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太理:《亲吻世界》——献给世界的思考
汪太理
汪太理 湖南省委党校、湖南行政学院教授。曾任湖南省委党校文史部副主任、湖湘论坛总编、湖南省委党校图书馆馆长、清风杂志总编,现任清风杂志名誉总编。主编的《中外反腐败史鉴》获湖南省第二届社科成果一等奖。
如果不是对这个纷繁的世界有深刻的观察理解,如果不是对这个苦难的世界有深沉的爱,如果不是对这个多变世界的未来充满希望,如果不是在这个复杂的世界痛苦过,奋斗过,激动过……是不会去亲吻这个世界的。
在周励看来,这个世界有太多值得亲吻的理由,所以她才用情意,用心灵,用身体肌肤去亲近它,体贴它, 继而带来深邃的思考。
在现当代作家中,周励是极富特色的一个。她是游历国家很多的人(130多个国家),她是实地深入二战主战区(太平洋战区)调查战争遗址的人,她是不倦探寻欧洲启蒙主义运动先驱的生活场景,寻找他们足迹的人,她是对近现代西方文明有深厚兴趣并探索的人,她是对许多西方文学艺朮巨匠心怀崇敬,探访他们的故居并进行心灵对话的人。她是对一些欧洲君主在启蒙运动中复杂心路历程和矛盾人生一探究竟的人,她是一个富于冒险精神,多次逐梦南北极,珠穆朗玛峰,追随世界众多探险家足迹的人,她是一个充满理想主义,富于深厚爱国情怀的人。她是一个成功遨游商海又不能忘情于文学并且在文学创作上取得成就的人,她是一个珍视友谊,厚待朋友的人,她是一个不随波逐流,始终保持独立思考、活出了自我的人。
这样的周励,在现当代华人作家中可视为一个独特的存在。正如著名评论家陈思和所说:《亲吻世界》是海外文学的新突破和新标杆。
读《亲吻世界》,我们感受到,她之所以去攀登那些冰雪险峰,“因为山在那里”,她之所以周游世界,因为世界在她心里。
周励的笔下,展示了这个苦难世界的人性光辉,显现了在混沌晦暗中普世价值的力量,人的坚强意志和奋斗产生的力量。周励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苦难深重又丰富多彩的世界。我们也从《亲吻世界》中领略了与现实世界相映相生的周励的内心世界。
以几千万人员伤亡为代价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世界前所未有的痛,是文明史上的一场浩劫。单以美日双方在太平洋战争中的人员损失为例,美国军队对日本作战共死亡151047名美国士兵。日军阵亡150万,相当于总阵亡人数的7成。从双方伤亡人数看,即可看出当时战争何其惨烈。太平洋成了一片血色的海洋!
“战争让女人走开”,但战争史研究并不会让女人走开,然而鲜有女人研究战争史,更鲜有女人(包括男人)不远万里去寻找二战遗迹,亲身感受那炼狱般的二战场景。不知还有没有别的女作家,像周励这样由于喜欢历史,带着《罗斯福传》《丘克尔传》《艾森豪威尔传》《尼米兹传》《朱可夫传》和《隆美尔传》跑遍了太平洋战场和欧洲战场。
周励写的是游记体历史散文,但文章中没有丝毫一般游记那种闲情逸致,虽然写的是游记,但追溯的是硝烟弥漫,血肉横飞的历史。我们的心也跟着周励从纽约出发,环绕太平洋八万里,进行战争遗址的探险,通过这种探险,以挖掘战争真相,重现历史,警示后人。随着她的笔墨“一路洒泪,一路思索,一路血脉贲张。”她“受到的震撼撕心裂肺”,我们也对她重现的战争的景象产生前所未有的心灵冲击。
在1941年到1945年的太平洋战争中,盟军超过400万军人,2500万平民死亡,日军和轴心国超过250万军人,500万平民死亡。在二战中,太平洋地区3650万人惨死在血腥杀戮中。
造成太平洋地区二战浩劫的狂热的日本军国主义是怎么形成的?史学界已经有了共识。上世纪三十年代的日本,膨胀的军国主义分子鼓吹战争,被视为爱国,正直理性的声音被压制,甚至被诬为卖国,由东条英机等战争狂热分子驾着战车一路狂奔,将日本民族推向了二战的不归路。
“回顾硫磺岛战役,让我们倍感日本全民洗脑与樱花军国主义的可怕凶残——不仅杀戮敌人,更是摧残国家,毁灭本国优秀儿女的生命”!
