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评|大学生为啥不愿下煤矿、去火电厂?
学采矿的不下井,学火电的不去火电厂,学土木的后悔选错专业……如今,不少大学毕业生不愿意到生产一线工作,而更愿意继续深造、考选调生或跨领域择业。
据报道,在油气开发、城市燃气、火力发电等传统能源领域,生产一线、基层单位都存在较大的人才缺口。有调研显示,24家天然气销售企业、4家专业设计公司及4家专业设备制造企业,未来五年就需要燃气行业人才5000人。
不仅如此,在社交媒体上,“天坑专业”的说法也一直广为流传,除了生化环材这四大“常驻嘉宾”,还有土木工程这样的新晋选手。
客观而言,矿区、工地也好,电厂、钢厂也罢,此类传统行业要么地处偏远,要么需要亲力亲为,相较于不少大学生期望的“坐办公室”,工作和生活条件相对艰苦些,这并非虚言。而不少建筑类企业都是流动作业,每每转徙于国内各个火热的工地,员工日常生活也封闭单调,很难安抚年轻人那一颗颗躁动的心。
也因此,当下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就出现了一个“冰火两重天”现象:一边是竞争激烈的公考、大厂招聘,以及队伍越来越长的考研大军;一边则是一些生产性行业一线要么少人去,要么去了也很快流失掉。
大学生们希望有更好的工作与生活条件,起点稍高一点,起步顺畅一些,这无可厚非。但是,凡事也要与时俱进,不能一味固执于成见。要看到,如今的煤矿、电厂、燃气公司,早已与传统认知大不相同了。
以煤矿而言,如今智能化建设已是大势所趋,煤炭开采与计算机、人工智能等跨专业知识结合的越来越紧密,互联网、大数据对传统产业的改造也方兴未艾。正因如此,矿井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很大。而这,恰恰是新一代大学生的优势所在。
在钢厂,不管是炉前工、轧钢工,都需要熟练操作计算机,而不再是很多人脑海中汗流浃背捅炉子的画风了。
同样,土木专业也不再被禁锢于钢筋混凝土,依赖于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新基建”,为土木学子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当然,尽管如今的传统行业均有了新技术的加持,但必要的一线实操、强度较大的户外、井下作业,仍必不可少。这需要相关专业的大学生们合理调整期待,多做一些心理建设。注重个人感受之余,也要看到,既然决心干出一番事业,就应该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成才观,注重在一线锻炼成长、积累经验。
当然,高校和企业也要积极应变,改变以往的固化思维,多站在年轻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在专业培养、实习实践、薪资待遇、成长晋升、劳动保护、生活服务等各方面多用力,创造对年轻人更友好的环境。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成长路径,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价值选择。拥抱理想也立足现实,踏实工作也热情生活,才能走好人生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