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亿元:义乌宅基地“三权分置”试点盘活农民沉睡的资产

澎湃新闻记者 葛熔金
2018-01-17 18:32
来源:澎湃新闻

“义乌早在2015年就开始推行宅基地‘三权分置’制度,既保障农民的基本居住权利,又最大限度地促进了宅基地价值的增值,增加了农民的财产性收入。”1月17日,浙江义乌市国土资源局副局长张黎明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采访时表示。

1月15日,国土资源部部长姜大明在全国国土资源工作会议上表示,我国将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落实宅基地集体所有权,保障宅基地农户资格权,适度放活宅基地使用权。

据了解,宅基地“三权分置”是浙江义乌市最先提出的。2015年3月,义乌被列为全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在守牢“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三条底线的基础上探索实践。同年4月,义乌在上报的试点实施方案中提出农村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的制度体系。2016年,当地印发《关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在落实宅基地所有权和保障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权的前提下,允许宅基地使用权通过合法方式有条件地转让。

张黎明表示,这项改革坚持维护农村宅基地集体所有权,固化宅基地资格权,完善宅基地使用权的设计。在此基础上,已从宅基地的取得置换、明晰产权、抵押担保、入市转让、有偿使用、自愿退出、民主管理七方面建立制度体系,先行先试,取得多项全国第一。

2015年7月,义乌市不动产统一登记中心颁发全国第一份农村宅基地不动产权证书;12月,义乌市农商银行发放全国首笔农村宅基地抵押贷款。2017年6月,义乌公布全国首个农村宅基地基准地价体系。目前,24家金融机构累计发放农民住房抵押贷款6763笔,贷款金额32.23亿元,贷款余额30.30亿元,占全国试点地区总量的1/3以上。

2017年,义乌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受理农村宅基地不动产权登记30049户,发证22281宗。

“实际操作中,我们明确宅基地交易只能在有义乌农村户籍的人之间进行,保证集体所有权不变。每户只能购买一处农村宅基地,避免了炒作可能。”张黎明称,通过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引领,实现了牵一发动全身的“帕累托式”改进。2017年,全市732个村的集体经济年收入全部在10万元以上,农民人均收入从改革前的2.6万元增加到3.32万元;新增各类经济主体20余万户。全市共有宅基地20余万宗,按平均每宗贷款50万元推算,改革后理论上可盘活资产1000亿元,撬动了农民沉睡的巨额资产,为农村发展提供了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