蛙蛙离家的第一天,想它

戴桃疆
2018-01-19 16:32
来源:澎湃新闻

人在现实生活中有多冷漠,在虚拟世界中心就有多火热,一部分人在手机里和纸片人谈恋爱,一部分人在手机里育儿般养蛙。纸片人不给你打电话,蛙蛙走了不回家,玩家双泪垂,不知心恨谁。

即便没有中文界面,也没能抵挡住《猫咪后院》出品方Hit-Point游戏公司的这款续作《旅蛙》(旅かえる)在中国的势头。《旅蛙》延续了《猫咪后院》“放置游戏”的定位,并在《猫咪后院》的基础上将“放置”功能发挥到极致。《恋与制作人》中令部分玩家痛恨不已的“城市漫步”反而被《旅蛙》当作招牌。

游戏的核心是一只热爱自由、喜欢旅行和冒险的小青蛙,日常生活就是出门旅行探险,在家的时候就看看书提高一下知识水平,吃吃饭、削削木头,过着一种诗意的生活,意境类似海子的那首诗,“从今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玩家所要做的则是“关心粮食和蔬菜”,为小青蛙打点好旅行的行囊,采摘两到三个小时长好的三叶草,用三叶草买粮买包,待它踏上旅途,寄来明信片告诉你“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当然你看到的很可能只是十七世纪德川家康修造的名古屋城。

小青蛙外出旅行时间长短不定,最长可能四天不回家,这意味着玩家有可能四天无法见到自己命名的小青蛙。旅行途中小青蛙偶尔会回信报平安,回家时系统会发送提示信息告知玩家,回家的小青蛙有时会带回具有地方特色的点心、特产,以及旅行时的照片,风景中偶尔也会出现蜗牛、螃蟹、田鼠、蝴蝶等伙伴,这些伙伴通常也会回赠小青蛙礼物。

《旅蛙》玩家的乐趣除了收集小青蛙带回的土特产和照片,只有等待三叶草长好,等待小青蛙回家而已,心态非常类似“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慈祥老母亲。

从本质上讲,被视如己出的小青蛙和上世纪九十年代的电子宠物没有区别,它们同样生存在虚拟空间中,同样需要玩家的“关爱”,同样能以自己的方式回馈玩家的爱,不同之处在于游戏的定位。

九十年代电子宠物一度风靡亚洲,电子宠物模拟真实宠物的状态,能和主人玩耍,需要主人悉心照顾才能够健康地成长,甚至和真实的动物一样会面临死亡。

电子宠物为玩家提供了一种模拟饲养宠物的体验,但却比饲养真实的宠物更加消耗精力和时间,而电子宠物的受众群体大部分是缺乏饲养真实宠物条件的人,他们因为工作和学业而忙碌,同时又因为忙碌的工作和学业亟待被宠物治愈。

和《猫咪后院》一样,《旅蛙》并不需要占用玩家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家门口的三叶草需要两三个小时才会长好,小青蛙大部分时间都不在家,玩家在这段时间里专心工作学习即可。

游戏界面色彩清新柔和,角色、道具、背景都十分可爱,夜晚小青蛙的家里会亮起暖融融的烛光,白日风景大多取材自真实的自然人文景色,对于忙碌到没有时间去旅行的人而言,即便是简单绘制的图片也能让人透口气。

除了治愈,《旅蛙》热门的原因还在于它提供了较强的社交性功能,玩家在社交网络上分享小青蛙带回的旅行照片,同样的旅途,不同玩家饲养的小青蛙也会有不同的遭遇,这种无关痛痒的差异性会形成讨论的话题,从而引发非玩家的好奇以及玩家之间类似亲戚讨论“别人家孩子”的攀比,进一步促使话题升温。

值得一提的是,《旅蛙》借用了日本民俗文化中关于青蛙读音的说法,日语中“青蛙”和“返回”同音,有把青蛙图案的东西放在钱包里保财运的说法,又因日语中“返回”大多与“家”联系在一起,青蛙也因登上家庭题材的电视广告成为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的话题动物。无论是“金银掌中过,自向掌中还”,还是“回家”,日本文化中的青蛙都称得上是吉祥物。

热爱自由、喜欢探险、乐于交友的小青蛙就是现代都市人的自我投射,在浪迹天涯的同时也希望背后有一盏长明的灯和一位帮你打点行囊的妈,做不成小青蛙的都市人只能退而求其次,带着母亲的心情盼儿长大,盼儿代替自己圆梦,带着一颗盼归的心放置手机,打工搬砖。

    校对:刘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