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焦虑抑郁姐妹花

2022-08-05 16:10
上海

原创 李倩倩 精神卫生686

精神科门诊中经常听到一些患者有以下疑问:

医生,我(抑郁患者)有些朋友患有惊恐障碍,我也有可能得这个病吗?

医生,我(焦虑抑郁状态,新患者)是既有焦虑症又有抑郁症吗?

医生,焦虑症、抑郁症哪个更严重啊?

医生,我是紧张焦虑,您给我开抗抑郁药能管用吗?

……

首先,我们发现患者对自己的情绪状态越来越重视和关注了,当发现问题会及时选择到专业的门诊来进行筛查和诊疗,这是非常好的现象。

其次,患者对自己的情绪问题有大概的概念,比如很紧张可能是焦虑,不高兴可能是抑郁,但当多种情绪问题向患者袭来或可能还伴随多种身体不适时,患者感到既痛苦又混乱,治疗上似乎也感觉摸不着头脑,针对以上种种疑问,我们做如下解答。

一、焦虑障碍和抑郁障碍在精神障碍中较常见,共病的发生也较多。

1.焦虑障碍及抑郁障碍的患病率。

我国最新的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成年人群焦虑谱系障碍终生患病率为7.6%,在精神障碍中最高,其中我们较为熟悉的强迫性障碍终生患病率为2.4%,特定恐怖症为2.6%,惊恐发作为0.5%,广泛性焦虑障碍为0.3%;

成年人群抑郁障碍(包含抑郁症,恶劣心境,未特定抑郁障碍等)终生患病率为6.8%,其中抑郁症终生患病率为3.4%。

2.焦虑障碍抑郁障碍共病。

成年人群中焦虑障碍与抑郁障碍共病的终生患病率非常高,来看几项研究数据:

//

● 一项纳入24个国家74045例成人的研究发现,符合美国疾病诊断分类系统/诊断访谈表中抑郁症诊断的个体中,45.7%的人一生中还患有一种或多种焦虑障碍;

● 一项纳入1783例成年个体的研究发现,抑郁障碍患者的焦虑障碍终生发生率为75%,焦虑障碍患者的抑郁障碍终生发生率为81%。

目前共病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抑郁障碍与广泛性焦虑障碍的共病,我们列出了它们临床表现的共同点和特异性,有助于大家分析自己的情况。

二、焦虑抑郁状态就是焦虑症与抑郁症共病吗?

答案是否定的,焦虑抑郁状态属于症状学诊断,而焦虑症/抑郁症属于疾病分类学诊断。

① 所谓症状学诊断是对患者一段时间内主要临床表现的总结性描述,疾病分类学诊断是对患有的疾病给予性质及分类上的结论性描述,两者是不能画“=”的。

② 因为同样的症状可能出现在不同的疾病当中,例如“抑郁状态”可能见于“抑郁症”,也可能是“双相障碍”的抑郁相,甚至也会见于精神分裂症或者器质性精神障碍的患者。从“XX状态”的症状学诊断到“XX障碍”、“XX症”的疾病诊断还需要医生做更多的临床观察和诊断分析。

由于临床所见的大部分精神障碍病因并不明确,精神科疾病的诊断主要基于症状学诊断和分类:

① 在医生暂时无法确定是什么疾病时,可以依据症状学采取及时的治疗措施; 诸如“幻觉状态”“抑郁状态”“焦虑状态”等临床综合征均可作为症状学诊断;

② 当病情发生变化,原有的症状学诊断可以提供观察对比的基础,为进一步分析“XX障碍”“XX症”做贡献。

三、抑郁障碍比焦虑障碍更严重吗?

答案是不一定。

首先每种疾病都有轻重程度之分,其次,均会对患者的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不能一概而论。

但在每个个体身上可能会表现出某一种类型的症状为主,造成的痛苦更大的现象,例如有人描述抑郁症状的体验如同沉入水底,沉闷混沌;焦虑的体验如坐针毡,精神活动从有序到失序失控进而心生恐惧。

研究表明,同时患有焦虑障碍和抑郁障碍的患者,比单纯患一种障碍的更为严重:通常共病患者的功能受损更严重、生活质量下降更多、且病程更为慢性,需要更长的药物治疗起效时间,治疗结局更差。所以,早期识别,及早全面干预尤为重要。

四、焦虑/抑郁障碍具有共同的神经及心理基础。

1.既往研究提示,焦虑障碍和抑郁障碍在神经生物学及神经心理学方面存在共同的机制。

① 焦虑和抑郁症状均与大脑皮层及皮层下边缘系统的神经冲动平衡被打破有关,可能涉及额叶皮层、前扣带皮层、脑岛、丘脑、杏仁核、伏隔核等功能脑区;两者脑影像学一致性地发现杏仁核活动的异常,涉及5-羟色胺(5-HT)、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单胺类神经递质。

② 在焦虑障碍和抑郁障碍的研究中都涉及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素轴的功能异常。

③ 神经心理学研究发现,神经质是预测不同精神障碍共病的最显著指标,尤其是焦虑与抑郁共病。神经质是人格心理学中一种基本的人格特质或人格维度,神经质突出的个体容易经历愤怒、焦虑、沮丧、悲伤等负面情绪。

2.抗抑郁药可以用来治疗焦虑症状。

单胺类神经递质是支配杏仁核的一种重要神经递质,抗抑郁剂可通过阻断5-HT转运体来提高杏仁核5-HT的浓度及间接影响其他单胺类神经递质,从而对焦虑和恐惧症状起到缓解作用,我们所熟知的SSRIs类抗抑郁药(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就是可以起到这样作用的药物,从这里就能理解为什么临床上会用抗抑郁剂来治疗焦虑症状了。

了解了以上信息,您或许在发愁,又有焦虑又有抑郁,是不是比别人更加难治呀?其实,您无需担心。首先,随着人们对精神健康的重视,情绪问题的识别率已有了很大提高,如果存在情绪问题,您有可能在内外科医生那里就会得到去专科医院就诊的建议;其次,焦虑抑郁疾病的治疗手段,无论是药物、还是物理和心理治疗均有非常多的选择空间,且大部分的患者都能在疗程结束后达到比较满意的康复状态。期待此文对满腹疑惑的您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 Huang, Y., Y. Wang, H. Wang, Z. et al (2019). "Prevalence of mental disorders in China: a cross-sectional epidemiological study." The Lancet. Psychiatry.

2. Lamers, F., P. van Oppen, H. C. Comijs et al (2011). "Comorbidity patterns of anxiety and depressive disorders in a large cohort study: the Netherlands Study of Depression and Anxiety (NESDA)." The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iatry.

3. Comorbid anxiety and depression in adults: Epidemiology,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nd diagnosis. Up to Date临床顾问.

4.《精神科住院医师培训手册》主编 于欣.

注: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侵删歉。

作者:李倩倩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编辑||李倩倩

排版||白羽

审核||马宁

阅读原文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