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写|南昌加速展现省会担当,打造中部崛起新高地

澎湃新闻记者 韩雨亭 迪娜尔 发自江西南昌
2022-08-28 13:03
来源:澎湃新闻

“英雄城市”南昌正在加速展现“省会担当”,又一次自信地站在中部崛起的“第一方阵”,在中部崛起中作示范勇争先。

8月27日上午,“网络名人看南昌”一行来到九龙湖过江大桥施工现场,盛夏的烈日下,眼前施工现场更热火朝天,运输车辆来回穿梭,工程机械正在加速作业,趁着水位下降之际,施工队伍正在争分夺秒,加速赶工。

“按照计划,我们预计2024年6月份完工。”南昌市政公用工程项目管理公司负责该建设项目的常务副经理邹超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称。

届时,这座线路全长约4.7公里的大桥将会伫立于赣江水道,作为南昌第七座跨赣江通道,它将承担着红谷滩九龙湖和南昌县莲塘之间的重要交通功能。

近年来,南昌市加快推进重点城建项目建设,持续推进路网畅通工程,助力构建互联互通的综合性、立体化交通体系建成,将缓解昌南地区跨江通道的交通压力,减轻现有生米大桥、朝阳大桥跨江通道的交通压力,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由于各级领导对于九龙湖过江大桥项目高度重视,我们建设者也正在以最好状态在工作。”邹超称,建设者们正在争分夺秒。

根据《南昌日报》报道,7月9日,江西省委常委、南昌市委书记李红军深入建设一线,就洪州大桥、复兴大桥及关联路网建设情况进行专题调研,看望慰问一线建设者。

他在探望时也强调施工单位要优化施工组织、提高施工效率,再接再厉、再往前赶,争取项目早日竣工,为南昌打造“一江两岸”便捷交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九龙湖过江大桥施工现场,建成后,它将扮演重要的交通功能。

城市建设背后的“省会担当”

九龙湖过江大桥工程既是当地党政系统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决心,也是南昌加快城市建设和“省会担当”的缩影。

澎湃新闻在南昌随队走访时看见,这座城市到处涌动着建设热潮,多个重点项目建设现场机械轰鸣、塔吊林立和运料车来回穿梭,它们代表了南昌推动城市发展的渴望和干劲。

2021年7月,李红军担任南昌市委书记以后,他在多个场合讲话时反复强调“提升南昌发展首位度、充分彰显省会担当”。

当前南昌正在加快实施“东进、南延、西拓、北融、中兴”发展战略,并借此加快推进多层次的综合交通网络,为深入实施强省会战略、打造“一枢纽四中心”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南昌正在呈现新的气象,无论是城市建设速度,还是精神面貌。”南昌市湾里区管理局一位基层干部对澎湃新闻称。

2022年3月,《人民日报》发表题为《江西南昌:在中部崛起中作示范勇争先》的文章,对南昌作为省会城市的担当给予了肯定。

上述文章称,作为省会城市,625万南昌儿女率先“作示范、勇争先”。

该文章还指出,沉寂许久的南昌,又一次自信地站在中部崛起的“第一方阵”:过去五年,南昌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速位列全国省会城市前列。2021年,全市工业投资同比增18.7%,高于全国7.3个百分点,列中部省会城市前列;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17.4%,高于全国4.9个百分点,排全国省会城市第3位。全市新增市场主体38490家,同比增24.2%,民间投资同比增26.4%,均高于江西全省和全国平均数。基层医疗机构卫生达标率、保障率、医疗责任险参保率均100%。

8月26日,在“江西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南昌专场,南昌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胡晓海的汇报,也再次说明了其城市发展步伐。

胡晓海介绍称,作为共建“一带一路”节点城市、长江中游城市群核心城市之一、江西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四大开放门户之首,南昌市全方位提升开放能级,着力打造新时代内陆双向开放新高地。  

“这十年,江西南昌对外招商之门越开越大,开放格局日趋完善。”胡晓海称。

对于一座城市是否具有发展潜力,招商引资的质量和入驻企业能说明一切。

南昌先后引进了中国商飞江西试飞中心、福特新能源汽车、华勤南昌生产基地等一批“高精尖”项目落户。  

南昌科骏产业园,近年来,南昌正加速发展AR产业。

对外经贸数据也是评估一座城市的开放度和竞争力。

近十年时间,南昌市已与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贸易往来,对“一带一路”沿线新兴市场出口持续上升,参与了28个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2021年实现贸易顺差501.8亿元,电子信息、汽车等机电产品出口额占全市出口总值的60.6%。

南昌对外联通和物流体系也是一座城市发展程度的“风向标”。南昌昌北国际机场跨入千万级旅客吞吐量枢纽机场行列,先后开通了南昌至厦门、深圳、宁波、福州等铁海联运线路,实现了中欧(南昌-莫斯科)班列的常态化运行,构建了纵贯欧亚大陆的陆海空国际物流体系。