指挥硫磺岛战役的栗林忠道中将,是被美国人称道并敬畏的日军名将,曾在美国哈佛大学研习军事,曾以第二名的成绩毕业于日本陆军大学,在硫磺岛战役中最后战败自杀。栗林的部下和朋友西竹一中佐,是1932年洛杉矶奥运会的马术冠军,一位风靡加利福尼亚的翩翩贵族少年,也在硫磺岛战役中战败自杀,日军第一航空舰队司令大西泷治郎中将,曾是一名学者,诗人,在军国主义狂潮洗涤下,不仅自己变成了战争狂人,还毒害了成千上万日本青年,,他组成“神风特工队”,有4000多名特工队员殒命空中,而这些神风特工队员,平均年龄不满20岁。
谁能想象,在日本面临失败的二战末期,一万多名来自东京大学,京都大学的学子却自愿加入“神风特工队”的行列。可见日本军国主义的洗脑是何等的成功,是何等卑劣的教唆使如此多的年轻人丧失理性与人性。
是谁打死了他们?周励向着太平洋发问:“是美军的炮弹?还是裕仁天皇膨胀的野心?”日本军国主义分子手上不仅沾满了亚洲各国人民的鲜血,也沾满了日本平民的鲜血。
她笔下的景象惨绝人寰、触目惊心:“冲绳岛的各种险峻岩石都成了自杀悬崖,10——15万岛民和日本居民被迫“玉碎”,由于跳海者众多,1945年夏季悬崖之下行成了几层经久不退的褐色浮尸海浪!”
军国主义分子鼓吹的“大东亚共荣”,成了包括日本人民在内的“大东亚地狱”。周励笔下的太平洋战争的惨烈场景一再告诉我们,“人性的恶与凶残都是被充满野心与贪婪的政客调唆出来的。”谁说不是呢?
在谴责自我膨胀挑起战争的日本军国主义利益集团的同时,周励写了麦克阿瑟如何彻底改变了大和民族,使之真正走上了宪政国家的轨道,很多人没有认识到:这甚至是一次比明治维新对日本产生更大影响的变革。战后,交战的双方化干戈为玉帛。周励记下了1965年发生在东京的感人的一幕:当年硫磺岛的通讯兵雷内.加侬在硫磺岛祭拜了所有牺牲的战友之后,飞往东京去探望在此次战争中丧命的日本粟林忠道大将的遗孀和儿子,并送给她一块战地的石头。那时几个美国士兵在硫磺岛折钵山上,冒着枪林弹雨升起了第一面美国国旗,极大地鼓舞了美国士兵和美国人民的斗志。将一块战地的石头送给粟林当年在战火中柔情眷念的妻子和儿子,表达了这些二战老兵对人类和平的期望。
在太平洋那场绞肉机般的战争中,每一场战役都被周励写得那样惊心动魄。无论是高级将领还是普通士兵,有太多可歌可泣的故事,作者对敢与恶魔争高下的人充满了敬意,对他们钢铁般的意志和博大的胸怀怀着崇高的敬仰。
在贝里琉战役日军墓园入口处有一块未曾被人注意的有美国切斯特.尼米兹将军题词的石碑,美国所有的档案资料都没有这块石碑的资料。石碑上的题词是:“从世界各地来这里重温如烟往事的人们应当被告知:日本官兵在这场战役中是多么勇猛;爱国、顽拼死守贝里硫岛直到流尽最后一滴血”。这向对手充满了敬意的语言,确实放射出“人格与教养的魅力”光芒!你战胜了强大的对手,说明你更强大,你尊重对手的生命,说明你的胸怀博大。战场上曾是杀红了眼的对手,在硝烟消散后,胜利者尽显君子胸襟,绅士风度。
在硫磺岛战役中有一张曾震奋了美军,美国乃至全世界的照片,即上文提到的六名美军士兵在折钵山上插上美国国旗的照片。但插旗的美国国家英雄到底是哪几个人?从当时到后来,一直云遮雾罩,莫衷一是。就在两年前的2019年,还有美国媒体发布消息“硫磺岛升旗手,:四个死了,两个假的。”
