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驾|上汽大众凌渡L:饰演“开路先锋”的“辣馒头”

澎湃新闻记者 栾锴韬 杨瀚樟
2022-08-11 16:43
来源:澎湃新闻

提起凌渡,或许不少懂车的朋友会想起它的绰号——“辣馒头”。

这个取自凌渡英文名“LAMANDO”的谐音梗,在网友中的传唱度一路走高,甚至盖过了原车名。

于是,“热辣”成为这款新车的一个聚焦点,不仅仅是与辣椒同色的车漆。首先,就是外观。

看到凌渡L外观的第一眼,你很难把它与大众以往四平八稳的那种燃油车设计风格联系起来,反倒是能够发现它与大众纯电ID.家族的不少联系。

从点阵式的进气格栅、到可点亮的大众Logo与贯穿式的LED灯带、再到细长圆润的大灯造型,如果不是看到车尾的“280TSI”标识,相信不少人第一眼会把凌渡L认成一台电动车。

据大众的工作人员介绍,这套全新的设计语言未来将会逐渐推广覆盖到大众全系燃油车型上,而凌渡L恰好承担了这个“开路先锋”的角色。

作为一款四门轿跑车,凌渡L外观最为“热辣”的部分有二,一个是与掀背尾门结合的溜背造型,另一个就是四个无框车门。

平心而论,选取凌渡L上最好看的角度,那一定是侧面。由于新车尺寸相比旧款全面提升,长宽高分别达到了4784/1831/1469mm,轴距更是增加了75mm来到了2731mm,让凌渡L的侧颜看上去修长又运动,搭配上18英寸的轮毂(低配和次低配是17寸),让凌渡L的造型极为符合年轻消费者对四门轿跑应有的印象。

无框车门的加入,更让官方售价15.09万—19.09万元的凌渡L,成为目前市面上搭载无框车门配置最便宜的车型(且没有之一)。

相比变化巨大的车头和曼妙的侧面,车尾的设计相对比较“常规”,不过搭配黑色底板装饰的贯穿式尾灯、排气管造型的镀铬装饰,还是让它看上去颇具层次感。如果说有什么遗憾的话,就是排气采用了隐藏式,这一点不够有“跑味”。

进入车内,你也能从凌渡L上看到不少ID.系列的影子,像是这套大众系最新的10.2英寸液晶仪表盘+12英寸中控屏的设计,已经从ID.系列逐步推广到不少大众燃油车型上,功能上虽然没有新势力品牌的车机那么智能,但得益于CarPlay和CarLife功能的加入,日常使用体验也并不逊色,而HUD抬头显示功能与无线充电功能自然也没有缺席。

唯一需要适应的是,凌渡L中控区域的物理按键大幅减少,仅有车辆启动键、P挡驻车键和Auto Hold键这三个按键仍采用实体按键,且都集中在看起来像是一块“麻将牌”的电子挡杆附近,包括空调功能、驾驶模式选择、甚至双闪警示灯都采用了触控按键,虽然功能上并没有减少,但显然加大了盲操难度和学习成本。

至于前排座椅加热/通风、方向盘加热、L2级辅助驾驶、双温区自动空调和8个扬声器的Beats音响这些“加分项”,在凌渡L上也都有配备。当然,并不是全系标配。

得益于全新的MQB Evo平台,凌渡L得以比上代车型增长了75mm的轴距,而这些空间基本都给了后排,加上掀背式尾门的保留,让凌渡L在空间实用性上甚至要超过部分常规四门轿车。当然,从前后排座椅较为柔软的填充物和巨大的后备厢空间上也能看出,上汽大众给凌渡L的定位仍然以舒适为主。

舒适的属性同样能从车辆的动态表现中体验出来,尽管只是场地试驾,但短暂的体验中,依然能够感受到凌渡L在舒适性的基础上,增添了不错的运动底色。

首先是动力,这台全系标配、代号为EA211的1.4T涡轮增压发动机我们已经相当熟悉了,最大功率110kW(150Ps),峰值扭矩250N·m,匹配7速DSG干式双离合变速箱,这套动力总成能够在大众系很多燃油车型上见到,而最新的1.5T Evo发动机暂时还没有出现在上汽大众的动力序列当中。至于动力更强的2.0T发动机?上汽大众工作人员的说法是以后可能会有,但现在还无法确定。

而在动力响应上,“1.4T+7DSG”这对“黄金动力组合”的表现依旧稳定,整体动力输出还是偏向于平顺,即使在绕桩和金卡纳项目中用S挡模式,也不会有动力突然迸发的“窜”。当然,小排量涡轮增压发动机在涡轮未起压前动力表现一般的问题在场地项目中会略有放大,但估计并不会影响日常驾驶。

出自MQB Evo平台的凌渡L,是上汽大众该平台的首款产品,其前麦弗逊+后多连杆式独立悬架的底盘配置算得上同级主流。在动态表现上,悬架对于侧倾的抑制还算不错,即使在绕桩这种车身快速摇摆的场景中,悬架仍然能“拉”得住车身。

不过,较轻的转向力度、较大的转向比、以及不错的NVH表现,都在向我们强调,这还是一台舒适属性为主的家用车,不要对它过于“残暴”。

不可否认,换代后的凌渡L相比老款车型的四平八稳,确实“辣”了不少,全新设计+溜背造型+无框车门塑造出一定的“跑味”,而这种与众不同的新鲜感,是它在同级别的最大优势。

不过,在“跑味”之下,凌渡L骨子里仍然是一台家用车,让所有人舒适的出行才是它的主要目的。而这样一台“微辣”的“辣馒头”,或许才更为符合目前主流消费者的需求。

    责任编辑:陈华
    校对:张亮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