海上延伸——2017上海艺术家联合大展”或是对这项挑战的一种解答。对于普通观众而言,是对上海美术现状的一种展示;对于专业观众,则提出了上海美术现象的研究课题。

展览现场

因为场地的局限,不常光顾艺术宫的观众,往往会吐槽中华艺术宫像是一个迷宫,为了克服这个缺陷,此次展厅的地上标注了展览动线。沿着动线“新海派中国画”、“上海新古典”、“上海抽象”、“雕塑新语”、“绘画新语”、“装置·观念·图片·影像”、“都市水墨”、“都市景观”八个单元依次展开,不知不觉之中,观众走过了19世纪开始的海派艺术在当下的发生和发展。对于不熟悉上海艺术现状的观光客而言,呈现了上海这座城市艺术化的面貌。

展览现场

对于相对专业的观众而言,展览上的参展艺术家或是朋友圈互动的伙伴,或是学堂里教过自己的老师,或者家里挂有“同款”作品。这些艺术家不是画册里的名字,而是鲜活生动的人。这种关系似乎延续了“老海派”的某种意义和价值——艺术不那么高高在上,而是生活的一部分。

再对于理论研究者,上海艺术似乎是个特别的现象,没有艺术市场的疯狂,但有着冷静的视角;少有抱团起哄,却呈现出百花齐放的艺术状态。和做其他事情一样,上海的艺术家作品少有沉重的表达,却有敏锐的态度。(文/小松)

我生无田食破砚

地点:北京画院美术馆

时间:2017年12月22日-2018年2月28日

票价:免费

点评: 此次展览是北京画院围绕齐白石新的一期专题展,梳理呈现白石老人的书法意蕴。展览以书法为中心,也配以画作、诗稿、印章等多种展示内容。此外,北京画院一如既往地以准备充足且别具新意的策展语言和服务配置,将作品成功编织到了完整的展览叙述中。

评星:三星半

北京画院以齐白石作品收藏而知名,最近再次策划齐白石专题展览,观众自然期待它依旧能出手不凡。本次展览主要意在探讨齐白石书法的意蕴和渊源,基本呈现出了白石老人书法的几个面貌;同时,策展语言也富有新意与亮点,着实让人耳目一新。

北京画院的策展从来不会让人失望。可以想象,其巧思背后往往是学术展览部的精心准备。这次齐白石的展览位于一层与二层。一层入口处搭建一影壁,展览的正式叙述潜藏于其后,犹抱琵琶半遮面。绕过影壁,两堵树立的展墙环绕一展台:展墙上各刻有白石老人的篆隶和行草,而展台则是整个展览的“题眼”——上有白石老人自用砚台一方,以及闲章一枚,印面文曰“我生无田食破砚”。

一层的内容是“临古摹今”,概览齐白石书风的来源。有金农的八开花卉册页;有齐白石1912年所绘、颇具扬州八怪风格的《水族四条屏》,上有大量小楷题跋,为其早年书迹。此类型小楷或被白石老人称为“馆阁体”,但绝无刻板之意。从这件作品看,早年的画作已有结构的巧思,但笔力(尤其在书写长线时)与墨法还不够老辣,相对软弱无力。为展示齐白石取法于篆隶碑版,北京画院专门展出了李苦禅先生的旧藏,整张的《郑文公碑》和《天发神谶碑》。相对遗憾的是,对齐白石影响巨大的《祀三公山碑》未有得见。

郑文公碑

二层的展区主要展览齐白石各种题材、风格的书法,有大批白石老人特有篆法的对联,有直书己意的关于润格、应请索的告示,还有1950年代新中国建立后一系列的颂扬社会主义的条幅。整体看下来,反倒是恣意书写的告示最有意趣,大字篆书对联看多了,反倒有千篇一律之感,更别提宣传式的条幅。配合这些书法,还有一些画作点染,颇有趣味。另外,展厅一角有一些白石老人的日记、诗稿,既有原件,也有复印出来的成书,供观众观看,工作不可谓不细致。书画大都挂在一侧展厅,为填充展厅中央的空间,展柜便出现在恰切的位置,呈现齐白石书画用的工具和印章。比如精美的黄铜颜料盒(“白石画、崔明良刻”),另有一方“中国长沙湘潭人也”的未刊印石,上有书写上石的墨迹,此一点,可窥白石老人篆刻的前期准备工作。

书画用具与印章

另,入口处有导览册可供翻看,制作精良,内容详实,合62页;亦可于四楼购买,价仅5元,十分亲民。(文/小羊)

    责任编辑:黄松
    校对:施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