在纷纭的众说中,真正探寻出历史真相的,不是二战史研究专家,也不是美军相关人员,而是周励。
她为什么要这样对真相穷追不舍?这不仅关系到这几个士兵,尤其是被指责为假冒者的士兵的荣誉,也关系到美军荣誉,也关系到美国的荣誉。在如此重要的历史照片中,怎容有人假冒?如果是真的,又怎容后人诋毁?这些升旗手是被誉为“国家的灵魂”啊。
尼米兹将军曾经说过:“对于在硫磺岛作战的人来说,不寻常的勇气是普遍的美德。”这种美德不仅表现在战场上,还表现在战后,他们从不以英雄自居,而是服务社区,安静地生活直到死去,照片中被诬为假冒者的士兵就是这样的人。
“老兵不死,只是悄然隐去。”这才是经过战争淬炼的英雄的本色,是人性的最高境界。
中国文学史上有两篇凭吊战场的作品特别有影响:唐代李华的《吊古战场文》、宋代苏东坡的《赤壁怀古》。李华抨击战争对黎民百姓子弟的无辜戕害,写古战场的恐怖景象:阴气森森,往往鬼哭,天地为愁,草木凄悲,吊祭不至,精魂无依!古战场游荡的是无尽的无辜幽魂!苏东坡则面对赤壁乱石,大江惊涛,高歌战争中的千古风流、英雄气概和小乔初嫁的铁汉柔情。吟哦之中,豪情顿生。周励笔下的战场是纵横几万里.波涛掀天揭地的太平洋.任何古战场与之相比,都婉如盆景.李华.苏东坡的描写抒发动人心魄,已成千古绝唱.周励对二战太平洋战场的调查和凭吊,那波谲浪诡的战争奇观,那山呼海啸的惨烈气象,那判若云泥的人性展现,定可在文学史上留下厚重的一页,留给人们更深刻的思索和更悠长,的记忆.
阅读《亲吻世界》第二辑,“镌刻在心灵岩洞上的壁画”,与阅读那些纯粹记述美丽风景游记的感受完全不同。作者呈送在读者面前的是思想的盛宴,是世界级文学艺术大师们栩栩如生的生命气象和令人炫目的成果,是丘吉尔等二战领袖的非凡经历和伟大气魄。包括在欧洲史上几位了不得的君王及其同情庇佑启蒙思想的国王情妇,怪不得全书的思想高度和深刻内蕴非一般作品可比。甚至可说,作者让我们看到了欧洲在近代革命巨变的几出经典的折子戏,我们从这些篇章中领略世界文学艺术和文明思想后来何以达到那样高度的缘由。
梵高这个苦难的绘画天才,后印象主义画派大师,生前被人视为最为低贱的下等人,作品在生前不为人赏识。在生命的最后时光他曾到法国南部小城阿尔勒,在这里的108天里,他创作了150多幅油画。当地居民讨厌这个穷困潦倒的人的疯癫,嫌弃这个举止怪异的荷兰人。梵高去世几十年以后,声誉腾空。阿尔勒成了人们朝拜梵高的圣地。此地的居民对前辈们曾集体请愿驱逐这个天才的行为深感愧疚,为此,他们向全世界致歉:
“如果当年我们没有世俗和偏见,不蛮横地驱赶梵高先生,在这个小镇上,他无疑会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我们为自己曾经的无知和偏见真诚地向世界道歉,是为了尊重一颗对艺术执着而又崇高的追求……我们希望通过对您的热情招待来弥补当年先辈们的愚昧和错误。”
与震惊、悲伤于梵高痛苦贫贱的一生一样,我也震惊于阿尔勒居民们深深的悔恨和磊落坦荡。这种胸怀没有现代文明的洗礼和激荡是培养不出来的。这种道歉精神与梵高的绘画艺术一样伟大。
反观自身,我们曽对多少人有比驱逐请愿更为残酷的打击迫害,我们何曾见过几次真诚的道歉?
