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改变不了世界,那先改变自己

2022-06-30 19:21
北京

约瑟夫·鲁德亚德·吉卜林(1865-1936),英国小说家、诗人,1907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也是至今最年轻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他出生于印度孟买,6岁回到英国接受教育,印度风情成为他永恒的创作主题,让他在英国文坛崭露头角。

吉卜林所处的维多利亚时代,大英帝国日渐落寞,他描写的印度殖民地生活也遭到诸多批判。尽管吉卜林备受争议,但是其作品的文学价值不容低估,他充满浪漫情调的文笔和生动有趣的描写,在读者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怒海余生》是吉卜林在1896年创作的儿童小说,最初刊登于1897年的《麦克卢尔杂志》,以他在新英格兰的生活经历为素材。吉卜林非常熟悉海上生活,他经常乘坐海轮远航,穿越北大西洋的浓雾和冰山,在吸烟室里倾听轮机长和领航员讲述海上奇闻。

1889年,吉卜林开始了返回英国的长途旅行,从印度到中国的航行途中,他遇到了一个名叫阿尔伯特的美国男孩,这个顽劣调皮的孩子就是本书主人公哈维的原型。

《怒海余生》的主题与吉卜林此前的《丛林故事》颇为相似,主人公置身于全新的环境,面对人生的挑战,逐渐成长起来,最终实现了自我救赎。

然而不同于充满隐喻的《丛林故事》,《怒海余生》具有更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吉卜林效仿作家马克·吐温的创作手法,从一个孩子的视角来描述时代的变迁,展现南北战争后的美国社会,他通过丰富多彩的细节,向读者展示了波澜壮阔的海上历险和简单淳朴的渔民生活,他对切尼专列从圣迭戈驶往波士顿的精彩描写,更是成为铁路文学的经典篇章。

本书的主人公哈维·切尼是个15岁的富家少年,在前往欧洲的远洋班轮上失足落海,被海上号的葡萄牙渔民曼纽尔救起。船长迪斯科不为他许诺的财富所动,没有立刻把他送回家,而是让他留在船上工作,他从此在全然陌生的世界里开始自己的新生活。

这段艰苦的海上经历让哈维脱胎换骨,他不仅掌握了各种航海技能,还逐渐理解了人生的价值。等哈维再次回到陆地时,他的父母发现,他们的儿子变得善良乐观,成为一个坚强勇敢的年轻人。

这部小说多次改编成电影,1937年上映的同名电影堪称银幕经典,星光熠熠的演员阵容,成就了这部影坛佳作。

饰演哈维的是当红童星费雷迪·巴塞洛缪,同时代的好莱坞童星米基·鲁尼出演哈维的好友丹,出身戏剧世家的莱昂纳尔·巴里摩尔客串哈维的百万富豪父亲,明星风范十足。演技精湛的斯宾塞·屈塞在本片中塑造了水手曼纽尔,他凭借这个鲜活生动的角色赢得了1937年的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

怒海余生(CAPTAINS COURAGEOUS)

[英]鲁德亚德·吉卜林(Rudyard Kipling)丨著

孟洁冰、赵婕丨译

孟洁冰丨责任编辑

《怒海余生》是英国作家鲁德亚德·吉卜林在1897年出版的儿童题材长篇小说,讲述了一个名为哈维·切尼的15岁男孩的冒险故事。哈维从小家庭富裕,父母对他百般宠爱。一次跨大西洋的航行中,他不幸落水,后被一个葡萄牙渔民救起。

这次意外改变了他的一生。渔民不为他许诺的财富所动,没有立马把他送回家,而是给了他一份工作。他不再衣食无忧,整个夏天都必须在船上劳动。于是哈维在这个完全陌生的世界里开始了自己的新生活……

【作者简介】

英国作家鲁德亚德·吉卜林(1865—1936),生于印度孟买,英国作家及诗人。他的作品充满了浪漫的东方情调,主要作品有儿童故事《丛林之书》,印度侦探小说《基姆》,诗集《营房谣》。

吉卜林的作品在20世纪初的世界文坛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观察入微、想象独特,气魄雄劲,叙事卓越见长” 在1907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是英国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也是至今诺贝尔文学奖最年轻的得主。

