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挥家进“乡村教师计划”课堂:没有一个人是五音不全的

澎湃新闻记者 廖阳 实习生 范翕然
2018-01-30 14:38
来源:澎湃新闻
俞潞:“我曾经和乡村教师们交流,发现他们最不自信的地方是‘五音不全’,在我看来,这是不存在的。” 编辑 廉秀宇(03:47)
认真做早读、记笔记、做眼保健操、回答老师提问,1月22日上午,马云和100位乡村教师一起“重回课堂”,从诗词、音乐、美术和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

“重回课堂”是“马云乡村教师奖”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马云基金会请来了青年指挥家俞潞、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潘公凯、文化学者于丹担任老师。

俞潞的这堂音乐课广受好评。他用深入浅出的授课方式,让人见识了古典音乐的魅力,更帮助乡村教师们建立了对音乐的自信。

俞潞

“没有一个人是五音不全的,我曾经和乡村教师们交流,发现他们最不自信的地方是‘五音不全’,在我看来,这是不存在的。”

有人自认为五音不全,有人天然就觉得自己听不懂古典音乐,带着扫除心理障碍、重塑信心的目的,俞潞为音乐课开篇。

为此,他举了一个很接地气的例子。

“假设你有一部新手机,通讯录没有任何联系人,来电号码也不显示,然而当你的父亲给你打电话,你一定知道电话那头是父亲,同样,其他亲朋好友给你打电话,你也会知道他们是谁,但如果是陌生人打电话,你就很难判定他是谁了。”

为什么呢?“因为亲朋好友和我们相处时间长,我们熟悉他们的声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音色、音高、音量、性格,每个人对声音的熟悉,其实就是对这些声音特点的熟悉。”

他继而类比到音乐,“音乐中的每个音符,都有自己的音高、音量、温度、性格,如果我们多花一些时间和音符交流,把哆来咪发都当成自己的亲人,时间久了自然就能辨认了,唱出来也就水到渠成了。所以,五音不全是不存在的。”

在他看来,每个人都有潜在的巨大的音乐天赋,每个人也都有可能是音乐家,只要加以科学培育,一定能结出音乐果实。

为了印证这一点,俞潞在课上接连抛出两段音乐录音。一段来自拉赫玛尼诺夫《第二钢琴协奏曲》,一段来自斯美塔那《伏尔塔瓦河》,在不具名的情况下,问他们哪一段像波涛汹涌的大海,哪一段像奔流不息的河流。老师们的回答,既统一也正确。

俞潞解释,大家对音乐的感受能这么准确地判定出来,在于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能力,那就是联觉/通感,能通过一种感受去联系和想象另一种感受,听到一段音乐,每个人内心存储的情感和想象力很自然就得到了共鸣。

“我们对音乐的基本感受甚至创造力,和贝多芬是在同一个频道上的,我们没有理由怀疑自己听不懂音乐。”

俞潞继续用互动的方式,让乡村教师们了解了音乐的速度、节奏、音高,并带领大家欣赏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片段,画面中的指挥大师小泽征尔,正是俞潞的老师——这么多年来,小泽征尔一直在日本身体力行音乐教育和音乐普及。

既有感性认识,又有理性分析,整堂课听下来,乡村教师们的集体反应是平易近人,马云也给俞潞竖起了大拇指,“我从来不阻止自己唱歌唱戏,这不丢人,听老师讲完我更有信心了,没一个人是五音不全的。”

为了这堂课,俞潞准备了两三个星期。他坦言,接下这堂音乐课,自己是纠结的、紧张的。

“马云是教师出身,演讲能力超群,我以前也从没有这种大型讲课的经历,纠结了很久,一直在修改教案。后来,我给罗振宇看了教案,也请马云基金会的于秀红给建议,他们给了我很多信心。”

这是俞潞第一次给音乐圈以外的人授课,既不能太专业,也不能太无趣。

“这是入门课嘛。我要告诉大家,第一,古典音乐离自己并不远;第二,每个人都有潜在的音乐天赋;第三,如今大家都在慢慢重视素质教育,乡村也得起步,老师们一定要唤醒自己对艺术的体验,只有自己离音乐更近,才能更好地投入到教育里去。”

和乡村教师们接触下来,俞潞感觉他们朴实、善良,接下来,他计划和马云基金会联手,继续为“乡村教师计划”做些事。比如,去乡村教育基地实地探访,开发一系列音乐教育课程,力所能及地为老师们进行音乐培训。

如今,北上广的音乐教育十分普及,学生们上音乐兴趣班的不在少数,会乐器的也不在少数,不过在俞潞看来,音乐教育并不只是学乐器,而更在于发掘人们对音乐、对美的感受能力。

“学器乐是一种很好的途径,但走进音乐才是最重要的。”俞潞感慨,如今大城市的精神生活越来越丰富,乡村也要跟上,“物质脱贫是一方面,精神上也要脱贫,乡村的精神生活一定要比城市人差吗?他们有平等的权利去享受美,去接受教育。”

    校对:刘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