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滚现场摄影师的现场手记 | 三明治

2022-08-25 17:35
上海

原创 luke F 三明治

我初中毕业考入上海市工艺美术学校(现上海市工艺美院),期间开始学习摄影,和小伙伴一起搞摄影协会,经常在他们家里通宵冲放黑白照片。大学考入上海市工程技术大学的艺术设计学院“广告与影像技术”专业。这是上海最早的、也是当时唯一的摄影专业。

和很多那个时代玩摇滚的人一样,我是从郝舫的《灿烂涅槃》开始接触到摇滚的。在一个物质飞速发展的时代,柯本(涅槃乐队的主唱)成为了很多人心中的英雄。在工艺美校我结识了两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开始组建自己的乐队,跑去看摇滚现场。从此,我便开始混迹于上海的“地下音乐圈”。

那个时候,上海的摇滚乐队不多,但是有很多有才华的乐手。因为经常一起看演出,所以大多彼此相识。工作之后没有更多精力继续乐队活动,我转而利用自己的专长,义务地为音乐圈的朋友们提供摄影支持。

“现代变奏”是一个摇滚BBS,是2000年代上海摇滚青年的精神家园。论坛于1999年12月上线,2009年2月9日正式关闭,见证了那个年代上海本土摇滚乐队的成长。大家在论坛上分享自己喜欢的音乐,互换信息,买卖乐器,找人组乐队,也在上面吵架。许多人在这里相识,成为一生的朋友。

我当时是“现代变奏”中“杂音罐子”(灌水区)的版主。每次去看演出,我都会拍照片,然后发布在“演出信息”里,常年霸占置顶的位置。后来总版主干脆让我同时兼任了“演出信息”的版主。作为一个专业的摄影师,用照片来记录每一次演出也是一种享受音乐的方式。

拍摄摇滚现场的人大多数都不是专业的摄影师,技术上已经有很多限制,而拍摄的手法又大多以纪实为主。纪实并不是不好,但是摇滚演出是一种表演,那么照片也应该是富有戏剧性的,不能仅仅纪实。当时上海最好最专业的livelouse——新天地的ARK,舞台的灯光比音响系统还要贵。既然灯光这么贵,那么把现场拍成纪实照片就浪费了这些灯光。

我则是用广告摄影的理念来拍摇滚现场,最大可能地发挥这些舞台灯光的效果。于是,当我开始在论坛上发布演出的照片后,直接把整个演出提升了一个档次,各种媒体也都来找我买照片。

这给我带来了两个意料之外的好处。

首先,我去看任何演出都不用买票。因为我去拍照对于演出场地是非常好的宣传,所以我都是“刷脸”入场看演出,甚至有些地方主动联系,邀请我去拍摄。

其次,所有的乐队,无论认识不认识的,都对我充满善意,希望我可以给他们拍照片。因此,我可以“进入”到现场拍摄。

罗伯特·卡帕说:“你拍得不够好,是因为你离得不够近。”怎么样算近呢?我直接成了乐队中的一员。通常你看到的演出照片,都是从台下拍摄的,最好的情况是摄影师站在第一排。但是我是站在台上拍的!在台上,就可以有和别人完全不同的视角。如果乐队有四个人,我就是乐队的第五人。

你得和乐手们熟悉,让自己的存在不会对他们的演出造成任何干扰。我拍的最好的照片,都是给熟悉的乐手拍的,拍摄时我和他们都不会有任何的心理负担,这是非常自然的互动。你和他们熟悉,他们就会在你面前展示最自然的状态。

可以离乐手多近呢——贴到脸上!

这张照片的精彩之处在于它几乎是不可复制的。

2004年12月25日,我在徐家汇附近的哈雷酒吧拍下了这张照片。和ARK完全相反,哈雷的舞台条件是极为恶劣的。舞台非常小而且很矮,观众几乎是面对面地站在乐手面前。这张照片最右侧有一个人的侧影,他的位置就是观众的位置——比台上的主唱矮不了多少。每次演出人都爆满,摄影师移动的空间有限,很难不断变换角度。另外,哈雷不要说舞台灯光,可以说连正常的灯都没有。演出时只有一排低色温的灯正对着舞台,这是大忌,因为很难看。哈雷是摄影师的噩梦。

