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一年,我两次没挺过试用期

2022-06-25 18:57
北京

原创 谢家铭 让一部分青年先X起来

题图来源:《理想之城》

作者|谢家铭

口述|方霏

最开始,我希望工作能为我的生活带来意义,实现自我价值。但现在,我更希望把精力投入到我的生活中。我不想再因为工作中遇到的不愉快来影响我享受生活。

我不再向工作中镶嵌太多的意义感,它只是一份工作。

我就读于北京的一所211。大四时,我原计划读研。那年秋冬季,一直忙着备考的我,由于最终没能成功上岸,于是便开始了求职。当时,因为我就读于广告学专业,所以便先去了一家广告公司实习。或许是出于对稳定和秩序感的偏好,我在偏创意类的工作中始终不得其法。

作为乙方,我一直无法找到一种坚持的意义感。虽然很辛苦,但很多时候,我只是在完成客户交代的事情。甲方的肯定并不能带来成就感。最后发现,这个行业,并不是我想要的。

说实话,此时我对未来并没有一个非常清晰的规划,只是比较朦胧地想去内容行业试一试。我从小的娱乐生活并不丰富,打发时间的主要途径就是看书看杂志。慢慢地,我也希望自己能够写出这样的文字。

或许,这就是我所寻找的意义。

当时,找工作心态比较随缘的我,曾试着投了几份简历给一些自媒体,但并不顺利。那边的人力告知,按照他们的招聘要求,我的能力目前还达不到,并且也不能保证转正。

碰巧的是,有一家比较知名的知识付费平台来到学校进行宣讲。其中,内容编辑的岗位我比较感兴趣,就参与了面试。过程非常顺利,但由于那时我还未毕业,就先以实习生的身份办理了入职。

无法忍受的负反馈

工作后,公司给我最大的印象就是“变化“。上至公司战略,下至小组业务,做的事情永远都是在变动的。似乎也正印证了公司“拥抱变化”的企业文化。大家特别喜欢推翻自己,然后从头再来。

另外,在管理风格上,大家也比较注重沟通和协作效率。公司要求时刻要考虑合作同事的感受。并且在自己所负责的环节中,交付的任何成果,都要像一个成熟的产品一样标准化,甚至连发起求助这样的工作流程,都有完整的行动规范。

但待了一段时间后,我发现了一些问题。

虽然公司鼓励我们保持问题意识,要求主动自我革新。但是借用同事的看法,这是不是一种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我们为什么不能提前想好应该怎么做?然后就按此执行,而是要不断地否定自己呢?”

并且,标准化的流程在实际执行中也并不理想。因为工作对接对象比较多,尤其是涉及到外部老师的沟通。我既要保持很谦卑的姿态,又要表达我的诉求。可效果并不好,总有不配合的老师,导致工作推进非常困难,最终影响到我的工作量。

这些都让我很不适应,更糟糕的是,我还收到了越来越多的负反馈。

▲ 电视剧《苦咖啡》中,刚大学毕业的沈离,虽然能力很强,但由于缺乏经验及自信,在面对领导的质疑、员工的排斥后,逐渐丧失了工作激情。糟糕的工作成果让沈离陷入了解聘的境地。©《苦咖啡》

或许是受到创始人的影响。大家总乐于拐弯抹角、用刻薄的语言去评价别人,但美其名曰“生动形象的批评”。有一次,我编辑的稿件被领导说到:“这些东西连网吧里打游戏的小孩,或者路边下象棋的老头都知道,你写这些是因为你心里根本没有用户。”

可我心里有没有用户,他又怎么知道?

我发现,大家很喜欢“以小见大”。往往并不直接指出问题,而是会上升到个人能力并无限拔高,最后用一种抽象化的语言进行反馈。这就导致我根本无法根据领导对内容的具体意见进行修改。而且,“用户思维”的判断标准是主观的,只是他们掌握着解释权而已。

后来,我无论按照审核老师的意见怎样进行修改,都没办法让他们满意。事后我才知道,他们其实并不在意指出的这些问题,而只是想借此表达自己的不满。这就导致大家的沟通效率非常低。

我是一篇无法通过的稿子

我是一个性格很温和的人,不善于和同事发生冲突。在工作中,谨慎的我每天如履薄冰,生怕自己出现些什么错误。那段时间,我的心情特别低落,做什么事情都想拖延。

我知道,无论我之前付出了多少努力,都没有变成可以量化的东西,我没办法让大家看到我的付出。这在他们眼中就是工作不饱和。每天的工作就像是一场考试,任何人都可以来评价我,但是只有我需要来承担责任。

每天上班,我都有种不如同事的自卑感,很难融入进集体。内心产生深深的隔阂,使得我很怕见到审稿老师,我觉得他们看我的时候,就像是在看一个不管怎么改也不能通过的稿子。

渐渐地,我发现自己没有办法胜任这份工作,此时距转正还有一个月时间。某天周五,临下班的时候,领导突然把我喊去谈话,大意是我很多事情都没能很好完成,达不到转正标准。他希望我在未来的时间能有一个明显的转变,或者考虑一下自己是否真正喜欢这份工作。

他说到:“如果你真正喜欢这份工作,那么在修改稿件时,就会热情高涨。”他形容这是一份需要老天爷赏饭吃的工作,并且让我反思一下。

谈话结束后,我崩溃了。我在领导面前试着说出现阶段遇到的问题,但并没有收到任何解决方案。原本那天打算下班后和朋友聚餐,但结果聊完之后我就无法抑制地痛哭了起来。

幸而有朋友的安慰,在大家的劝说下,我当时便下定了离职的念头。我觉得,我不能一直处于被动受欺负的状态。既然领导对我已经有了成见,我也不再情愿用一个月的时间去证明自己。

▲ ”鞋不合脚的话,走得越远,只会越痛苦“。©《平凡的荣耀》

周一上午,我提交了离职,本想三天内就完成交接的我,因领导没同意,我又多待了两周。在办理手续的时候,领导说我所负责的内容确实需要一个非常成熟的编辑来做。我听到之后,心里顿时疑惑:“那为什么一开始就要安排我呢?”