作为一个身处中部的省会城市,南昌已成功借中部崛起和“一带一路”之东风,已经从一个内向型城市,朝着外向型城市转变。

胡晓海称,南昌市实际利用外资从2012年的16.82亿美元提升至2021年的43.95亿美元,年均增长10.08%;外贸进出口从2012年的82.87亿美元跃升至2021年的200.17亿美元,年均增长10.3%;十年累计对外直接投资20.26亿美元,完成对外承包工程额50.25亿美元。

南昌发展的“根与魂”

历史文化是城市发展的“根与魂”,豫章故郡的发展新风也离不开南昌的历史文化与革命传统。

谈起南昌的文化历史,王勃笔下飞阁流丹的滕王阁便是豫章古文明的象征,这座南昌地标性建筑屹立在赣江边上,亭台耸立于蓝天白云之间,紫檀色的雕花木门就在眼前,两端的红柱上镌刻着的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诗词,它们在盛夏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泛着金黄的色泽,仿佛把参观者带入千年前的盛唐。

滕王阁游客络绎不绝,成为南昌重要的人文地标。

滕王阁始建于唐永徽四年(653年),为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滕王李元婴任江南洪州都督时所修,现存建筑为1985年重建景观。滕王阁因初唐诗人王勃所作《滕王阁序》而闻名于世,与湖南岳阳岳阳楼、湖北武汉黄鹤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我想它既是这座城市的人文,也有这座城市的灵魂。”南昌市滕王阁管理处党总支书记程冬对澎湃新闻称。

程冬于1996年到滕王阁工作,中途曾一度调至其他单位任职,于2016年重新调回滕王阁管理处,他对此工作深感荣幸,原因很简单——“被滕王阁文化底蕴和历史传统所折服。”

“滕王阁拥有1300多年历史,王勃写完《滕王阁序》之后,历朝历代很多的文化大家都撰写了很多文章和诗词,李元婴、张九龄、白居易、韩愈、苏东坡、苏辙、王安石、欧阳修、朱元璋等历史名人,无数文人墨客到此为它挥毫泼墨,最终造就今天的滕王阁文化。”程冬称。

“滕王阁不仅是城市地标,它还是充满民间性的功能建筑,充满了生活气息,曾经一度是歌舞表演的场所,外地人到南昌的第一站。同为江南名楼的湖南岳阳楼,曾经扮演的是军事瞭望台作用,跟民间保持了一定距离。”程冬称。

所谓阁以文传,盛世则兴,它也成为国家和城市兴衰的见证者。

程冬称,历史上的滕王阁先后重建达29次之多,屡毁屡建,第29次重建于1985年,今天所看见的滕王阁是根据中国建筑学的奠基人——梁思成,偕同其弟子莫宗江结合史料记载滕王阁原貌绘制蓝图,并于1989年10月8日进行翻新和重建。

“这足以说明滕王阁之于南昌,乃至中华民族的重要性和文化地位。”程冬说,《滕王阁序》作为中华文化的经典名篇,已经成为两岸四地莘莘学子必读的文章,不仅中国大陆把它列为中学教材,台湾、香港和澳门地区也都把它列入课本。

2018年,滕王阁正式成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此举让这座名楼不再只是历史建筑,而成为一个弘扬传统文化的公共场域。

澎湃新闻在滕王阁风景区看见,游客络绎不绝,不少身着传统汉服的年轻人,更是把它作为绝佳的拍摄场地。

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已成为南昌的革命之魂。

如果说滕王阁是南昌的文化之根,那么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则是英雄城市的革命之魂。

1927年,南昌八一起义,在此诞生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支独立领导的人民军队,是著名的革命英雄城市,被誉为军旗升起的地方。

“许许多多到南昌的人,咱们纪念馆是必选之地。”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馆长王小玲对澎湃新闻称,这座纪念馆承载和蕴含着丰富红色文化和城市精神。

她回忆称, 1952年,首任南昌市长邓飞在当时的中共中央中南局机关报《长江日报》上发表了一篇名为《南昌,英雄的城市》的文章,首次提出举行过震惊中外的八一武装起义的南昌,是一座英雄的城市。

正因这篇文章,南昌有了英雄城的称号。

“那时也是新中国第一个5年计划,《长江日报》编辑向邓飞市长约稿目的也很明确,就是想让他说说5年目标是什么,而当时南昌工业技术很落后,人口也只有30多万,并没什么基础,但要有一股精神和梦想,所以他用南昌起义走出来的第一支人民军队的精神,来响应新中国的南昌建设。”王小玲称。

在她看来,如今南昌的加快发展也延续了这样的奋斗精神。

“这个纪念馆已经成为南昌城市精神的象征,或者说它和这座城市之间的精神融为一体。”王小玲称。

    责任编辑:蒋子文
    图片编辑:陈飞燕
    校对:张亮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