【精彩段落】

哈维这辈子永远不会忘记那天的场景。他们大概一个星期没见过太阳了,此时太阳刚刚跃出地平线,绯红色的霞光洒在双桅船的三角帆上,海上停泊着三个双桅船队,北边一队,西边一队,南边一队。眼前足有近一百条双桅船,外形和构造各不相同,远处还停着一艘扬起横帆的法国船,似乎是在向其他船只鞠躬致敬。

每条船都在把平底船往下放,小船迅速划开,如同拥挤蜂房中飞出的蜜蜂,从几英里外波涛起伏的海面上,传来了人们喧闹的呼喊声,绳索和滑轮刷拉刷拉的摩擦声,船桨划动的水声。阳光映射下,船帆变幻出各种颜色,先是黑色,然后是珍珠灰,最后变成白色;越来越多的船只摇摇晃晃,穿过薄雾向南驶去。

平底船挤在一起,然后分开,重新组队,四处散落,全都朝着一个方向驶去;船员们欢呼高喊,有的在吹口哨,有的在学猫叫,有的在哼小调,海面上零星漂浮着船上扔下来的垃圾。

“到城里了,”哈维说,“迪斯科说得对,这是城里!”

“我还见过更小的船队,”迪斯科说,“这边大概有一千人,再过去是处女滩。”他指向一片广阔碧绿的海域,那里看不到平底船的踪影。

“海上号”绕着北边的船队驶去,迪斯科不停挥手,向朋友们打招呼,轻松地抛了锚,好似赛季结束的游艇。大浅滩的船队对航海术高明的船只沉默放行,可是对蹩脚的水手总免不了嘲笑一番。

“刚好赶上捕毛鳞鱼的时候,”玛丽·奇尔顿号高喊。

“盐都用完了吗?”菲利普国王号问道。

“嘿,汤姆·普拉特,你今晚来吃饭吗?”亨利·克莱号说;大家有问有答,你来我往。水手们从前打过交道,划着平底船在雾中一起捕过鱼,再没有什么地方比大浅滩的船队更喜欢闲聊了。

他们看起来都知道哈维获救的事,问他现在是不是称职的水手。年轻人跟丹开着玩笑,丹的嘴皮子很利索,用家乡的绰号向他们问好,这些外号最让他们讨厌。曼纽尔和他的同乡用自己的语言聊了起来;就连沉默寡言的厨子也坐在三角帆桁上,跟一个黑人大声讲着盖尔语。

因为处女滩周围岩石密布,一不小心就会损坏索具,有漂流的危险,他们在缆绳上装了浮标,划着平底船向前驶去,加入了一英里外停泊的船只。在安全距离外,双桅船上下起伏,就像母鸭看着自己的小鸭,而平底船的举动的确像放肆的小鸭子。

他们驶入了这片闹哄哄的海域,船只相互冲来撞去,人们对哈维划桨的姿势评头论足,让他听得耳朵生疼。大家讲着各种方言,有人带着拉布拉多的口音,有人说着长岛的土话,还有葡萄牙语、那不勒斯语、混合语、法语和盖尔语,有人唱歌,有人高喊,有人赌咒发誓,全冲着他吵个不停,他就像是个笑柄。

随着小船的上下起伏,几十张粗狂的面孔忽而出现,忽而消失,哈维生平头一次觉得无地自容,兴许是在“海上号”生活了这么久相安无事的缘故。轻柔的海浪上下起伏,绵延几百米,一列颜色不同的平底船随着波浪安静地摇摆。

他们盘旋了片刻,天际线显现出一条令人称奇的带子,大家指指点点,欢呼呐喊。转眼间,那些张嘴高喊、挥舞手臂、袒胸露腹的船员不见了,随着另一波海浪的到来,他们成了完全不同的模样,仿佛是玩具剧场活泼泼的牵线纸偶。

哈维看得瞠目结舌。“当心点!”丹挥舞着长柄抄网嚷道,“我叫你下网的时候,你就下。毛鳞鱼群随时都会来。我们停在哪儿?汤姆·普拉特?”

汤姆·普拉特颇有海军准将的气派,他推推搡搡、挤来挤去、连拖带拽,还不忘了问候老朋友,顺便警告冤家对头,带领着自己的小船队,行驶到其他船的下风处,立刻就有三四个家伙准备在“海上号”的下风处抛锚。不过有艘平底船从泊位上冲了出来,速度飞快,船员们迅速地拉住了绳索,引来一阵哄笑。

原标题:《如果改变不了世界,那先改变自己》

阅读原文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