在决定辞职之后,我心情一下子变好了很多。那个周末,我什么也没做,好久没有体会到这样的开心。与此同时,我也开始寻找下一份工作,因为是年底,另外也涉及到重新选择行业的问题,这次求职也并不容易。

不达标的工作量

那段时间我很焦虑。这一次,我投了很多行业,广告公司也在其中。极度缺乏自信的我,在和朋友深夜打电话倾诉的时候,还因为对未来的迷茫而大哭过。

上一段工作经历并没有对我的个人能力带来很大的提升,所做的事情都非常依赖平台提供的资源。困惑于自己能做什么,想考虑继续从事知识付费,但很多公司的社招门槛,我觉得自己还远远地达不到。

好多次,我都把招聘软件中的岗位信息刷到底。思来想去,我决定还是要发挥自身专业的优势,但同时又和内容产出的兴趣结合。顺着这个想法,我把目光锁定在营销类的自媒体。

最后,我成功拿到了一个小型营销媒体的offer,但我不再只是单纯地编辑稿件,而是要负责内容产出。

虽然公司整体的工作强度和节奏很好,但是入职之后,我才发现,这里并没有一个成熟的媒体团队,真正负责内容的只有我一个人,并且还要经常被调到隔壁组负责公关业务。

没有任何同事来指导我,也缺乏一个规范的选题创作流程,我只能硬着头皮做。当我在这里工作已满三个月,按合同上的时间已经转正之后,领导便组织了一次述职。

但是,大家在听完我的陈述之后,却认为我的工作量不达标。他们要求我除了每周负责日常栏目的更新外,还应该产出两篇原创深度稿件。

可这个要求之前却从来没有任何人告诉我。作为一个新入职的员工,如何能在没有人带领的情况下,主动意识到自己应该如此高产?后来,我明白,他们想要的是一个能独立完成选题、并快速成稿的人。但显然,我不是。

▲ 或许终究有一天能够发现,生活在别处。©《穿普拉达的女王》

另外,他们还认为我是一个喜欢轻易下结论的人。我似乎又感受到了在上家公司“以小见大”的风格。领导凡事都会强调,要把问题拆解,去寻找底层逻辑。并认为一切事情都不是偶然,一定能挖到一个很普遍认知的层面上。

我常常无法理解他们想表达的意思。“为什么大家说话,都不能把意思表达地清晰具体呢?有时我会问领导是否就是这个意思,但是她却会反问我:‘我有我的语言体系,你有你的,为什么非要抓住这些细节不放呢?’”

在述职的结束,他们决定把我的试用期延长,以重新考核,并要求补签一份协议。我当时同意了。但是在聊完之后,我发现自己对公司的感情全变了。

我在这里做了很多不属于我职责的工作,但是考核不及格的理由却是我的工作量不足,这很让人费解。另外,我的工作职责也很奇怪,如果我想单纯做公关或者媒体,都可以去更好的地方。但是在这里,既没有完整的内容团队,也没有成熟的公关业务模式,这一切都让我感到很别扭。

我又一次提出了离职。但是,我并没有受到像上次一样的打击。我对他们的批评,开始学会了反思。

它只是一份工作而已

今年四月的时候,我无缝衔接到了新的公司,这是我毕业一年内的第三份工作,是通过朋友介绍的。这次是一家公关公司,在面试之后,我办理了入职。

这里的工作强度有时候会比较大,但个人能力可以得到很大的锻炼。公司的氛围很好,更重要的是,毕业后这一年的经历,教会我重新看待工作。

最开始,我希望工作能为我的生活带来意义,实现自我价值。但现在,我更希望把我的精力投入到我的生活中。我不想再因为工作中遇到的不愉快来影响我享受生活。

我不再向工作中镶嵌太多的意义感,它只是一份工作。

当然,有时在这里也会和同事产生不愉快,但是工作内容相对简单,需要的只是细心和负责。我不需要做出什么一鸣惊人的东西。我想这一次,我可以安稳地度过试用期。

一年来,我意识到,没有一份工作会很完美,任何岗位都会有不满意的地方。但是我们可以抓住最珍视的那一点。

可明白自己真正想要什么并不是最难的,难的是如何坦然接受这份工作的不完满。如果在工作中希望获得意义感,那么就要学会面对所有消磨精力的事情,例如繁琐的流程以及不和谐的人际关系。

“我并不会后悔这一年来的折腾。和朋友相比,我肯定是落后了。但我愿意从头开始,因为如果我在第一家公司一直做下去,我就会比别人走的更快吗?”

▲ “没有什么是完美的”。©《广告狂人》

这就需要一种果断和勇气。有时更换一份新的工作,会产生一种难以名状的快乐,仿佛自己的人生从此就可以开启一个新阶段。我也在这些经历中不断成长,这就是我自己的节奏。

“无论外界环境多坏,我们能做到的,就是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

*根据受访人口述整理

原标题:《毕业一年,我两次没挺过试用期》

阅读原文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