丘吉尔为什么会成为英国历史上最伟大的首相?成为二战中盟军的灵魂人物?他的经历成就了他的坚强意志和远见。听听他演讲中的这几句话,我们就能知道他分析思辨的强大力量,知道他思想所达到的高度,知道他为什么去与希持勒打仗:“为什么希特勒无法领导世界?因为我不相信一个限制人头脑的国家,一个禁锢人思想的国家,会成为世界的老大。不仅我不信,地球人都不信,这是希特勒永远无法理解的。”
这句话当时相信的人恐怕不多,但事实证明了他说出了一个真理。今天呢,我们相信吗?
周励仿佛是欧洲的旅游大使,她如此热情地向人们推广介绍:“爱上邮轮吧,踏上驶往欧洲的邮轮吧,带上几本好书,去和那些对历史、文学、诗、哲学有着精湛理解的艺术大师们作灵魂上的交流。比如拉斐尔和米开朗基罗都是诗人,他们写的诗歌不亚于他们的绘画与雕塑。他们是人类精神追求的光辉楷模。”米开朗基罗说,“我在大理石中看见天使,于是我不停地雕刻,甚至使他自由!”文艺复兴,使欧洲一大批文学、艺术家们插上了自由思想的翅膀,是自由激发出他们巨大的创作力。自由是文学艺术创作与一切创新之母!他们既是自由的“思想者”,又是自由的宣扬者、传递者。
伏尔泰等启蒙主义先驱的精神召唤,不但使周励对他们的生平感兴趣,她更想深入他们的内心深处,理解他们学说摧枯拉朽的力量。
周励说:“伏尔泰这位被誉为‘欧洲灵魂’的法兰西思想之王,他的自由启蒙理论成了欧洲最威严王朝——法国波旁王朝的掘墓武器,而他本人却是欧洲诸国多位显赫国王及女皇的崇拜对象和亲密挚友!”周励想了解的是:这位历经路易十四、路易十五和路易十六三朝并两次被法王投入巴士底狱的诗人,这枚“投向君主独裁制度的一颗炸弹”,究竟是如何演化为他一生猛烈抨击的皇家宫廷最美最尊贵的雕像的?因为狄德罗提议捐款为伏尔泰雕像,这一提议不仅得到卢梭等欧洲知识界人士的热烈响应,甚至欧洲那些最有权势的人物,俄罗斯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普鲁士腓特烈大帝,波前国王斯坦尼斯瓦夫和丹麦、瑞典国王也纷纷加入捐款的行列。
伏尔泰临终前给友人的话,是先驱者的预言:“我所看见的一切,都在传播着革命的种子,革命的发生将不可避免。”
雨果说得多好:“伏尔泰人生的84年,是处于君主独裁的极点和大革命时期……他的摇篮可视为伟大朝代的最后一缕宝光,他的灵柩则是那个地狱般世界的第一丝微亮。
他使人类懂得,精神应该是自由的!”
是啊,“精神应该是自由的。”从此像滾滚惊雷,炸响在专制独裁统治的上空。
“人最可贵的精神是无畏”,丘吉尔是英国人和世界公民的精神导师,也是周励的精神导师。
海明威是周励最为心仪的作家。她说“海明威最令人羡慕的是能做大多数人梦想的事情——有勇气、精力、自由的时间和充足的财富去享受冒险的旅游。”周励庆幸自己能拥有与海明威类似的生活方式。正是仰仗着勇气和充沛的精力,才勃发出去南北极和珠穆朗玛峰探险的激情,才遭遇了世界许多探险家的足迹,才成为了当代作家中有过如此探险精神和探险经历的佼佼者。
宋朝的王安石早就说过:“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千多年前的他要是知道有南极、北极、珠穆朗玛峰,这些气候极端恶劣,而风景又极其险峻壮伟的冰川雪峰,说不定会生出涉足的想法。当代的周励当然比王安石幸运到不知那里去了,她不仅对这些世之非常之观充满了好奇和兴趣,还足迹果至,在这些地方绽放出生命的绚丽之花.