“惊弓之鸟”乐队的主唱吴建京是舞台感觉非常好的歌手,他在台上总是能够迅速地进入自己旁若无人的状态。在这张照片之前,我已经拍摄了一组吴建京的照片,有好几张自己都很喜欢。

拍这张照片时,我突然注意到舞台另一边,有一个观众在用自己的相机拍摄。因为现场光线很暗,相机自动启动了闪光灯。我所站的位置正好与他是对角线,他的闪光灯是完全冲着我这里。

我发现这是一个极好的机会。摄影更多使用的光线是侧逆光,可以使被摄物更加立体。现在有一个人站在对面闪光,就好像是白白给了我一个助手为我打光。唯一的困难是如何抓住闪光的瞬间。

闪光灯照明的时间非常短暂。而且,闪光同步是需要一定的快门速度配合的,超过这个速度,快门就无法捕捉到闪光,会产生快门阴影。

要解决这个问题,少不了两件事。第一个是放慢快门速度,低于一般的闪光同步速度。第二个就是运气。你需要有一定提前量,预判可能的闪光时间,然后连续按动快门。对于一般人来说,在没有任何同步设备的情况下去手动抓住闪光的瞬间,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是我足够疯狂,愿意去尝试这种拍摄——我知道人们的拍摄也是跟着音乐的节奏的,只要抓住那个节奏,就有成功的可能。

很幸运的是,我抓住了恰好亮起的闪光灯。闪光灯的高色温与舞台上的黄色灯光形成对比,使照片大面积变成蓝色调。同时,闪光灯的逆光在人物身上勾勒出一条清晰的轮廓。这张照片成为了整场演出里最精彩的一张照片。

在摇滚现场拍摄的时候,其中一个麻烦的问题是——有时为了达到特定的效果,现场的舞台灯光会压得非常暗。这个时候,如何得到清晰的画面就成了一个问题。

照片清晰与否不仅和对焦有关,也和抖动有关。解决这个问题通常需要提高ISO(感光度),来确保快门速度不会降得太低。但是这样会带来另外一个问题,就是暗部会有非常多的噪点。我拍摄这张照片是在2004年,当时的单反相机还无法提供很好的高感光度降噪能力。另外,拍摄的人物是动态的——摇滚现场人物的运动幅度是很大的,远超过快门速度。

我当时有一个外号叫做“人肉三脚架”。我的极限是,可以在1/2-1/4秒的快门速度下,仍然保持画面清晰。要领是两脚分开,微蹲,重心下沉,让身体靠在墙上或者其他稳定的物体上。两手持相机,左手托在镜头下方,两臂夹紧身体。屏住呼吸,轻触快门。

即便是这样,人物的动态仍然是不可控的,于是我选择不控制,让人动起来。是不是很摇滚?你会发现动态的人比站在那里不动的更漂亮。但是有一个前提——相机要端稳,让背景所有的物体保持不动,才能和动态的人形成对比。找好角度,确认正确的曝光数值,连续按快门。运气好的话,会选到1-2张满意的作品。

同样的手法,同一个乐手,不同的现场舞台灯光,是不是看起来更有神秘感?

运动本身会使画面活过来。动起来,才是对的!

这是“发条橙”乐队的主唱邱军。

这张照片是在极暗的情况下拍摄的,我保留了较高的快门速度,使画面尽可能压暗。现场唯一的红色灯光,让整张照片充满了诡异、惊悚的气氛,犹如在黑白暗房里,相纸在显影水里渐渐显出图像。这也是我最喜欢的作品之一。

邱军也是一个非常有舞台表现力的主唱,他在台上总是可以做出许多夸张的动作,而且有一种摇滚主唱必备的气质。他的舞台表现常常让我想起“大门乐队”(The Doors)的主唱吉姆·莫里森(Jim Morrison),时而狂躁,时而沉静。

最后,八卦一下。邱军的女友“小狮妹”是我和妻子的介绍人。她在“现代变奏”的“杂音罐子”版块擅自为我的妻子发了一个“相亲广告”。其实本来是开个玩笑,但我利用版主的权力关了帖子,联系了我的妻子。从此,一个和摇滚没有任何关系的人,走进了我的生活。多年后,她把我带到了三明治的摄影写作班。

*以上内容节选自每日书“摄影主题班”写作

原标题:《摇滚现场摄影师的现场手记 | 三明治》

阅读原文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