人类从诞生之日起,就一直在向未知世界探索。但囿于科技发展的水平,真正的大规模探索探险活动是从百多年前才开始的,因为有了近现代科技的大规模支撑。不论是从无人涉足的南北极,还是诸多耸立在地球之上以珠峰为首的世界著名山峰,都在科学技术之光的照耀下,人类发起了一次又一次的挑战。在挑战过程中,许多探险家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在人类探险史上竖立了一座又一座丰碑。他们是:罗伯特·斯科特、沙克尔顿、阿蒙森、威尔逊、奥茨、米歇尔·克鲁兹、乔治·马洛里……每个名字都是一部惊心动魄的探险英雄的史诗。这史诗的每一页都记录着人类在这些地方遇到的无法想象的困难,生死须臾的惊险。也正是跟随这些探险家无惧死亡,向未知挺进的足迹,周励七探南北极,五次进藏,其中包括珠峰大本营,在66岁的年龄时,历经6小时,终于登上了阿尔卑斯山脉马特洪峰赫恩利屋脊,中国曾有两位登山家攀登过马特洪峰,周励是第一位到赫恩利屋脊的中国女性。在作者的笔下,我们领略了南北极及马特洪峰、珠峰的纯净、静美,在南极,南乔治亚岛最大的王企鹅栖息地,从3公里长的海滩到格雷斯巍峨冰川,聚集着30万只王企鹅,海豹和鲸鱼出没,这是多么壮观的极地景象!马特洪峰那1800米垂直岩壁是何等的惊心动魄,名副其实的“壁立千仞”!北极点那一望无际的冰原,那雪白的北极熊,岂止令人神往?北极是那么美丽,美得几乎令人窒息,南极是那么纯净,纯净得令人敬畏。
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亘古以来,直至一百年前才开始揭开的世界南北两极和珠峰和马特洪峰等高峰的神秘面纱,那纯静空旷、奇绝、峻峭,有如天堂、有如童话般仙境的美,还看到了人类对大自然永不停止的好奇心和无所畏惧的冒险精神。即使探险路上倒下一个个、一批批前行者,仍然有无数后继者继续前行。前仆后继,正是人类永不屈服,挑战极限的精神的体现。而周励是这浩荡探险队伍中少有的女性之一,在作家中恐怕也绝无仅有,这种勇气、毅力、坚强真使人敬佩非常!周励的每次探险,不仅仅是一次观景,更是一场朝圣膜拜和心灵洗礼,是人生境界的升腾。
在探险过程中,作者的爱国情怀表现得是那样强烈, 她深情讴歌中国南极考察队和五个考察站:“中国在世界近代探险史缺席550年,如今跻身极地科考强国,怎能不令人心潮澎湃!”
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开创了历史文化大散文、旅游文化大散文的先河,是中国千年文化的咏叹调。周励的《亲吻世界》以更宏阔的世界视野,更深邃辽远的现代文明发生的视角,描述着她踏足的世界,既有对太平洋二战史遗址的实地调查,又有对欧洲文学、艺术、哲学、军事、思想巨人、著名君主女皇故居的探访。这是对欧洲近代政治思想,艺术文化思想的寻源,还有对世界三极的探险。这种题材的广阔与丰富,在其他作家中很少出现过。这无疑是历史文化大散文的崭新开拓,在旅游探险大散文中树立了新的标杆。这一文学成就应当得到但尚未得到充分评价。相对于余秋雨的咏叹调,周励创作的是一组对世界的昂扬激越的颂歌, 文采斐然的字里行间是献给世界的思考。她不像余秋雨那样从容、那样徘徊沉思,她始终是激情澎湃,情思飞湍,把读者的思想带入更深邃厚重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